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往生傳
釋法智。不究其族。隋文之時。游學于東越。越之有通大小乘經義者。智必師之。以故強學多聞人罕儔匹。末年以徑直之門。莫如念佛。於是晨興暮息。繼念而不弛者七年。已而議曰。犯一吉羅承其罪也。歷一中劫。此誠可信。以其固而為之也。一稱阿彌陀佛。而滅億劫重罪。則予也竊有疑焉。或告智曰。無自疑矣。教以念佛久則功。功則化。化則三昧現前。今子之疑。是疑教也。夫疑教則信無依。無依則情自亂。亂而失之。則謗讟之過。生地獄之因。起如之何。且自疑也。智誠其意。乃於國清寺兜率臺上。絕去諸緣。一心念佛。想念既極。數感觀音勢至同時來現。異日又感天冠寶瓶光映其身。智謂道俗親知曰。吾生淨土蓋有日矣。誰能具食以餞我。眾笑而對曰。果能之。則吾等豈以一食為惜哉。惟恐道人之不能也。遂刻後三日會食之。其日食罷。智無他疾。眾心或信或否或疑。其卓然為相侮。日既西次。因宿其房伺候之。夜之未央。智於繩床念佛。安坐而化。是夜有金色光。自西而來。照數百里。江上漁人謂。其天曉。舳艫相望。率皆驚起。久而乃曉。
释法智,不知其家族渊源。隋文帝时期,他在东越游学。凡东越地区通晓大乘小乘经义者,法智必定拜师求教。因此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常人难以企及。晚年他认为最直接的修行法门,莫过于念佛。于是从早到晚持续念佛,精进不懈长达七年。
后来他提出疑问:犯下一个轻罪尚且要承受一中劫的果报,这确实可信,因为这是坚固的业力所致;但称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灭除亿劫重罪,我私下对此有所怀疑。有人告诉法智:不要怀疑自己。教法说念佛日久功深,功夫纯熟就能感通,感通就能得三昧现前。你现在产生怀疑,就是在怀疑教法。怀疑教法则信仰无所依托,无所依托则心绪自然混乱,心乱而迷失,就会犯下诽谤正法的罪过,成为堕落地狱之因。何必自我怀疑呢?
法智诚心接受劝告,于是在国清寺兜率台上,断绝一切外缘,专心念佛。当他的念佛功夫达到极致时,多次感应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同时显现。后来他又感应到天冠宝瓶的光芒照耀全身。法智对僧俗亲友说:我往生净土的日子快到了,谁愿意备办饮食为我饯行?众人笑着回答:若真能往生,我们怎会吝惜一顿饭呢?只怕法师不能如愿。于是约定三天后会餐。
到了那天,用完斋饭后,法智没有任何疾病。众人心中有的相信,有的不信,还有的怀疑他故作姿态。日落时分,众人留宿在他房中观察。夜半时分,法智在绳床上念佛,端坐而逝。当夜有金色光芒从西方而来,照耀数百里。江上渔民以为天亮了,船只纷纷惊起,过了很久真正的天亮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