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往生傳
釋晤恩。字修已。姑蘇常熟人。母張氏。甞夢梵僧謂曰。吾欲寄汝為母矣。已而有娠。孩孺之間。不親戲玩。年十三。聞僧誦彌陀經。遂求棄俗。後唐長興中剃落。後依崑山慧聚寺。博訪五部律文。晉天福中。從靈光皓端師。研味諸經。懸解之旨。輒難抗敵。雖天台三觀六即之義。人未之究。率冥解之。晚依錢塘志因師。通法華金光明等諸部大經。一時學者。盛相推伏。號之義虎焉。恩生平潔苦。日惟一食。不留餘財。不蓄長衣。其寺每一布薩。萬眾雲集。方布薩時。常指淨土為勝業。宋雍熙三年八月朔夜。恩見白光數道。由井而出明滅不常。謂門人曰。明滅不常。死生象也。乃絕食禁言。一心念佛。後三日。倏見梵僧一人儀形甚偉。捧鑪三繞其室。恩問之。僧曰。吾灌頂也。陞之淨土其已久矣。以汝所修同我之志故。來相叩。俄而弟子至。僧且失焉。次日升座。言其所見。亦為弟子。敷說止觀及諸經要義。義文將徹。恩曰。瞬息難保。古今常言。吾能以保今日哉。是日坐亡于止觀之講堂。至其夜半。寺僧文偃有興等。聞空中歌唄之音。依俙西去。餘其嘉應自有傳云。
释晤恩,字修已,苏州常熟人。母亲张氏曾梦见一位梵僧对她说:我愿托生为你之子。后来果然怀孕。自幼不喜嬉戏。十三岁时听闻僧人诵《阿弥陀经》,遂求出家。后唐长兴年间剃度,后依止昆山慧聚寺,广学五部律典。
后晋天福年间,师从灵光寺皓端法师,精研诸经奥义,其悟解之深无人能及。即使天台宗三观六即这般深奥义理,众人尚未参透,他却能自然领悟。晚年依止钱塘志因法师,通达《法华经》《金光明经》等大乘经典,时人推崇备至,誉为义学猛虎。
晤恩一生清苦,日食一餐,不留余财,不蓄多余衣物。每逢寺院布萨日,信众云集。他常劝导众人以净土为殊胜修行。宋雍熙三年八月初一夜,晤恩见数道白光从井中忽明忽灭,对弟子说:此明灭之相,正是生死无常之兆。遂断食止语,专心念佛。
三日后,忽见一威仪庄严的梵僧持香炉绕室三匝。晤恩询问,梵僧答:我是灌顶菩萨,久居净土。因你所修与我志同道合,特来相见。话音刚落弟子到来,梵僧随即隐去。次日升座向弟子讲述所见,并开示止观法门及诸经要义。讲毕说道:刹那生死难保,古今常言如此,我又岂能保证今日?言毕于讲经堂中安详坐化。
当夜子时,寺僧文偃等人听闻空中传来梵呗歌声,渐渐西去。其他灵应事迹另有传记记载。
淨土往生傳卷下
此傳也渡此土久焉。未見板行肆行世。希有焉。適於南京。唐本一部。與頑魯請城南僧如羊上人。俾加和點所開板也。
这部经典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但一直未见有刻版印行流传世间。实属稀有。恰在南京寻得唐代原本一部。便与顽鲁邀请城南僧人如羊上人。请他加以校勘标点后刊刻印行。
旹慶安四季仲春吉辰
时值庆安四年仲春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