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場陀羅尼經
金剛場陀羅尼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世尊(佛陀)住在雪山的妙色聚落金庄严石窟中,与一千位大比丘僧众在一起。有一天,世尊披上袈裟、拿起钵盂,进入妙色聚落挨家挨户化缘,回来后用完斋饭,盘腿端坐,心念专注不动,进入了名为“一切法平等相”的深定。
进入定境后,比丘们向佛足顶礼,却突然发现如来不见了,互相询问:“世尊到哪里去了?”这时,天界的首陀会天和三十三天的天子们,凭借佛的神力来到佛的处所。天帝释和梵天王心想:“世尊现在何处?”他们以神通观察,看见佛身在金窟中入定,于是带着诸天众默然来到佛前静坐。
此时世尊在定中显现神通。因佛神通力,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修学菩萨道的、初发菩提心的、久发菩提心的、得不退转的、及即将成佛的菩萨们,都受到感应,来到妙色聚落佛所在处,凭借佛力悬浮在空中盘坐。
文殊师利童子进入“一切众生欢喜三昧”,让所有大众心生喜悦、安稳和稀有之感。弥勒菩萨进入“一切法寂定三昧”,使大众诸根清净安定。体相菩萨与六万二千菩萨来到佛所,见自身与诸菩萨悬坐虚空。观自在菩萨与九万二千菩萨从虚空中飞来,却无法落地,便在虚空中盘坐,入“破散一切众生烦恼三昧”,令所有大众的贪嗔痴等烦恼顿时熄灭。宝相菩萨入“大庄严三昧”,在虚空中遍洒青莲、红莲、黄莲、白莲等天花,光芒甚至盖过了日光。
这时世尊在定中腾空微笑,放出青、黄、赤、白、金、琉璃等种种光明。文殊师利在虚空中合掌跪问:“世尊为何微笑?”佛告诉文殊:“我忆起往昔曾有万千佛在此处为菩萨们宣说金刚场陀罗尼法门。”文殊请求佛再讲此法,佛却止住他说:“不必再说。这金刚场陀罗尼中,本无烦恼也无涅槃,却有人想入涅槃;本无菩萨法佛法,却有人想成佛;本无善恶,却有人想舍恶;本无此岸彼岸,却有人想渡彼岸;本无佛国成就,却有人想建佛国;本无魔与魔名,却有人想降魔;本无声闻及声闻法,却有人想超声闻;本无辟支佛及辟支佛法,却有人想超辟支佛;本无众生及众生名,却有人想度众生;本无利与非利,却有人求利;本无欲与欲名,却有人想离欲;本无恼与恼名,却有人想离恼;本无痴与痴名,却有人想舍痴;本无智与无智,却有人想证智。
这法中无烦恼无清净、无教无导、无慈无悲无喜无舍、无施无悭、无戒无犯、无诤无忍、无进无怠、无定无乱、无智无无智,无堕落、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诸佛如来,无法无非法、无深无浅、无识无无识、无名字无证处、无烦恼无涅槃、无诸力、无菩提分、无诸根、无正念处、无正定处、无四如意足。
文殊!若修得这金刚场陀罗尼,不舍凡夫法也不取不着、不远离也不建立、不证不舍、不思不弃、不胜不出,无懈怠无畏惧无守护无悔恨无触及,在凡夫法中不起烦恼。所有布施不作相、不与相,不舍佛法也不触凡夫法。佛法不离凡夫法,凡夫法不离佛法。不立声闻辟支佛法,也不住佛法。不弃凡夫法,不护凡夫法、不住不动佛刹、不舍大愿。
文殊!这金刚场陀罗尼中无有分别。为何?贪嗔痴法一切平等,男女相同故;天龙八部一切平等,差别相同故;佛法僧、声闻辟支佛一切平等故;地狱饿鬼畜生平等故;地水火风空一切平等故;眼耳鼻舌身意乃至万法平等故。文殊!譬如十方虚空一体平等,这金刚场陀罗尼法也是如此,一切众生平等无别。”
文殊又问:“世尊,为何说贪欲是陀罗尼句?”佛答:“贪欲不从东方来恼众生,也不从十方来,不从内出也不从外来。若贪欲从内起恼众生,众生永无清净,不得证法实相。一切法不去不来、非内非外、无处可住,所以说贪欲是陀罗尼句。烦恼也是陀罗尼句。”
文殊问:“为何烦恼是陀罗尼句?”佛说:“烦恼从争斗生。而争斗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过去法若生而不灭便是常法;未来缘无恼可生;现在缘无所住故、灭坏故。一切法本来不生,无过去未来现在生,这三世清净就是陀罗尼句。愚痴也是陀罗尼句。”
文殊问:“为何愚痴是陀罗尼句?”佛答:“愚痴从无明起,不依地水火风空乃至识界,诸法无所依附,不得烦恼不得清净。若无依处可得烦恼清净,虚空也该得烦恼清净了。但虚空不为诸法所依。无明无住处、无移动、无坏灭、无显现、无障碍、不可见、无缚无解、无边无自性。难道能说虚空得烦恼得清净吗?”文殊答:“不能,世尊。”
