象教皮編(六卷全)
象教皮編序
余童時聞人言儒釋道三教同歸一源或又言釋氏出世儒者用世本不同道或又言儒家立訓平易而持行難於有終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頓悟得於頃刻余弱冠時習業南雍期滿徙寓報恩天界二寺凡八十餘日盡取三藏并諸僧語錄讀之茫然無見於元微之旨與吾儒之學遼不相涉也余年三十從仕仕未久歸田又越四十年今余年七十矣私擬平生所歷危疑之境操心酬應之槩似與釋典暗合余乃彙輯釋家語六卷題曰象教皮編於乎儒釋果同乎果異乎果似同而異似異而同乎覽者當自得焉萬歷甲申仲秋上弦日環中迂叟陳士元書
我幼年时常听人说儒释道三教同出一源,又有人说佛家追求出世、儒家讲究经世,根本宗旨不同;还有人认为儒家教导平实但坚持到底很难,不如佛法奥妙顿悟、顷刻可得。二十岁在南雍求学期满后,我移居报恩、天界两寺八十余日,遍读佛经与高僧语录,却始终未能领悟其中玄妙,只觉得与儒学毫无关联。三十岁入仕不久便归隐田园,又过了四十年。如今七十之龄,回想平生经历的险境与应对之道,竟与佛经暗合。于是辑录释家言论六卷,题为《象教皮编》。究竟儒佛是同是异?是似同实异还是似异实同?读者自当明鉴。万历甲申年八月初八日,环中迂叟陈士元书。
歲乙酉莫春還樸子見象教皮編未解題義讀至第四卷禪語中載達磨以不執文字不離文字為得皮豁然悟曰皮編之義葢取此爾即往環碧園問著書叟叟笑而不言蒲騷社陳容淳謹識
乙酉年暮春,还朴子看到《象教皮编》没有解释题目的含义,读到第四卷禅语部分,记载达摩以“不执文字,不离文字”为得皮之旨,豁然领悟道:“皮编的含义,大概就取自这里吧。”于是前往环碧园请教著书的老人,老人笑而不答。蒲骚社的陈容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