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閻浮提州品第一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俱利窟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那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時,眾比丘於食後集講堂上議言:「諸賢!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敗?何由而成?眾生所居國土云何?」
当时,众多比丘在饭后聚集在讲堂上讨论说:各位贤者,真是前所未有啊,如今这天地为何会毁坏?为何会形成?众生所居住的国土又是怎样的呢?
爾時,世尊於閑靜處天耳徹聽,聞諸比丘於食後集講堂上議如此言。爾時世尊於靜窟起,詣講堂坐,知而故問,問諸比丘:「向者所議,議何等事?」
那时,世尊在安静处用天耳通听到比丘们饭后聚集在讲堂上议论这些话。于是世尊从静室起身,来到讲堂就座,明知故问地对众比丘说:刚才你们议论的是什么内容?
諸比丘白佛言:「我等於食後集法講堂議言:『諸賢!未曾有也,今是天地何由而敗?何由而成?眾生所居國土云何?』我等集堂議如是事。」
比丘们向佛陀禀告说:我们在饭后聚集到法讲堂讨论说:各位贤者,真是前所未有啊,现今这天地为何会毁坏?为何会形成?众生所居住的国土又是怎样的?我们聚集在讲堂讨论的就是这些事。
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凡出家者應行二法:一賢聖默然,二講論法語。汝等集在講堂,亦應如此賢聖默然,講論法語。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記天地成敗、眾生所居國邑不耶?」
佛对比丘们说:很好!很好!凡是出家修行的人应当实践两种法门:一是贤圣的静默,二是宣讲佛法真理。你们聚集在讲堂时,也应这样保持贤圣的静默,宣讲佛法真理。比丘们!你们想听如来讲述天地成坏、众生所居城邑的事吗?
時,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世尊說已,當奉持之。」
这时,比丘们对佛陀说:是的,世尊!现在正是时候,我们乐意聆听。世尊说完后,我们一定遵照实行。
佛言:「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佛说:比丘们,仔细听,认真思考,我来为你们解说。
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同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环绕照耀四大部洲,光明遍照之处,这样的范围称为一千个世界。这一千个世界包含:一千个日月、一千座须弥山王、四千个小洲、四千个大洲、四千片内海、四千片外海、四千条小龙、四千条大龙、四千只小金翅鸟、四千只大金翅鸟、四千处小恶道、四千处大恶道、四千位小王、四千位大王、七千棵神树、八千层大地狱、一万座高山、一千位阎罗王、一千位四天王、一千层忉利天、一千层夜摩天、一千层兜率天、一千层化乐天、一千层他化自在天、一千层梵天,这些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以一个小千世界为单位,累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以一个中千世界为单位,累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又毁灭的世界体系,众生所居住的整个范围称为一佛刹。
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地止於水,水深三千三十由旬,其邊無際,水止於風,風深六千四十由旬,其邊無際。比丘!其大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其邊無際,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下根連地,多固地分,其山直上,無有阿曲,生種種樹,樹出眾香,香遍山林,多諸賢聖,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純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高七百由旬,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四埵斜低,曲臨海上。
佛陀对比丘们说:现在我们所处的大地,深度有十六万八千由旬,广阔无边。大地依托在水上,水的深度是三千零三十由旬,同样无边无际。水又依托在风上,风的深度是六千零四十由旬,也没有边际。比丘们啊!大海的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广阔无边。须弥山王深入海水中的部分有八万四千由旬,高出海面的部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它的根基与大地紧密相连,稳固坚实。这座山笔直向上,没有弯曲,山上生长着各种树木,树木散发出种种香气,香气弥漫整个山林。这里是许多贤圣和神通广大的天神居住的地方。须弥山的基底全是金沙,山的四面有四座突出的山峰,每座高七百由旬,由七种宝物交错构成,色彩斑斓。这四座山峰逐渐倾斜,蜿蜒延伸到海面上。
