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那时优填王独自在安静的地方,静坐思考,心中生起这样的念头:我怎样才能知道各位帝王的真实过失和真实功德?如果我知道了,就能舍弃那些过失,修习那些功德。有哪位清净修行的沙门能为我详细说明?他思考了很久,然后想到:只有我的世尊,三界的大师,具备一切智慧,必定知道各位帝王所有真实的过失和功德。我现在应该去佛陀世尊那里请教这个问题!
因此我今日来到佛陀面前,恳请如来为我开示。世尊!什么是诸王的真实过失?什么是诸王的真实功德?说完这番请求。
那时,世尊对优填王说:大王!你应当明白王的过失、王的功德、导致王衰败的原因、王应珍视的法则,以及能生起这些可贵法则的方法。什么是王的过失?大王要知道!王的过失简要来说有十种,如果王具备这些过失,即使拥有庞大的国库、众多辅佐大臣和强大军队,也不会受人敬仰。是哪十种呢? 一、出身不高贵, 二、没有自主权, 三、生性凶暴, 四、极易发怒, 五、恩惠微薄, 六、听信奸邪谗言, 七、所作所为违背先王制度, 八、不重视善法, 九、不辨是非优劣, 十、肆意放纵,沉迷享乐。
什么是王种姓不高?指出身低微的臣民,并非世代尊贵,却继承了王位,这就称为种姓不高。
什么是国王不得自在?就是说有的帝王被大臣、宰相、官员们控制,不能随心所欲;每做一件事常有人劝阻限制,连享受美妙的五欲娱乐也不能称心如意。这就叫做国王不得自在。
什么是国王生性暴戾?指的是有些帝王见到大臣或其他人犯小过失,就当面恶言相向,咆哮发怒,皱眉瞪眼,贬斥责罚;即使不当面发作,也会背着对方向他人数落其过错;有的怒气不长久,有的则长久怀恨在心:像这样当面凶暴、背后凶暴,就称为帝王生性暴戾。
什么是国王的暴怒发作?说的是国王看见臣子们稍有差错,略有违逆,便削减他们的封地和俸禄,夺走他们的妻妾,还用严酷的刑罚来惩处他们。这就叫国王的暴怒发作。
什么叫做国王的恩惠微薄呢?就是说有的国王对待身边亲近侍卫的臣子们,即使他们品行清白深得欢心,却只用些轻描淡写的言语安抚,授予爵位俸禄、论功行赏时不能周全,不按常规;要么克扣削减,要么拖延耽搁,之后才给予。这就叫做国王的恩惠微薄。
什么叫做君王听信谗佞之言?如果帝王发现臣子们并非真心治国,不懂法规制度,暗中谋划结党营私,心怀偏袒,不推行善政,嫉妒贤能之士。却重用这类人所提出的建议,因此导致国家政务、财富、声誉、德政全都衰退败坏。这就称为君王听信谗佞之言。
什么叫做国王不遵循先王制定的法度?就是说有的国王不能仔细考察,不认真挑选群臣,在种种国家事务和法律事务中,让不能胜任的人担任职务,能胜任的人反而不任用;该奖赏的人却加以惩罚,该惩罚的人却给予奖赏。这些群臣在大朝会上,别人还没说完就打断发言,既不尊敬也不畏惧,反而挑起争论,不能依法妥善行事,不能正确遵守先王的教令。这就叫做不遵循先王制定的法度。
什么是国王不顾善法?说的是有些国王不相信因果报应,不明白未来会有善业恶业的果报,不知道人间天上的报应,随心所欲地造作身、口、意三种恶行。他们不能按时布施、修福、持斋、学戒、接受陀罗尼灌顶法门,对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不去广泛救济众生,这样就叫做国王不顾善法。
什么叫做国王不能明辨是非、优劣?
