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盧遮那經阿闍梨真實智品中阿闍梨住阿字觀門
大毘盧遮那經阿闍梨真實智品中阿闍梨住阿字觀門(亦名四重字輪曼荼羅成身觀,亦名三重布字成身曼荼羅觀行)
成入理軌儀一卷
所谓阿阇梨,能通达最深的秘密,具备真言智慧广大之心。阿字名为种子,故一切皆如此,依法普遍接受。若于此教法中,理解如此广大的智慧,证得正觉的大功德,就称为阿阇梨,此即是如来,亦名为佛。梵语称“汗㗚驮”,汗㗚驮即是真实心,即是阿字。
阿字乃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真言的根源,最为殊胜微妙,是佛心的象征。
若说阿字的内在发音,就是喉中的音。应当知道这个阿字遍布身体所有部位,即是不生的根本意义。梵音有两类:一称为阿刹啰,是根本字,也叫不动义;不动即是菩提心的意义。如最初的两个音——阿、阿是根本字;接着从伊、伊直至污、奥,共十二个字,都是由根本字衍生增加的字,都属于女声。根本字则是男声,男声代表智慧义,女声代表禅定义。
又解释为五种声音:阿字是体性之声;阿字是行持之声;从伊、伊到污、奥共十二字,都是三昧之声;暗字是证得三菩提之声;恶字是入大般涅槃之声。若见仰、壤、拿、曩、莽等字,与上点相同,也是证三菩提之声;若见野、啰等八字,与傍点相同,也是大般涅槃之声。其根本字遍及一切处,衍生字也遍及一切处,根本与增加并无差别,都以根本字的体性为基础而在四角添加笔画,因此根本与增加既非相同也非不同。如同器皿盛水,因器皿承载水,水不离开器皿,如此相互依存,能遍布内外。不仅阿字遍一切处,从迦、佉、誐、伽、仰直至乞洒(二合)等字,也同样遍一切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根本音,而根本音就是阿字。
再比如"迦"字,每个字都有从它衍生出来的增笔字。就像"迦"字中包含"计""盖"等字,这些都属于女声部。因为"迦"字本体上添加笔画,就形成了增笔字。本体代表智慧,而增笔代表定慧相互扶持,合为一体却不失本体本质,止观双运也能遍及一切处所。所以增笔遍在于根本字,根本字也遍在于增笔字;衍生字遍在于种子字,种子字也遍在于衍生字。因此梵语称"乌婆缚",也叫"发起",就像种子生成果实,果实又成为新种子。现在这个"阿"字就如同种子,能生出众多果实,每个果实又能再生百千万倍,如此辗转增长到无量不可说的程度。但见种子就能推知果实,既然因是这样,果也必然如此。现在这个"阿"字也是这样,从这个根本无师自通的智慧中,一切智慧事业由此产生并分布到各个分支。所谓分布分支就是自心,通过这个自心就能统摄一切身体部位。离心则无身,离身则无心,这也和"阿"字同理。若能普遍安住这个字,就与诸佛相同。所谓从字产生果就是佛,能证得正觉所以称为正觉。就像明白此字真义的人,所以得到如来名号。这个字的真义,就是说"阿"字就是本来不生的含义。
又如人有心,能令全身各部位感受苦乐,阿字亦遍布一切肢体,即是心本无生之义。阿字遍及所有文字,若一切文字无阿字,则文字不成,必以阿字为根本;若字无头则不成字,故以阿字为首。从一阿字之音,一切声音中皆含阿字之音,不得此阿字音者,依字音显发而得声生。因有声生,有声故遍及肢体,能显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若仅见其字音,则能诠释理趣;又需音韵、言语、牙齿、喉舌配合方能表达,如青黄赤白、东西南北、方圆大小、上下尊卑等一切事相方可领悟。故经云:秘密主!此乃遍一切处之法门。
