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林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多大菩萨,以及成千上万的天人、信众相聚。大家怀着虔诚的心,恭敬地围绕在世尊身旁。那时,世尊为大家讲解他自己亲身体证的微妙法门。这法门从开头、中间到结尾都完美无缺,文字和义理既深刻又易懂,纯粹圆满,清净无染,展现了梵行修持的最高境界。
那时,摩揭陀国的影胜大王来到竹林精舍,恭敬礼拜世尊的双足,向右绕行三圈,坐在一旁。影胜王向佛陀请教:“世尊啊,为什么众生先前所造的业力虽然早已消失,但在临命终时都会全部显现?再说一切法的本质都是空寂的,为什么所造的业果却不会散失?恳请世尊慈悲怜悯,为我详细解说。”
这时,世尊告诉影胜王说:“大王您要知道,好比有个男人在睡梦中,梦见自己和人间的美貌女子亲密相处。等他醒来之后,回忆起梦中见到的那个美女。大王您觉得怎样?梦中出现的人间美女,难道是真实存在的吗?”
大王回答:「这并非真实存在!」
世尊问国王:“大王您怎么看?这个男子对梦里见到的美女念念不忘、恋恋不舍,能说这个人是有大智慧、明白事理的人吗?”
国王说:“不是这样的!这是个糊涂人,不是明白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梦里见到的人间美女,说到底都是虚幻不真实的。怎么可能真的和梦中人亲密相处,让这个男子产生情爱执着和念念不忘呢?”
佛说:“大王,正是如此。那些愚昧无知没有智慧的普通人,眼睛看见美色时心里产生欢喜贪爱,马上就生起执着;一旦起了执着,就会跟着产生留恋不舍;有了留恋不舍之后,心中就充满贪染爱欲;因为生起贪染爱欲的缘故,就随着贪、嗔、痴三毒,发动身、口、意造作各种业行。然而这些业行造作之后虽然消失了,但在消失时并不会停留在东方,也不会停留在南、西、北方或上下四方任何一处。等到临终意识即将消散时,生前所作的一切业行都会清晰显现。好比有人睡醒之后,梦中见到的美女影像都会在脑海中重现一样。”
大王啊!前一个意识灭去后,后一个意识生起时,或许投生人间,或许升到天界,或许堕入畜生、饿鬼或地狱。大王啊!后一个意识生起的瞬间,立刻就会生起同类的意识心,像流水般连续不断,清清楚楚地感受自己造业所招致的果报。
大王啊!其实根本没有哪个具体的东西能从前世跑到后世,但是死亡与新生、造业与受报的规律却是真实不虚的。大王应当明白:前意识消失的时刻就叫做死亡,后意识产生的时刻就叫做新生。大王啊!前意识消失时并没有去处,后意识生起时也没有来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本性本来就是空的。
大王啊!前意识是空性的,死亡是空性的,业力是空性的,后意识是空性的,新生也是空性的——但所造的业力却永远不会消失。大王啊!应当明白:一切众生都是因为愚昧迷惑,不知道这些本来都不真实存在,反而产生虚妄的贪着和留恋,这才不断在生死轮回中流转啊。
这时,世尊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用偈颂的方式说道:
一切现象都只是假名安立,依靠名称才能建立概念, 如果离开了表达的语言,所指的事物根本找不到。 人们用各种不同的名称,来描述形形色色的现象, 但名称本身并不等于事物,这才是诸法的真实本质。
名称本身也是空无自性,在名称中找不到实在性, 诸法本来就没有固定名相,只是妄用名相来解释名相。 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都是从分别心产生的, 而分别心本身也是空的,是在空性中产生的虚妄分别。
我所说的世间现象,比如眼睛看见的形色, 都是由于错误认知产生的,这叫做世俗真理; 我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这已接近至高真理,有智慧的人应当用心观察。
当眼睛不执着于形色,心也不执着于现象, 这才是至高真理,愚昧之人无法明白。
这时,世尊说完这部经后,摩揭陀国的影胜大王从心底虔诚地接受了教诲。当时在场的比丘们、大菩萨们,以及一切人天众生,都充满法喜,怀着坚定的信心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