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二九)佛說長阿含第三分露遮經第十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詣婆羅婆提婆羅門村北尸舍婆林中止宿。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游历教化,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同行,来到婆罗婆提婆罗门村北面的尸舍婆林中过夜。
時,有婆羅門,名曰露遮,住婆羅林中,其村豐樂,人民熾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與婆羅門以為梵分。此婆羅門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之所輕毀,異典三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又能善於大人相法、瞻候吉凶、祭祀儀禮。聞沙門瞿曇釋種子出家成道,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尸舍婆林中,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於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眾中自身作證,與他說法,上中下善,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如此真人,宜往覲現,我今寧可往共相見。」
那时,有一位名叫露遮的婆罗门,住在婆罗林中。他的村庄富饶欢乐,人口众多。波斯匿王便将这个村子赐给这位婆罗门,作为他的领地。这位婆罗门七代以来父母血统纯正,从未受人轻视诋毁,精通三部吠陀经典,能够熟练背诵并通晓各种经书,善于解析,还精通大人相法、占卜吉凶以及祭祀礼仪。他听闻释迦族的沙门瞿昙出家修行并证得佛果,如今正在拘萨罗国游化,行至尸舍婆林。佛陀声名远扬,传遍天下,被称为如来、至真、等正觉,十种尊号圆满具足,能在天界、人间、魔众、魔天、沙门和婆罗门等各类众生中亲自证悟真理,并为他人说法,教法从浅至深皆圆满善妙,义理深邃,梵行清净。露遮心想:“这样的圣者,应当前去拜见。我现在就去与他相见。”
時,婆羅門即出彼村,詣尸舍婆林中,至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婆羅門聞法已,白佛言:「唯願世尊及諸大眾明受我請。」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那时,婆罗门离开那个村庄,来到尸舍婆林中,走到世尊面前,问候完毕,在一旁坐下。佛为他讲法,开示教导,令他欢喜。婆罗门听完法后,对佛说:恳请世尊和诸位大德明日接受我的供养。当时,世尊默然接受了邀请。
彼婆羅門見佛默然,知已許可,即從坐起,遶佛而去。去佛不遠,便起惡見言:「諸沙門、婆羅門多知善法,多所證成,不應為他人說,但自知,休與他說為。譬如有人壞故獄已,更造新獄,斯是貪惡不善法耳。」
那位婆罗门见佛陀沉默不语,知道已经得到允许,便从座位上起身,绕佛一圈后离去。刚离开佛陀不远,他就生起邪见说道:这些沙门、婆罗门通晓诸多善法,成就了许多证悟,却不应该为他人宣说,只该自己知晓,切莫传授他人。这就像有人拆毁旧牢狱后,又新建牢狱一般,实属贪欲邪恶的不善之法。
時,婆羅門還至婆羅林已,即於其夜具辦種種餚饍飲食。時到,語剃頭師言:「汝持我聲,詣尸舍婆林中,白沙門瞿曇:『日時已到,宜知是時。』」
那时,婆罗门回到婆罗林后,连夜准备了各种丰盛的食物。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对剃头师说:你去以我的名义到尸舍婆林,告诉那位姓瞿昙的白沙门:时辰已到,请知悉。
剃頭師受教即行,往到佛所,禮世尊足白:「時已到,宜知是時。」
剃头师领命后立即前往,来到佛陀所在之处,恭敬顶礼佛足后禀告:时机已到,请您知晓。
爾時,世尊即著衣持鉢,從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詣婆羅林。
那时,世尊穿上袈裟拿起钵盂,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一同前往婆罗树林。
剃頭師侍從世尊,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彼露遮婆羅門去佛不遠,生惡見言:『諸有沙門、婆羅門多知善法,多所證者,不應為他人說,但自知,休與他說為。譬如有人壞故獄已,更造新獄,斯是貪惡不善法耳。』唯願世尊除其惡見。」
剃头师侍奉在佛陀身旁,右肩袒露,恭敬跪地合掌禀告:离您不远处有位露遮婆罗门,他生出邪见说:凡是通晓善法、证悟甚深的沙门和婆罗门,都不该向他人宣说,只应自己知晓,切莫为他人讲法。这就像有人拆毁旧牢狱又新建牢狱,实属贪着恶法之举。恳请世尊破除他的邪见。
佛告剃頭師曰:「此是小事,易開化耳。」
佛对剃头师说:这是小事,容易开导化解。
爾時,世尊至婆羅門舍,就座而坐。時,婆羅門以種種甘饍,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訖去鉢,行澡水畢,取一小牀於佛前坐。佛告露遮:「汝昨去我不遠,生惡見言:『諸沙門、婆羅門多知善法,多所證者,不應為他人說,乃至貪惡不善法。』實有是言耶?」
那时,世尊来到婆罗门的家中,在座位上坐下。当时,婆罗门亲手奉上各种美味食物,供养佛陀和僧众。用完餐后,收拾钵盂,端来清水供大家洗手。之后,他拿了一张小凳子坐在佛陀面前。佛陀对露遮说:你昨天离我不远时,生起了一个错误的见解,说:‘那些懂得很多善法、证悟很多的沙门和婆罗门,不应该为别人说法,甚至包括那些贪欲和不善的法。’你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吗?