另外,《华严经》中说:这些字母能通达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善巧法门,以智慧抵达彼岸,将各种方技艺能完全掌握;对文字算术都有深刻理解;精通医方咒术,善于治疗各种疾病。若有众生被鬼魅附体、遭怨敌诅咒、遇凶星异象、被死尸追赶、患癫痫消瘦等种种病症,皆能救治使其康复。又善于辨别金玉珠宝、珊瑚琉璃、摩尼车璖、鸡萨罗等一切宝物的产地,区分品类并知晓价值高低;村落乡镇、大小都城、宫殿园林、山泉沼泽,凡是有人居住之处,菩萨都能随缘守护。还善于观察天文地理、面相吉凶、鸟兽叫声、云霞变化、年景丰歉、国家安危。世间所有技艺无不精通,皆能穷尽其根本。
另有经文说:秘密主!因此以阿字为首,阿字即是真言的核心,佛心的文字。前文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的含义尚未讲完,就是指此处修持阿字观法门。这个阿字,又名奢摩他,又名毗钵舍那之智,又名真宝之智,又名一切智智。所以经文说:一切智、根本智智、后得智,从后得智生起大悲,从大悲生起三种化身。
当阿阇梨观想此字并与之相应时,自身即与毗卢遮那佛身等同,又称为金刚不坏之身,亦称普现色身,亦名三种意生身。
阿阇梨教导说,观想这个阿字的轮子,就像孔雀尾羽的光轮环绕,修行者安住其中,便是安住佛位。因此,清净法界的圆镜中显现阿字,由此阿字旋转生出一切字,遍及所有真言名字之中,循环往复百千万倍,进入一切旋转陀罗尼门,总持无碍。所以从阿字旋转生出三身四智而转动法轮。
修行者若担任阿阇梨,必须首先建立大悲胎藏曼荼罗王,安住佛位。通过将这些字合为一体,即可成就佛身,安住佛位。布置字时,分为四层,每层皆有三种归命。头部为第一分;咽喉为第二分;心为第三分;脐为第四分。
布置字形的方法,应当从修行者眉间的白毫处观想迦字,向右旋转随着日影转动,使字形环环相连;四层排列也是如此,每一层都相互结合形成整体身相。
因此佛经说:迦、左、吒、哆、跛这些字代表初、中、后三个阶段的状态,通过等持修行法门的相互融通,自然能生起菩提心行,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和涅槃境界。具体来说:初阿、阿、暗、噁这四个音节代表初始阶段的要义;迦、左、吒、哆、跢等二十个字代表中间阶段的要义;从伊、伊到污、奥这十二个字代表等持修行法门的融通要义;而仰、壤、拏、曩、莽至弱、搦、诺、莫等二十个字则代表最终阶段的要义。
总的来说,相入自然又分为三个部分:头部为初分(黄色);咽喉和心部为中分(白色);脐部为后分(黑色)。如果使用迦字作为轮,就不用剑字;如果使用剑字作为轮,就不用迦字,这称为发菩提心,修行成果为中,大寂为后,这就是三分。阿阇梨在这样三重成就身体之后,其曼荼罗以及弟子也这样布置,三事都完成,就称为秘密曼荼罗。如果不明白其中的意趣,就难以依照前面的方法行事,不能称为善作,白白耗费功夫,也不会有所成就。
此外,这种布字之法实为大悲胎藏三重秘密曼荼罗。唯有具足真智明行、堪受传承之人,方可凭心念相传,不可形诸文字,故历代祖师皆以口耳相传。从伊、伊至污、奥共十二字,皆在字轮外围散布。
光芒闪耀。还有仰、壤、嚷、曩、莽,以及噞、嚷、喃、南、鑁㖸、弱、搦、謨、莫,共五字随三法轮转动,相互融合自然。现今此法轮即是三转法轮的含义。
修行者依照此方法相应修行,观想文字并持诵真言便是修持密法的身体,如同受到大日如来神力的加持,效果完全相同,此法轮也称为因缘轮;上师与弟子以及曼荼罗坛城都如此安布诸字,也称为秘密之轮;这些文字也是一切诸佛的心要文字,也称为真言之轮。