佛说:“无明如来说本不存在,故称无明。这无明句,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一切法无存在、不可得、不可见、无知者,岂能解缚作障?”文殊答:“不能,世尊。”
佛最后说:“文殊!譬如两木摩擦生火,火不从木生也不从人工生,却得以生出。同样,因无正定而生贪嗔痴烦恼。这些烦恼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诸法本来解脱,却能生恼,故称为痴;诸法本来无缚,所以痴也是陀罗尼法门。”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恭敬地问佛:“世尊,有没有一种修行方法,能让菩萨修持后通达一切总持法门?”佛陀告诉文殊师利:“确实有一字法明门,菩萨证得后能演说千万法门,而这一字法门本身也无穷尽,随处都能开显无边法相。获得此法明时,自然具足无碍辩才,说一切法无有穷尽;虽广说法要,最终仍归摄于一字法门。因得无碍辩故,更能辗转宣说无量法门;虽层层增广演说,终究回归一法门之中。”
文殊又问:“世尊,这一字法门究竟是什么?”佛陀开示:“‘无有一切诸法’——这就是一字总持法门。”文殊进一步请教:“世尊,什么称为总持句法门?”佛陀答道:“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安住于调伏境界,故称为入调伏总持法门。一切天法门即是总持法门。”
文殊再问:“世尊,为何称天法是总持法门?”佛陀慈悲解答:“文殊师利,因为一切诸法安住于修行境地,故称为天相入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龙法门其实就是一切诸法的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为什么说龙就是陀罗尼法门呢?佛陀告诉文殊师利:因为诸法本来没有名字,一切法都在超越名字的道路上。只是为了方便言说,才假借文字来安立名称,所以说龙进入了陀罗尼文字法门。
文殊师利,夜叉法门就是一切法的总持法门。文殊问道:为什么说夜叉是总持法门呢?佛陀告诉文殊师利:因为彻底通达一切相,明白万法本来不生不灭,所以称夜叉为总持法门。文殊师利,乾闼婆法门也是一切法的总持法门。文殊又问:为什么说乾闼婆是总持法门?佛陀开示:因为超越一切计量。诸法本无边际,如同虚空不可测量,所以称乾闼婆相为入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阿修罗法门其实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问佛:为什么说阿修罗是总持法门呢?
佛开示道:文殊师利啊,一切法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无法用名字言语完全表述。它不是色相,又不离色相而存在;不是声音,又不离声音而显现;不是香气,又不离香气而作用;不是味道,又不离味道而感知;不是触觉,又不离触觉而体会;不是意识,又不离意识而运作。
佛法僧三宝也是如此:不是佛,又不离佛相而显现;不是法,又不离法相而流通;不是僧,又不离僧相而示现。声闻乘这样,辟支佛乘这样,凡夫境界也是这样——都不是其本身,又不离其相状而存在。
文殊师利,一切法没有固定的行相,也没有可以执取的本质,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生起造作。这就是阿修罗融入总持法门的奥义。
文殊师利,迦楼罗法门同样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请示佛陀:世尊,为什么说迦楼罗是总持法门呢?
佛告诉文殊师利:因为一切法本来无来无去。所谓无来,不是说不来;无去,不是说不起。不生不灭,不漏不著,不缚不解,不染不妄,根本没有可以染着的处所。安住于无所建立的状态,因为本来就没有任何造作建立。
文殊师利,一切法如同虚空无所依凭,这就是迦楼罗融入总持法门的要义。
文殊师利,紧那罗法门同样显示:一切法都是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又问:世尊,为什么说紧那罗是总持法门呢?