「須彌山王有七寶階道,其下階道廣六十由旬,挾道兩邊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金牆銀門,銀牆金門,水精牆琉璃門,琉璃牆水精門,赤珠牆馬瑙門,馬瑙牆赤珠門,車𤦲牆眾寶門。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𤦲欄眾寶桄。其欄楯上有寶羅網,其金羅網下懸銀鈴,其銀羅網下懸金鈴,琉璃羅網懸水精鈴,水精羅網懸琉璃鈴,赤珠羅網懸馬瑙鈴,馬瑙羅網懸赤珠鈴,車𤦲羅網懸眾寶鈴。其金樹者金根金枝銀葉華實,其銀樹者銀根銀枝金葉華實,其水精樹水精根枝琉璃華葉,其琉璃樹琉璃根枝水精華葉,其赤珠樹赤珠根枝馬瑙華葉,其馬瑙樹者馬瑙根枝赤珠華葉,車𤦲樹者車𤦲根枝眾寶華葉。
须弥山王有七宝台阶,最下面的台阶宽六十由旬。台阶两边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金墙配银门,银墙配金门,水晶墙配琉璃门,琉璃墙配水晶门,红珠墙配玛瑙门,玛瑙墙配红珠门,砗磲墙配众宝门。栏杆部分,金栏杆配银横木,银栏杆配金横木,水晶栏杆配琉璃横木,琉璃栏杆配水晶横木,红珠栏杆配玛瑙横木,玛瑙栏杆配红珠横木,砗磲栏杆配众宝横木。栏杆上方有宝罗网,金罗网下挂银铃,银罗网下挂金铃,琉璃罗网挂水晶铃,水晶罗网挂琉璃铃,红珠罗网挂玛瑙铃,玛瑙罗网挂红珠铃,砗磲罗网挂众宝铃。金树有金根金枝银叶花果,银树有银根银枝金叶花果,水晶树有水晶根枝琉璃花叶,琉璃树有琉璃根枝水晶花叶,红珠树有红珠根枝玛瑙花叶,玛瑙树有玛瑙根枝红珠花叶,砗磲树有砗磲根枝众宝花叶。
「其七重牆,牆有四門,門有欄楯,七重牆上皆有樓閣臺觀,周匝圍遶有園觀浴池,生眾寶華葉,寶樹行列,花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鴈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
这座城池有七重围墙,每面墙各有四座城门,门边都设有栏杆。七重围墙上矗立着楼阁台观,四周环绕着园林浴池。池中生长着各种珍宝般的莲花,宝树排列成行,花果繁盛。芬芳的清风四处吹拂,令人心神愉悦。水面上游弋着野鸭、大雁、鸳鸯等各类珍禽异鸟,数以千计的奇鸟相互应和,发出悦耳鸣声。
「又須彌山王中級階道廣四十由旬,挾道兩邊有七重寶牆、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如下階。上級階道廣二十由旬,挾道兩邊有七重寶牆、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如中階。」
须弥山王的中层阶梯道路宽四十由旬,道路两旁各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还有无数鸟儿和鸣,与下层阶梯一样。上层阶梯道路宽二十由旬,道路两旁各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还有无数鸟儿和鸣,与中层阶梯一样。
佛告比丘:「其下階道有鬼神住,名曰伽樓羅足。其中階道有鬼神住,名曰持鬘。其上階道有鬼神住,名曰喜樂。其四埵出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宮殿,有七重寶城、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諸寶鈴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寶城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過三十三天由旬一倍有焰摩天宮,過焰摩天宮由旬一倍有兜率天宮,過兜率天宮由旬一倍有化自在天宮,過化自在天宮由旬一倍有他化自在天宮,過他化自在天宮由旬一倍有梵加夷天宮。
佛陀告诉比丘:下阶道路有鬼神居住,名叫伽楼罗足。中阶道路有鬼神居住,名叫持鬘。上阶道路有鬼神居住,名叫喜乐。须弥山四面的高地高出四万二千由旬,是四大天王居住的宫殿所在,有七重宝城、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各种宝铃乃至无数众鸟相和鸣叫,也是如此。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的宫殿,七重宝城、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鸣叫,也是如此。超过三十三天一倍由旬处有焰摩天宫,超过焰摩天宫一倍由旬处有兜率天宫,超过兜率天宫一倍由旬处有化自在天宫,超过化自在天宫一倍由旬处有他化自在天宫,超过他化自在天宫一倍由旬处有梵加夷天宫。
「於他化自在天、梵加夷天中間,有摩天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過梵伽夷天宮由旬一倍有光音天宮,過光音天由旬一倍有遍淨天宮,過遍淨天由旬一倍有果實天宮,過果實天由旬一倍有無想天宮,過無想天由旬一倍有無造天宮,過無造天由旬一倍有無熱天宮,過無熱天由旬一倍有善見天宮,過善見天由旬一倍有大善見天宮,過大善見天由旬一倍有色究竟天宮,過色究竟天上有空處智天、識處智天、無所有處智天、有想無想處智天,齊此名眾生邊際、眾生世界,一切眾生生、老、病、死、受陰、受有,齊此不過。」
在他化自在天和梵加夷天之间,有一座摩天宫殿,长宽各六千由旬。宫殿有七重围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还有无数鸟儿和谐鸣叫,景象同样庄严。越过梵伽夷天宫一倍由旬有光音天宫,越过光音天一倍由旬有遍净天宫,越过遍净天一倍由旬有果实天宫,越过果实天一倍由旬有无想天宫,越过无想天一倍由旬有无造天宫,越过无造天一倍由旬有无热天宫,越过无热天一倍由旬有善见天宫,越过善见天一倍由旬有大善见天宫,越过大善见天一倍由旬有色究竟天宫。在色究竟天之上还有空处智天、识处智天、无所有处智天、有想无想处智天。到此为止称为众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都不超出这个范围。