露遮言:「爾,實有此事。」
露遮说:“是的,确实有这样的事。”
佛告露遮:「汝勿復爾生此惡見。所以者何?世有三師可以自誡。云何為三?一者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可以除煩惱,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於現法中不除煩惱,不得上人法,己業未成而為弟子說法,其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復依止與共同住。露遮!彼諸弟子語師言:『師今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可得除眾煩惱,得上人勝法。而今於現法中不能除煩惱,不得上人勝法。己業未成而為弟子說法,使諸弟子不復恭敬承事供養,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陀对露遮说:你不要再怀有这种错误见解。为什么呢?世间有三种师长应当引以为戒。哪三种?第一种:剃除须发、披上三法衣、出家修道,本应在现世断除烦恼,证得殊胜圣法。但这类人未能断除烦恼,未得圣法,自身修行未成却为弟子说法,导致弟子们不再恭敬侍奉,只是勉强依附同住。露遮啊!这些弟子会对师长说:"您如今剃除须发、披三法衣、出家修道,本该在现世断除种种烦恼,证得殊胜圣法。但您现在既未断烦恼,又未得圣法。自己修行未成却为我们说法,使得弟子们不再恭敬侍奉供养,只是将就着依附同住罢了。"
佛言:「露遮!猶如有人壞故獄已,更造新獄,斯則名為貪濁惡法。是為一師可以自誡。是為賢聖戒、律戒、儀戒、時戒。」
佛说:露遮啊!好比有人拆毁旧牢狱,又造新牢狱,这就叫作贪浊恶法。这是一位老师可以自我警诫的。这就是贤圣戒、律仪戒、时节戒。
又告露遮:「第二師者,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可得除眾煩惱,不可增益得上人法,而於現法中不能除眾煩惱,雖復少多得上人勝法,己業未成而為弟子說法,其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復依止與共同住。露遮!彼諸弟子語師言:『師今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得除眾煩惱,得上人法。而今於現法中不能除眾煩惱,雖復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為弟子說法,使諸弟子不復恭敬承事供養,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陀又告诉露遮:第二种老师,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出家修行,声称能在今生断除烦恼,却不能证得殊胜的圣者境界。他虽然稍得一些超常的法门,自身修行尚未成就,却为弟子说法。弟子们不恭敬侍奉,只是勉强依附他共同生活。露遮啊,这些弟子会对师父说:师父如今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出家修道,声称能在现世灭除烦恼,证得圣果。可实际上既不能消除烦恼,虽稍获些许超常境界,自身尚未圆满,就急着为弟子说法,致使弟子们不再恭敬供养,只是将就着依附同住罢了。
佛言:「露遮!猶如有人在他後行,手摩他背,此則名為貪濁惡法。是為二師可以自誡。是為賢聖戒、律戒、儀戒、時戒。」
佛说:露遮!好比有人走在别人身后,用手摸对方的背,这种行为就叫贪浊恶法。这是第二种应当自我警诫的师长。这就是贤圣戒、律仪戒、威仪戒、时戒。
又告露遮:「第三師者,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可除煩惱,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於現法中不能除眾煩惱,雖復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為弟子說法,其諸弟子恭敬承事,依止同住。露遮!彼諸弟子語師言:『師今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於現法中可得除眾煩惱,少多得上人法,而今於現法中不能除眾煩惱,雖復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為弟子說法,諸弟子恭敬承事,共止同住。』」
佛陀又对露遮说:第三类导师剃除须发,身披袈裟,离俗修行。他们本应在现世断尽烦恼,证得殊胜圣果,却未能灭除诸漏。虽稍得超常境界,自身尚未圆满解脱,便为弟子宣说教法。其弟子们恭敬侍奉,追随共住。露遮啊,这些弟子会对师父说:师父如今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出家修道,理当现世断尽烦恼,证得殊胜圣果。如今却未能灭除诸漏,虽稍获超常境界,自身未得究竟解脱,便为弟子说法。弟子们恭敬侍奉,与师同住。
佛言:「露遮!猶如有人捨己禾稼,鋤他田苗,此則名為貪濁惡法。是為三師可以自誡。是為賢聖戒、律戒、儀戒、時戒。露遮!有一世尊不在世間,不可傾動,云何為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乃至得三明,除滅無明,生智慧明,去諸闇冥,出大法光,所謂漏盡智證。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居之所得也。露遮!是為第一世尊不在世間,不可傾動。露遮!有四沙門果。何者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云何,露遮!有人聞法應得此四沙門果。若有人遮言:『勿為說法。』設用其言者,彼人聞法得果以不?」
佛说:露遮!好比有人不管自己的庄稼,却去锄别人的田苗,这就叫做贪浊恶法。这是三种应当自我警诫的师行。这是贤圣戒、律仪戒、时节戒。露遮!有一种世尊不在世间却不可动摇的情形,是哪一种呢?若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乃至获得三明,断除无明,生起智慧光明,驱散一切黑暗,显发大法光明,即所谓漏尽智证。这是怎么成就的呢?正是通过精勤修行,专注正念,乐于独处静居而证得的。露遮!这就是第一种世尊不在世间却不可动摇的情形。露遮!有四种沙门果报。哪四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试问露遮!有人听闻正法本应证得这四种沙门果。若有人阻拦说:"不要为他说法。"倘若听从这话,那人还能因闻法而证果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又问:如果得不到果位,还能往生天界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遮他說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為是善心,為不善心耶?」
又问:“阻止他人说法,使其不能证得果位,不能往生天界。这是善心,还是不善心?”