佛言:因为它超越一切造作之道。文殊师利,能作与所作本来空无所有,这就是紧那罗相融入总持法门的真谛。
文殊师利,摩睺罗伽法门其实就是一切诸法的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什么叫做总持法门呢?佛陀告诉文殊师利:一切法本来远离污染,自性光明清净。既不会被众生染污,也不需要刻意去净化——这就是清净总持法门的真义。为什么呢?文殊师利,因为一切法本来就是寂静无生的。文殊师利,这就叫做进入摩睺罗伽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这妇女法门,其实就是一切诸法的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什么是总持法门呢?佛陀开示说:因为一切法本是虚妄不实的。文殊师利,一切法中,所谓女性与男性的特征本无定相,正因为这些都不是真实不变的存在,所以才说这妇女相即是通向总持法门的途径。
文殊师利,男子修行法门中,一切法都是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什么是总持法门呢?佛回答说:文殊师利啊,因为一切现象本无固定实相。从最初开始就不可得,直到未来也不可得,当下同样不可得。文殊师利,过去现在未来三时都不可得,这法门中没有男女分别,只是假名安立。所谓名称,只是广义的称呼。一切色相都是四大和合而成,这些法本来没有生起之处,本来就是寂灭的。文殊师利,一切法名为男子相,这就是入总持法门的真义。
文殊师利,地狱法门和一切诸法,其实都是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为什么说地狱也是总持法门呢?
佛陀问文殊师利:“地狱呈现什么样的相状?”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地狱的本质是虚空之相。”佛陀又问:“文殊师利,依你看来,地狱是源于众生的分别心而产生,还是自然存在的?”文殊师利答道:“世尊,正是因为凡夫们起分别心,才会看见地狱、畜生、饿鬼这些现象。其实并没有真实存在的事物,但凡夫们却因此承受苦恼。世尊,以我的见解,根本没有地狱的存在,也没有痛苦的真实存在。
世尊,就像有人睡着后梦见自己堕入地狱,看见自己身处沸腾的大锅之中,还有无数人在遭受种种痛苦。他被热焰逼身,产生极大恐惧,突然惊叫着大喊:‘好苦啊!好苦啊!’甚至悲哭失声。这时他的父母和眷属们问他:‘你遇到什么痛苦了?’那人回答说:‘我堕入地狱了,正在受痛苦。你们怎么还问这种问题?’他的父母和眷属就对他说:‘不要害怕。你只是在睡觉时梦到这些。你一直都在床上睡着,根本没离开过家,怎么会说自己在地狱受苦呢?’那人于是醒悟过来:‘原来我所见的都是梦啊。’心里明白所见都不是真实的,重新变得欢喜。
世尊,就像那个做梦的人并没有真实经历地狱之苦。同样地,世尊,一切凡夫本来没有欲念,却因为对女性产生分别想,一起嬉戏而产生乐著,接着就想:‘我是男子,她是女子。’产生欲心后,就开始追求五欲。为了五欲互相争斗,结下冤仇,散失财物甚至互相杀害。因为产生颠倒的怨憎想法,死后堕入地狱经历千百劫难。
世尊,就像梦中那人的父母和眷属对他说的:‘你一直在睡觉根本没出去过,怎么会见到地狱受苦的景象呢?’正是这样。世尊,诸佛如来为被四种颠倒观念束缚的众生宣说正法:‘实际上并没有男女之分,也没有众生相,没有承受者、没有养育者,没有生命体也没有我。这些法都是因为本来不存在而产生、因为因缘和合而产生、因为分别心而产生。这些法没有生起之处、没有实体、互不黏着、如同梦境、如同幻化、如同水中之月、没有执着之处、没有染着者没有烦恼者没有迷失者。你们切莫妄生分别。’
这些众生听闻如来法义后,就对欲望产生厌离,洞见诸法实相,远离一切烦恼、远离一切愚痴,明白一切法本来解脱、一切法没有障碍、一切法本来寂灭。世尊,这些人已经证得虚空想定,命终之后就在无余涅槃中圆满涅槃。世尊,我对地狱苦相的见解就是如此。”这时世尊赞叹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你所见,地狱正应该这样认识,也应该这样分别。如你所说,能这样认知地狱的人,就能证得无生法忍,就像文殊师利你所证得的一样。”说完这些话后,一万二千位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同声赞叹:“诸佛的行境真是不可思议!竟能在地狱法中彰显佛法真义。”