佛告比丘:「須彌山北有天下,名欝單曰,其土正方,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方,像彼地形。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須彌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其土形如半月,縱廣八千由旬,人面亦爾,像彼地形。須彌山南有天下,名閻浮提,其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人面亦爾,像此地形。須彌山北面天金所成,光照北方。須彌山東面天銀所成,光照東方。須彌山西面天水精所成,光照西方。須彌山南面天琉璃所成,光照南方。
佛陀告诉比丘们:须弥山以北有片国土叫郁单越,那里的大地是正方形,长宽各一万由旬,人的脸也是方的,和那地形相似。须弥山以东有片国土叫弗于逮,那里的大地是正圆形,长宽各九千由旬,人的脸也是圆的,和那地形相似。须弥山以西有片国土叫俱耶尼,那里的大地像半月形,长宽各八千由旬,人的脸也是如此,和那地形相似。须弥山以南有片国土叫阎浮提,那里的大地南窄北宽,长宽各七千由旬,人的脸也是如此,和这地形相似。须弥山的北面由天金构成,光芒照耀北方。须弥山的东面由天银构成,光芒照耀东方。须弥山的西面由天水精构成,光芒照耀西方。须弥山的南面由天琉璃构成,光芒照耀南方。
「欝單曰有大樹王,名菴婆羅,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弗于逮有大樹王,名伽藍浮,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俱耶尼有大樹王,名曰斤提,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又其樹下有石牛幢,高一由旬。閻浮提有大樹王,名曰閻浮提,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金翅鳥王及龍王樹,名俱利睒婆羅,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阿修羅王有樹,名善畫,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忉利天有樹,名曰晝度,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
欝单曰有棵大树王,名叫庵婆罗,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弗于逮有棵大树王,名叫伽蓝浮,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俱耶尼有棵大树王,名叫斤提,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这棵树下还有石牛幢,高一由旬。阎浮提有棵大树王,名叫阎浮提,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金翅鸟王和龙王的树,名叫俱利睒婆罗,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阿修罗王有棵树,名叫善画,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忉利天有棵树,名叫昼度,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
「須彌山邊有山,名伽陀羅,高四萬二千由旬,縱廣四萬二千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其山去須彌山八萬四千由旬,其間純生優鉢羅花、鉢頭摩花、俱物頭花、分陀利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亦充遍。去佉陀羅山不遠有山,名伊沙陀羅,高二萬一千由旬,縱廣二萬一千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佉陀羅山四萬二千由旬,其間純生優鉢羅花、鉢頭摩花、俱勿頭花、分陀利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去伊沙陀羅山不遠有山,名樹巨陀羅,高萬二千由旬,縱廣萬二千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伊沙陀羅山二萬一千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去樹巨陀羅山不遠有山,名善見,高六千由旬,縱廣六千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樹巨陀羅山萬二千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