答曰:「不善。」
答:不好。
又問:「不善心者,為生善趣,為墮惡趣?」
又问:若心存恶念,是能往生善道,还是会堕入恶道?
答曰:「生惡趣。」
回答说:会堕入恶道。
「露遮!猶如有人語波斯匿王言:『王所有國土,其中財物王盡自用,勿給餘人。』云何,露遮!若用彼人言者,當斷餘人供不?」
露遮啊,就像有人对波斯匿王说:大王所拥有的国土,其中的财物都归大王自己享用,不要分给其他人。露遮啊,如果采纳那个人的建议,岂不是断了其他人的供养吗?
答曰:「當斷。」
回答说:应当断除。
又問:「斷他供者,為是善心,為不善心?」
又问:“断绝他人供养,是出于善心,还是不善心?”
答曰:「不善心。」
回答道:这是不善的心念。
又問:「不善心者,為生善趣,為墮惡道耶?」
又问:“心怀恶念之人,是投生善道,还是堕入恶途?”
答曰:「墮惡道。」
回答说:堕入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聞法,應得四沙門果。若有人言:『勿為說法。』設用其言者,彼人聞法得果不?」
露遮!情况是这样的:有人听闻佛法,本应证得四种沙门圣果。若有人劝阻说"不要为他说法",倘若听从这种劝阻,此人还能听闻佛法并证得圣果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又问:如果得不到果位,还能往生天界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遮他說法,使不得道果,不得生天。彼為是善心,為不善心耶?」
又问:“阻止他人说法,使其不能证得道果,不能往生天界。此人是出于善心,还是不善心呢?”
答曰:「不善。」
答:不好。
又問:「不善心者,當生善趣,為墮惡道耶?」
又问:心怀恶念之人,是投生善道,还是堕入恶途呢?
答曰:「墮惡道。」
回答说:堕入恶道。
「露遮!若有人語汝言:『彼波羅婆提村封所有財物。露遮!自用勿給人,物當自用,與他何為?』云何,露遮!設用彼言者,當斷餘人供不?」
露遮!如果有人对你说:“那个波罗婆提村的财物都是属于你的。露遮!自己享用不要给别人,东西应当自己用,为什么要给别人?”露遮!如果听从他的话,是否就断绝了对其他人的供养呢?
答曰:「當斷。」
回答说:应当断除。
又問:「教人斷他供者,為是善心,為不善心耶?」
又问:“教人断绝他人供养,是出于善心,还是不善心呢?”
答曰:「不善。」
答:不好。
又問:「不善心者,為生善趣,為墮惡道耶?」
又问:“心怀恶念之人,是投生善道,还是堕入恶途?”
答曰:「墮惡道。」
回答说:堕入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聞法應得四沙門果,若有人言:『勿為說法。』設用其言者,彼人聞法得果不?」
露遮!这就像有人听闻佛法后应当证得四种沙门果位,若有人对他说"不要为他讲法",倘若听从这话,此人还能听闻佛法证得果位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又问:如果得不到果位,还能往生天界吗?
答曰:「不得。」
回答说:不能。
又問:「遮他說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為是善心,為不善心耶?」
又问:“阻止他人说法,使其不能证得果位,不能往生天界。这是善心,还是不善心?”
答曰:「不善。」
答:不好。
又問:「不善心者,為生善趣,為墮惡道耶?」
又问:“心怀恶念之人,是投生善道,还是堕入恶途?”
答曰:「墮惡道。」
回答说:堕入恶道。
爾時,露遮婆羅門白佛言:「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願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
那时,露遮婆罗门对佛陀说: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请允许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从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說法已,時,露遮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讲法完毕,当时,露遮婆罗门听闻佛陀的教导,满心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