这时文殊师利对佛陀说:“世尊!请您为我解说进入不二法门的境界。若能悟入不二法门,就能让诸位大菩萨在一切烦恼中演说一切佛法,心中不生分别之念,获得无碍辩才演说一切无二无别的法义。世尊!什么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呢?”佛陀告诉文殊:“文殊师利!请你仔细聆听,好好思量,我为你解说这平等无二的妙法。得此法门后,菩萨们能在一切烦恼与一切佛法中平等看待,这更是能总持一切烦恼分别的陀罗尼法门。我现在就为你解说。”文殊师利说:“太好了世尊!恳请您解说,我愿欢喜聆听。”“文殊师利!无明就是菩提,这就是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追问:“世尊!为什么说无明就是陀罗尼法门呢?”佛陀告诉文殊:“因为不存在所谓的‘明’,所以才称作无明。由于无明的本质空寂,所以本来不生;因为不生不灭,所以没有真实烦恼。文殊师利!没有烦恼就是菩提,本性清净,无处可执著,无处可生起。因此文殊你应当明白!如来常在诸多经典中广说无明与菩提不二的法门。文殊师利!我从始至终都不曾得到过所谓无明,正是这个缘故,我才说无明即是菩提。文殊师利!这就是无明陀罗尼法门的真义。”
菩萨领悟这个智慧法门之后,获得了迅捷无碍的辩才、锐利透彻的辩才、广大无边的辩才、自在无住的辩才。文殊师利啊!要知道一切修行本身就是觉悟,这正是总持法门的真义。
文殊师利尊者问:“世尊,为什么说一切现象就是觉悟的境界呢?”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尊者:“一切现象超越了数字所能计算的范畴,根本无法用算数来衡量。正因为众生执着于不善的念头而没有边际,所以才会有生死轮回;但这些现象既不是从此处消失,也不是从他处而来,本质上并无来去之相。 文殊师利啊!因此才说,能如此通达现象与觉悟不二的真理,就称为‘入行明陀罗尼’法门。”
文殊师利,这个能分别的心识本身就是觉悟智慧,也是总持一切法的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为什么说心识就是觉悟呢?”佛陀回答:“文殊师利,如来常说心识如同幻化,是因为颠倒妄想才产生的。”文殊师利说:“幻化现象,是从分别心产生的,从因缘和合产生的,依靠不真实的分别,才显现出凡夫所见的各种幻相。”“觉悟也从分别心生、从因缘和合生,能显示佛法真理却又执着于法相,想着‘我们未来成佛’、‘我们要教化众生’、‘我们要得到世间最殊胜的成就’。而觉悟的本性其实如同虚空,人们产生分别后就开始贬低他人。文殊师利,我从未在菩提树下坐证悟后,所得的法有什么分别叫作佛、叫作辟支佛、叫作声闻、叫作凡夫。文殊师利,因此说心识就是总持一切法的法门。
文殊师利啊,名色就是觉悟智慧,是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为什么说名色就是觉悟呢?佛陀开示:文殊师利,所谓名相只是假借声音言辞而立,并无真实实体;所谓色相本无造作者,亦无创造者。这其中既不能说有真实自我,也没有所谓我的所有物——这就是觉悟境界。文殊师利,这就称为名色相入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啊,六入就是觉悟,是总持法门。这些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入处,在各自作用中皆不可得。眼睛不会想着“我能见色”,耳朵不会想着“我能闻声”,鼻子不会想着“我能嗅香”,舌头不会想着“我能尝味”,身体不会想着“我能觉触”,意识不会想着“我能知法”。眼识不知色尘作用,色尘不知眼识作用;耳识不知声尘作用,声尘不知耳识作用;鼻识不知香尘作用,香尘不知鼻识作用;舌识不知味尘作用,味尘不知舌识作用;身识不知触尘作用,触尘不知身识作用;意识不知法尘作用,法尘不知意识作用。文殊师利,六入各自相互独立,一切入处都没有实在的识知,各自没有觉受,各自本性空寂。文殊师利,真实法相本来就是空性。这就称为六入相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啊,触就是觉悟,是总持法门。文殊师利请问:世尊,为什么说触就是觉悟?佛陀告诉文殊师利:所谓触,就是指色触、声触、香触、味触、触触、法触。文殊师利,所有色触的产生都需要因缘和合。若有因缘和合,就会因分别心而生起,因攀缘执着而持续。文殊师利说道:攀缘执着如同幻化,这本身就是颠倒妄想。若是颠倒妄想则本无实有,若无实有则本无生起,若无生起则无灭尽,无灭无生就是觉悟。文殊师利,这就称为触入总持法门。