须弥山旁有座山,名叫伽陀罗,高四万二千由旬,长宽各四万二千由旬,山体广阔辽远,各色交错,由七种珍宝构成。此山距离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其间遍生优钵罗花、钵头摩花、俱物头花、分陀利花,芦苇、松树、竹林茂密丛生,散发种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伽陀罗山不远有座山,名叫伊沙陀罗,高二万一千由旬,长宽各二万一千由旬,山体广阔辽远,各色交错,由七种珍宝构成。此山距离伽陀罗山四万二千由旬,其间遍生优钵罗花、钵头摩花、俱勿头花、分陀利花,芦苇、松树、竹林茂密丛生,散发种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伊沙陀罗山不远有座山,名叫树巨陀罗,高一万二千由旬,长宽各一万二千由旬,山体广阔辽远,各色交错,由七种珍宝构成。此山距离伊沙陀罗山二万一千由旬,其间遍生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林茂密丛生,散发种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树巨陀罗山不远有座山,名叫善见,高六千由旬,长宽各六千由旬,山体广阔辽远,各色交错,由七种珍宝构成。此山距离树巨陀罗山一万二千由旬,其间遍生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林茂密丛生,散发种种香气,芬芳弥漫。
「去善見山不遠有山,名馬食山,高三千由旬,縱廣三千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善見山六千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去馬食山不遠有山,名尼民陀羅,高千二百由旬,縱廣千二百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馬食山三千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去尼民陀羅山不遠有山,名調伏,高六百由旬,縱廣六百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尼民陀羅山千二百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去調伏山不遠有山,名金剛圍,高三百由旬,縱廣三百由旬,其邊廣遠,雜色間廁,七寶所成,去調伏山六百由旬,其間純生四種雜花,蘆葦、松、竹叢生其中,出種種香,香氣充遍。
离善见山不远有座山叫马食山,高三千由旬,宽三千由旬,山体广阔,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距离善见山六千由旬。山中遍布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子丛生其间,散发出各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马食山不远有座山叫尼民陀罗山,高一千二百由旬,宽一千二百由旬,山体广阔,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距离马食山三千由旬。山中遍布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子丛生其间,散发出各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尼民陀罗山不远有座山叫调伏山,高六百由旬,宽六百由旬,山体广阔,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距离尼民陀罗山一千二百由旬。山中遍布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子丛生其间,散发出各种香气,芬芳弥漫。
离调伏山不远有座山叫金刚围山,高三百由旬,宽三百由旬,山体广阔,色彩斑斓,由七种珍宝构成,距离调伏山六百由旬。山中遍布四种杂花,芦苇、松树、竹子丛生其间,散发出各种香气,芬芳弥漫。
「去大金剛山不遠有大海水,海水北岸有大樹王,名曰閻浮,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邊空地復有叢林,名菴婆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閻婆,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娑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多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那多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為男,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為女,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男女,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散那,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栴檀,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佉詶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波㮈婆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毗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