就是说,有的国王对待大臣、辅相、官僚时,心思颠倒,不能清楚辨别忠信、才能、智慧的差别。因为不明白这些,就把不忠信的人当作忠信,把没有才能的人当作有才能,把浅薄愚昧的人当作智慧高明,把真正智慧的人反而当作愚昧。
还有那些年迈的老臣,曾经长期跟随侍奉国王,如今因为年老失势,国王就不再敬重他们,不赐予爵位俸禄,不回报他们的功劳,任由他们被人欺辱,置之不理。
这就叫做国王不能明辨是非、优劣。
什么是国王一味放纵沉迷、专行放逸?说的是有些君王长期沉溺于美妙五欲,贪恋享乐嬉戏,不能时时告诫自己谨慎行事、处理应做的事务、慰劳群臣。这就叫做一味放纵沉迷、专行放逸。
如果有国王具备以下十种过失,即使拥有庞大的国库、众多的辅佐大臣和强大的军队,他的国家不久就会自然发生灾祸和动乱,无法再依靠和敬仰。大王应当知道这十种过失:第一种是国王出身血统的过失,其余九种是国王自身品性的过失。
什么是国王的功德?国王的功德简要来说有十种:第一,出身尊贵;第二,拥有极大的自主权;第三,性情不凶暴恶劣;第四,怒气轻微;第五,恩惠深厚有力;第六,能接受正直的言论;第七,做事深思熟虑,善于遵循先王的教导;第八,顾念并留恋善法;第九,善于分辨差别;第十,不自我放纵,不放任懈怠。
什么样的国王称为种姓尊贵?如果有国王,过去世培植善根,凭借宏大愿力,因此投生王族,继承王位,以仁德养育百姓,虔诚信仰佛法僧三宝。这样的国王就称为种姓尊贵。
什么叫做国王获得大自在?是说有这样一位君主,能够随心所欲地在美妙的五欲中欢娱游戏,可以随自己的心意进行赏赐,对百官下达的政令也能畅通无阻地施行。这就叫做国王获得大自在。
什么是国王性情不暴恶?说的是有国王见到众臣子即使犯了小过失,也能容忍不立刻贬黜,不说粗恶言语,也不当面发怒,心里也不暗自记恨。这就叫作国王性情不暴恶。
什么是国王的轻微愤怒?说的是有些国王,面对臣子们犯下重大过错或严重失职时,并不全部剥夺他们的封地俸禄、不夺走他们的妻妾,不用严酷的刑罚惩治他们,而是根据过错轻重给予相应的宽免和降责,这就称为国王的轻微愤怒。
什么叫做国王的恩惠强大有力?是说有位国王,他有许多大臣和亲近侍卫,这些人内心纯洁、性情和顺。国王就常常用正确、圆满的温和言语安慰鼓励他们,颁发赏赐奖励功绩,而不让他们财物受损、赏赐拖延、辛苦抱怨。这样的国王容易亲近,不难侍奉。这就叫做国王的恩惠强大有力。
什么叫做国王接受正直的谏言? 就是说,有一位国王,他的群臣确实忠诚正直,没有私心杂念,不偏不倚,精通法度规章,内心毫无违逆背叛之意。这位国王信任并采纳这些臣子所提出的建议,由于这个缘故,国家的政务、财富都得以成功,名声远扬,百姓皆大欢喜。 这就叫做国王接受正直的谏言。
什么叫做国王应当认真遵循先王的教导?就是说有这样一位国王,他善于考察、审慎挑选群臣,在各种公务和法律事务中,不能胜任的人就不任用,能够胜任的人就任用;该奖赏的就公正奖赏,该惩罚的就公正惩罚;凡是做事都深思熟虑、仔细斟酌,然后才行动,也不会急躁莽撞。他的群臣即使参加朝会,也不会中途打断别人的发言,总是等对方说完才提出谏言,并且很好地遵照国王的教导行事。这样就叫做遵循先王的教导。
什么叫做国王顾念善法?指的是有的帝王,相信因果、善恶业报、人天果报,具备惭愧心,不放纵自己造作身、口、意三种恶行,时常布施,修福持斋,建立坛场,受灌顶法,举行火供供养圣众,常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广济众生。这就叫做国王顾念善法。