文殊师利,你要领受这个菩提智慧的法门总持。文殊师利问道:世尊,应当如何领受菩提呢?佛告诉文殊师利:领受有三种形式:快乐的感觉、痛苦的感觉、不苦不乐的感觉。文殊师利说:所谓领受,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佛说:文殊师利,所有快乐若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其实就是不存在。文殊师利,如何知道众生之所以能感受到快乐?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因为众生心存颠倒妄想,凡夫们错误地执着各种境遇,把苦乐当作真实,意识也这样分别判断非苦非乐。世尊,我看一切感受的本质如同幻化,本来就没有真实生起。佛告诉文殊师利:正因为如此,能洞见感受真相的人,就进入了法门总持的境界。
文殊师利,爱就是菩提,是总持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爱难道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吗?佛陀反问:你怎么看?比如有人还没有孩子时,爱子之心是在内、在外,还是在别处?文殊师利回答:世尊,那人既然还没有孩子,怎么会有爱子之心呢?佛陀说:文殊师利,这人后来如果与妻子因缘和合生下孩子,那时就会生出爱子之心。你觉得这样的爱子之心,是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来?还是从上下四方来?是在内还是在外?文殊师利答:世尊,这爱子之心并不从十方来,也不从内外来。佛陀问:文殊,这样的爱是谁造作的?造作者是谁?文殊师利答:世尊,这样的爱没有人造作,也没有造作者。只是凡夫因为颠倒妄想,硬要分别才产生这种爱。佛陀问:文殊,如果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能算作有吗?文殊师利答:不能啊,世尊。
文殊师利,应当这样去把握菩提智慧的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如何理解"把握菩提"?如来的经教中从未说过要执着于菩提。佛陀反问:文殊,凡夫是否常有执着?文殊回答:确实如此。他们执着于色相、声音、香气、味道、触感、观念,如是执着于各种欲望。佛陀又问:你认为色相能抓住声音吗?声音能抓住色相吗?文殊答:不能,世尊。佛陀继续问:可有任何一法能完全融入其他一切法吗?文殊答:没有,世尊。佛陀开示:文殊,正因为一切法本无生灭、无有障碍,所以诸法彼此不能相互执取、不能相互染着,也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述,一切法本自清净无碍。文殊师利,由此可知,真正的把握菩提是超越执取的。文殊师利,这才是名为"无相把握"的究竟法门。
文殊师利,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菩提,它就是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问道:“世尊,您向来为声闻弟子说法时都强调要消除一切存在执著,为何如今却说存在这样的菩提?”佛陀回答:“文殊师利,所谓‘存在’,正是因为我曾教导要超越一切存在执著,所以才称之为‘有’。若有人能洞见诸法本无实质,不见生灭之相,他便能照见一切存在的本质如同虚空。这样的见解,既不攀附佛法,也不舍弃凡夫法。文殊师利,由此你应当明白:确实存在这样的菩提。这就是名为‘有相入’的陀罗尼法门。”
佛陀接着说:“文殊师利,生起这样的菩提心也是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追问:“世尊,您曾在经典中教导众生要远离生灭之法,为何现在说‘生起菩提心’?”佛陀开示:“文殊师利,菩萨若要求证生起菩提之处,须观察无生无灭的本性。当不见生灭等相时,文殊师利,你应当明白:生起菩提心即是如此。若能契入此境界,便能获得迅捷辩才、锐利辩才、深邃辩才、无等辩才、无等等辩才、无住辩才、无尽辩才。”
文殊师利恭敬请问:“世尊,何种境界的菩萨能修行如此甚深法门?”佛陀答道:“文殊师利,若菩萨不执著菩提、不发世俗菩提心、不攀缘佛法、不刻意成就佛国、不刻意远离贪嗔痴、不刻意超越烦恼、不刻意教化众生,且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之见,这样的菩萨便安住于如是境界。”
文殊师利再问:“世尊,若有人受持此金刚场陀罗尼,读诵讲解,现世能得多少功德?”佛陀告言:“文殊师利,若有人能受持此金刚场陀罗尼,读诵解说,恒常思惟不忘失,此人世世生在正法中心无诽谤,获得无所畏惧。现世中诸天、龙、夜叉、乾闥婆等常来护佑,于一切佛法不生疑惑,于一切法中获得明辨的智慧。文殊师利,此陀罗尼功德无量无边,若欲广说,纵经千万劫也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