香㮈,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為梨,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安石留,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曰為甘,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呵梨勒,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毗醯勒,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阿摩勒,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阿摩犁,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㮈,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甘蔗,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葦,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竹,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舍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舍羅業,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木瓜,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大木瓜,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解脫華,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瞻婆,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婆羅羅,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修摩那,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婆師,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多羅梨,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伽耶,縱廣五十由旬。復有叢林名葡萄,縱廣五十由旬。
离大金刚山不远有一片大海,海水北岸有一棵大树王,名叫阎浮,树干粗七由旬,高一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树旁的空地上还有一片树林,叫庵婆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阎婆,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娑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多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那多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为男,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为女,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男女,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散那,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栴檀,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佉詶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波㮈婆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毗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香㮈,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为梨,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安石留,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为甘,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呵梨勒,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毗醯勒,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阿摩勒,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阿摩犁,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㮈,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甘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苇,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竹,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舍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舍罗业,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木瓜,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大木瓜,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解脱华,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瞻婆,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婆罗罗,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修摩那,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婆师,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多罗梨,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伽耶,长宽各五十由旬。又有一片树林叫葡萄,长宽各五十由旬。
「過是地空,其空地中復有花池,縱廣五十由旬,復有鉢頭摩池、俱物頭池、分陀利池,毒蛇滿中,各縱廣五十由旬。過是地空,其空地中有大海水,名欝禪那,此水下有轉輪聖王道,廣十二由旬。挾道兩邊有七重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閻浮提地轉輪聖王出于世時,水自然去,其道平現。去海不遠有山,名欝禪,其山端嚴,樹木繁茂,花果熾盛,眾香芬馥,異類禽獸靡所不有。去欝禪山不遠有山,名金壁,中有八萬巖窟,八萬象王止此窟中,其身純白,頭有雜色,口有六牙,齒間金填。過金壁山已,有山名雪山,縱廣五百由旬,深五百由旬,東西入海,雪山中間有寶山,高二十由旬。
越过那片空地后,在那片空地中又有一个花池,长宽各五十由旬。还有红莲池、白莲池、青莲池,池中满是毒蛇,每个池子长宽都是五十由旬。再越过那片空地,空地中间有一片大海,名叫郁禅那,海水下面有一条转轮圣王的通道,宽十二由旬。通道两旁有七重围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树林,四周装饰华丽,由七种珍宝构成。当阎浮提地的转轮圣王出世时,海水自然退去,通道平坦显现。离海不远有一座山,名叫郁禅山,此山端正庄严,树木繁茂,花果丰盛,香气浓郁,各类珍禽异兽应有尽有。离郁禅山不远还有一座山,名叫金壁山,山中有八万座岩窟,八万头象王居住在这些洞窟里,它们全身纯白,头部有杂色,口中有六根象牙,牙缝间填满黄金。越过金壁山后,有一座雪山,长宽各五百由旬,深五百由旬,东西两端延伸入海。雪山中间有一座宝山,高二十由旬。
「雪山埵出高百由旬,其山頂上有阿耨達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淨無穢,七寶砌壘、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種種異色,七寶合成。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琉璃欄水精桄,水精欄琉璃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𤦲欄眾寶所成。金網銀鈴,銀網金鈴,琉璃網水精鈴,水精網琉璃鈴,車𤦲網七寶所成。金多羅樹金根金枝銀葉銀果,銀多羅樹銀根銀枝金葉金果,水精樹水精根枝琉璃花果,赤珠樹赤珠根枝馬瑙葉馬瑙花果,車𤦲樹車𤦲根枝眾寶花果。
雪山耸立高达百由旬,山顶有阿耨达池,长宽各五十由旬。池水清凉明澈,纯净无染。池周以七宝层层装饰:七重宝阶、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由各类珍宝交织而成,色彩纷呈。栏楯构造为——金栏配银柱,银栏配金柱;琉璃栏配水晶柱,水晶栏配琉璃柱;赤珠栏配玛瑙柱,玛瑙栏配赤珠柱;砗磲栏则由众宝共成。罗网配置为——金网悬银铃,银网挂金铃;琉璃网垂水晶铃,水晶网系琉璃铃;砗磲网上七宝铃铛齐备。树木形制为——金多罗树具金根金枝、银叶银果;银多罗树有银根银枝、金叶金果;水晶树长水晶根枝、结琉璃花果;赤珠树生赤珠根枝、缀玛瑙叶果;砗磲树扎根砗磲枝干,满枝众宝花果。
「阿耨達池側皆有園觀浴池,眾花積聚,種種樹葉,花果繁茂,種種香風,芬馥四布,種種異類,諸鳥哀鳴相和。阿耨達池底,金沙充滿。其池四邊皆有梯陛,金桄銀陛,銀桄金陛,琉璃桄水精陛,水精桄琉璃陛,赤珠桄馬瑙陛,馬瑙桄赤珠陛,車𤦲桄眾寶陛。遶池周匝皆有欄楯,生四種花,青、黃、赤、白,雜色參間,華如車輪,根如車轂,花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如蜜。阿耨達池東有恒伽河,從牛口出,從五百河入于東海。阿耨達池南有新頭河,從師子口出,從五百河入于南海。阿耨達池西有婆叉河,從馬口出,從五百河入于西海。阿耨達池北有斯陀河,從象口中出,從五百河入于北海。阿耨達宮中有五柱堂,阿耨達龍王恒於中止。」