什么叫做国王能够明辨是非、区分优劣?就是说,有这样一位国王,他对所有大臣、宰相和百官都能心无偏颇,清楚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忠诚、才能和智慧的差别,有或没有都如实知晓。对没有这些品质的人,他疏远而不重用;对具备这些品质的人,他尊敬而爱戴。对于那些年迈体衰的老臣,虽然他们已无权势和能力,但国王感念他们过去的功劳和恩情,依然怀有敬爱之心而不轻视怠慢,依旧赐予爵位、俸禄和功勋赏赐,从不废弃。这才叫做国王能够明辨是非、区分优劣。
什么样的国王被称为不放纵享乐、不沉迷逸乐?是说有的国王,面对美好的五欲享受而不沉溺其中,面对傲慢嬉戏而不贪恋执着,能够时常警惕谨慎,采取适当方法,做该做的事并慰劳大臣们。这样的国王就叫做不放纵享乐、不沉迷逸乐。
如果国王具备这些功德,即使没有国库、没有重要辅臣、没有庞大军队,不久后国家自然会富足繁荣,受到民众敬仰。大王应当知道这十种国王的功德:第一种称为种姓功德,其余九种称为自性功德。
什么叫做君王衰败的原因?大王应当知道!君王衰败的原因简要来说有五种:第一、不善于考察就任用群臣;第二、虽然善于考察却没有恩惠,即使有恩惠也不及时给予;第三、一味放纵享乐,不考虑国家事务;第四、一味放纵享乐,不守护国库;第五、一味放纵享乐,不修习善法。这五种全都称为君王衰败的原因。
为何称为君王不善观察而任用群臣?若有一国君主,对臣僚们不加详察,不仔细辨别其忠诚、才干与智慧的高下,便选为亲信加以宠信,赐予高官厚禄,委以重任,常以温和言语安抚。然而这些臣子所托付的财物多被浪费,若遇仇敌、恶友或战事便率先溃逃,因恐惧败亡而背叛逃离,毫不眷念君主。此即名为君王不善观察而任用群臣。
怎样的国王虽善于观察却无恩惠,纵使施恩也不合时宜?是说有一种国王本性精于考察,确实能甄别人才,知道哪些人忠诚可靠、技艺超群、富有智慧,便收为亲信近臣,却不肯厚待;不考量他们的才能,不赐予爵位俸禄;对于关键职位,也不委以重任。忽然有一天,国王遭遇冤家仇敌、恶友陷害或军阵危难等大恐怖事,临到危急关头,才对这些臣子临时加官晋爵,用温言软语安抚劝慰。这时群臣彼此议论说:国王如今因危难逼迫,才对我们暂施恩惠,并非出自长久真心!明白此事后,那些忠诚能干、技艺超群、富有智慧的臣子都藏起本领不肯显露。这就叫作国王虽善于观察却对群臣缺乏恩惠之行,纵使施恩也不合时宜。
什么叫做国王专行放逸,不思虑国事?是说有的国王对于应当结盟、应当完成的国家事务等,不抽时间独自静处或与智者共同正确思考结盟的方法、断交等事务,以及应当奖赏乃至军事行动中应当完成的重要事务等不放在心上。这就叫做国王专行放逸,不思虑国事。
什么叫做国王只顾享乐,不守护国库?是说有的国王很少操劳国事,不关注各种政务,不严管王宫大门、宫廷内部和库房重地,把国家机密告诉妇人,却在打猎、赌博等事上浪费财物而不谨慎守护。这就叫做国王只顾享乐,不守护国库。
什么是国王专行放逸,不修善法?就是说,有的国王对于世间那些性情柔和、质朴纯真、智慧超群、辩才无碍、通达真理、获得解脱的沙门和婆罗门,不能时常亲近,也不去恭敬请教: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有罪?什么是无罪?什么是能带来福报和吉祥、远离诸恶的法门?即使听闻了这些道理,也不依照修行。这样的国王就叫做专行放逸,不修善法。
如果国王具备这五种衰损的表现,应当知道这位国王不仅会失去现世的福报,甚至连来世的人天福报也会丧失。前四种表现导致现世福报的消退,最后一种则导致来生果报的丧失。