轮在梵语中称为“阿刹罗轮”。所谓阿刹罗轮,是指从一个阿字轮生出众多字,因此称为轮。阿字即是菩提的本体,如同大日如来安住于菩提心的本性,以种种方式示现普门利益,变幻出无量无边的形象。虽然如此显现无数踪迹,实则恒常安住不动,亦无生灭。犹如车轮虽不停转动无穷,但其中心始终未曾动摇。正因为不动,才能统摄一切机缘;看似动而实则不动,这正是阿字本不生的含义。因无生无灭,故无动无退,却能生出一切字,轮转无穷,这便是不动之轮。
若导师能如此通达不动的法轮而安布诸字,其身自然显现皆为密印;口中所言俱是真言;心意恒常安住无非观法。凡见闻接触者,必能证得无上菩提,所获功德真实不虚。如此行者即与毗卢遮那如来无别,恒常利益世间普作佛事。
当阿阇梨修持念诵时,可观察字句轮相。所谓字句轮相,即观想本尊心间有圆明光轮,其中布满真言文字,字字轮转相连清晰显现;观想这些字轮如同洁白乳汁,依次流入修行者口中,或灌注其头顶,连绵不绝遍满全身。那圆明光轮中央有种子字,此字恒常明朗,犹如无尽流水。如此持诵至极度疲劳时,便只需安住于寂静心性的阿字之中。
又说三洛叉,是数量,即三十万遍。若修行者又得见本尊种子印等,即从本尊种子印中见本尊。如此成就后,便能遍布安立诸字而成自身,如实知自心,成就遍照之身,此即洛叉之义。若不如是相应者,纵使百年中念满千万洛叉亦不能成,何况三洛叉呢?
若修行者能平等观照三种实相: 一是身体实相,修持一洛叉次第,可净除一切身业污垢; 二是语言实相,修持二洛叉次第,可净除一切语业污垢; 三是心意实相,修持此法则能净除一切意业污垢。
三垢清净后,三种功德自然生起,逐步证得如来功德。如此与修行相应,安住菩提心戒,所有菩萨地的波罗蜜都将圆满。
无论修持何种法教,皆应遵循智慧戒律; 无论发何种誓愿成就果位,恒常以悲悯心救护自他众生。
经中说:秘密主向佛问道:如来、应供、正遍知是如何证得一切智智的?广泛开示种种法门,演说一切智智。随顺众生语言音声,示现种种威仪举止,而一切智智之道始终如一。世尊!譬如地、水、火、风、空五大,其性普遍周遍一切处所,都不离阿字本门。因此金刚手菩萨询问大日如来:如此智慧以什么为因?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为究竟?佛陀告诉金刚手: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秘密主!什么是菩提?即如实了知自心本是阿字一相,亦非一亦非异。
佛经中还说:金刚手,仔细听!现在宣说修行曼荼罗的法门,它能圆满一切智慧。因此,一切修行已达究竟,无法再增,随缘应化的权巧已达极致,这就是最殊胜的妙果——三密的根本。通达这最真实的智慧,才能称为阿阇梨。所以,阿阇梨应善巧方便,透彻理解佛陀的教法。经中说:
秘密主,诸佛所宣说的法门, 安布各个字母的奥义,佛子当专心聆听。
迦字位于咽喉下方, 佉字安住上颚; 誐字形成颈部, 伽字居于喉内。
遮字是舌根, 车字在舌中部; 若字为舌尖, 社字乃舌生处。
吒字对应小腿, 咤字应知是大腿; 拏字指代腰部, 荼字安置于坐处。
多字在身体末端, 他字应知是腹部; 娜字代表双手, 驮安名为两胁。
波字象征背部, 颇字应知是前胸; 摩字为一肘长度, 婆字位于臂下。
莽字安住于心, 野字显现阴藏相; 啰字名为眼睛, 逻字为宽广额头。
缢伊在双眼眼角, 坞乌为上下两唇; 翳爱对应双耳, 污奥为两侧脸颊。
暗字即菩提真言, 噁字代表般涅槃; 了知这一切法义, 修行者即成正觉。
一切智慧的资粮, 常存于其心中; 世间称为一切智, 此即萨婆若境界。
依据《胎藏毗卢遮那经》简略编集《字母观行仪》一卷。
大唐开元年间三月中旬,五部持念法门精要汇编
应德二年十一月二日,在南胜房依据前唐院本书誊写。仁豪。
这封信已完整传授给二品亲王
根据御令传授完毕,二品尊贵的镇国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