什么叫做国王应当珍爱的品德?大王应当知道,简略来说有五种国王应当珍爱、乐于修持、心生欢喜、合乎心意的品德。是哪五种呢?第一,受到民众敬重爱戴;第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三,能够制服仇敌;第四,善于调养身心;第五,能够行持善业。这五种就是国王应当珍爱、乐于修持、心生欢喜、合乎心意的品德。怎样才能够培养这些国王应当珍爱的品德?大王应当知道,简略来说有五种方法能够培养这些品德,是哪五种呢?第一,仁慈养育百姓;第二,具足勇敢与智慧;第三,善巧运用权宜之计;第四,正确治理国土;第五,精进修持善法。
什么叫做国王恩养百姓?是指有国王本性知足,行事谨慎,具备不贪、清净的品德;国库财物量力施舍给贫穷孤苦之人,性情温和能忍,常用善言劝导国民;臣子若有违犯不得不惩处的,按罪宽恕,如实适时依法处置。这样的国王以正道教化养育百姓,因此赢得世间的敬爱。
怎样才称得上国王具备英勇的品德?是说这位国王谋略如神不会失误,军事才能全面无缺,能使未被征服的臣服于他,已归顺的得到他的庇护。这就叫做国王具备英勇的品德。
什么是国王的善巧方便? 意思是,国王清楚知晓一切善事,善于调和矛盾,团结强大势力,因此能够战胜所有敌人。
什么是国王正当享受的境界?指的是有位国王善于合理管理国库收支,既不奢侈也不吝啬,公平地享用财物,并按照时节所需适当供给臣子、亲属、王室成员及乐师等人。生病时,应进食适宜的食物,避开不适宜的,医生需观察食物性质,再给予食用;如果食物未消化,或导致腹泻,都不应食用。该与他人共享的食物不应独自享用,所有美味都应分给大家以增进欢乐。这就是国王正当享受的境界,如此才能妥善调养自身。
什么是国王勤修善法?指国王具备清净的信仰、持戒、多闻、布施、智慧。在清净信仰方面,确信来世及未来善恶业的果报,相信人天福报,这称为具足净信;受持清净戒律,在每年三长斋月、每月六斋日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等放纵行为,这称为国王具足净戒;在清净多闻方面,对现世业行及未来果报精进修德,乐于听闻般若妙法,专心勤修直至通达,这称为国王具足净闻;在清净布施方面,远离吝啬,慷慨施舍,常行福德,平等圆满,这称为国王具足净施。
至于具足清净智慧,指如实了知有罪无罪、应修不应修、善巧方便,亲近多闻持戒的修行者,远离邪恶外道,善知三种圆满:果报圆满、能力圆满、功德圆满。所谓国王继承帝业,出身宗族聪慧明智,国库财宝充足无缺,这称为果报圆满。若国王善用权巧方便,常成事业,英勇果断,精通技艺,这称为能力圆满。若国王护持正法,与后宫、王子、大臣共行布施,广修善业;持斋受戒、修习慈心禅定、殊胜梵行;常作火供消除灾障、增益福慧;建立坛场,圆满受持灌顶,这称为功德圆满。若能如此修行,即名为具足净慧。
再者,大王应当明白!我已简要说明了君王的过失、君王的功德、君王衰败的原因、君王值得珍视的法则,以及能引发君王可珍视法则的方法。因此,大王每日清晨若阅读或诵念这一秘密的君王教诫,并依照修行,便可称为圣王、法王。诸佛、菩萨以及天龙八部将日夜护持,恒常庇佑,能使世间风调雨顺,战事平息,各国前来朝贡,福泽无边,国土安宁,寿命长久,因此将获得一切利益,现世安乐。
这时优填王听了佛陀的教诲,心中充满欢喜,完全接受并且依照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