阿耨达池四周都有园林浴池,鲜花堆积,各种树叶繁茂,花果丰盛,各种香风四处飘散,各类异鸟哀鸣相和。阿耨达池底布满金沙。池的四边都有台阶,有金阶银梯,银阶金梯,琉璃阶水晶梯,水晶阶琉璃梯,赤珠阶玛瑙梯,玛瑙阶赤珠梯,砗磲阶众宝梯。池的四周环绕着栏杆,生长着四种颜色的花:青、黄、赤、白,杂色相间,花朵大如车轮,根如车轴,花根流出的汁液洁白如乳,味道甘甜如蜜。阿耨达池东有恒伽河,从牛口流出,经五百条河注入东海。阿耨达池南有新头河,从狮子口流出,经五百条河注入南海。阿耨达池西有婆叉河,从马口流出,经五百条河注入西海。阿耨达池北有斯陀河,从象口流出,经五百条河注入北海。阿耨达宫中有五柱堂,阿耨达龙王常居于此。
佛言:「何故名為阿耨達?阿耨達其義云何?此閻浮提所有龍王盡有三患,唯阿耨達龍無有三患。云何為三?一者舉閻浮提所有諸龍,皆被熱風、熱沙著身,燒其皮肉,及燒骨髓以為苦惱,唯阿耨達龍無有此患。二者舉閻浮提所有龍宮,惡風暴起,吹其宮內,失寶飾衣,龍身自現以為苦惱,唯阿耨達龍王無如是患。三者舉閻浮提所有龍王,各在宮中相娛樂時,金翅大鳥入宮搏撮或始生方便,欲取龍食,諸龍怖懼,常懷熱惱,唯阿耨達龍無如此患;若金翅鳥生念欲往,即便命終,故名阿耨達(阿耨達秦言無惱熱)。」
佛说:为什么叫做阿耨达?阿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阎浮提所有的龙王都有三种苦恼,只有阿耨达龙没有这三种苦恼。是哪三种呢?第一,整个阎浮提的龙都会被热风热沙沾身,烧灼皮肉和骨髓,受尽痛苦,只有阿耨达龙没有这种苦恼。第二,整个阎浮提的龙宫会刮起恶风,吹走珍宝装饰的衣物,龙身暴露,感到苦恼,只有阿耨达龙王没有这种苦恼。第三,整个阎浮提的龙王在宫中娱乐时,金翅大鸟会飞入宫中抓取它们,或者刚生出念头想要吃龙,这些龙都恐惧不安,常怀热恼,只有阿耨达龙没有这种苦恼;如果金翅鸟起了念头想要去阿耨达龙那里,就会立刻死去,所以叫做阿耨达。
佛告比丘:「雪山右面有城,名毗舍離,其城北有七黑山,七黑山北有香山,其山常有歌唱伎樂音樂之聲。山有二窟,一名為晝,二名善晝,天七寶成,柔濡香潔,猶如天衣,妙音乾闥婆王從五百乾闥婆在其中止。晝、善晝窟北有娑羅樹王,名曰善住,有八千樹王圍遶四面。善住樹王下有象王,亦名善住,止此樹下,身體純白,七處平住,力能飛行,其頭赤色,雜色毛間,六牙纖𦟛,金為間填,有八千象圍遶隨從;其八千樹王下八千象,亦復如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在雪山的右侧有一座城,名叫毗舍离,这座城的北面有七座黑山,七座黑山的北面是香山,山上常有歌唱、演奏、音乐的声音。山上有两个洞窟,一个叫昼窟,一个叫善昼窟,由天上的七种珍宝构成,柔软芬芳,洁净如天衣,妙音乾闥婆王和五百乾闥婆住在其中。在昼窟和善昼窟的北面有一棵娑罗树王,名叫善住,周围有八千棵娑罗树王环绕。善住树王下有一头象王,也叫善住,住在这棵树下,全身纯白,七个部位平正,能够飞行,头部赤红,毛发间杂色,六根象牙纤细,用金装饰,有八千头大象跟随;那八千棵娑罗树王下的八千头大象,也是如此。
「善住樹王北有大浴池,名摩陀延,縱廣五十由旬,有八千浴池周匝圍遶,其水清涼,無有塵穢,以七寶塹周匝砌壘,遶池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七寶成,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𤦲欄眾寶桄。其金羅網下埀銀鈴,其銀羅網下埀金鈴,水精羅網埀琉璃鈴,琉璃羅網埀水精鈴,赤珠羅網垂馬瑙鈴,馬瑙羅網埀赤珠鈴,硨𤦲羅網埀眾寶鈴。其金樹者金根金枝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銀根銀枝金葉花實,水精樹者水精根枝琉璃花實,琉璃樹者琉璃根枝水精花實,赤珠樹者赤珠根枝馬瑙花實,馬瑙樹者馬瑙根枝赤珠花實,硨𤦲樹者車𤦲根枝眾寶花實。
在善住树王的北方有一个大浴池,名叫摩陀延,长宽各五十由旬,周围环绕着八千个小浴池。池水清澈凉爽,没有一丝污秽,四周用七种珍宝砌成堤岸。池边有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都是用七宝构成:金栏杆配银横木,银栏杆配金横木,水晶栏杆配琉璃横木,琉璃栏杆配水晶横木,赤珠栏杆配玛瑙横木,玛瑙栏杆配赤珠横木,砗磲栏杆配众宝横木。那些金罗网上悬挂着银铃,银罗网上悬挂着金铃,水晶罗网上悬挂着琉璃铃,琉璃罗网上悬挂着水晶铃,赤珠罗网上悬挂着玛瑙铃,玛瑙罗网上悬挂着赤珠铃,砗磲罗网上悬挂着众宝铃。金树有金根金枝银叶花果,银树有银根银枝金叶花果,水晶树有水晶根枝琉璃花果,琉璃树有琉璃根枝水晶花果,赤珠树有赤珠根枝玛瑙花果,玛瑙树有玛瑙根枝赤珠花果,砗磲树有砗磲根枝众宝花果。
「又其池底金沙布散,遶池周匝有七寶階道,金陛銀蹬,銀陛金蹬,水精陛琉璃蹬,琉璃陛水精蹬,赤珠陛馬瑙蹬,馬瑙陛赤珠蹬,車𤦲陛眾寶蹬。挾陛兩邊有寶欄楯。又其池中生四種華,青、黃、赤、白,眾色參間,華如車輪,根如車轂,花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如蜜。遶池四面有眾園觀、叢林、浴池,生種種花,樹木清涼,花果豐盛,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善住象王念欲遊戲,入池浴時,即念八千象王,時,八千象王復自念言:『善住象王今以念我,我等宜往至象王所。』於是,眾象即往前立。
池底铺满金沙,池边环绕七宝台阶:有金阶配银蹬,银阶配金蹬,水晶阶配琉璃蹬,琉璃阶配水晶蹬,赤珠阶配玛瑙蹬,玛瑙阶配赤珠蹬,砗磲阶配众宝蹬。台阶两侧立着宝栏杆。池中生长四种莲花,青、黄、赤、白各色交杂,花朵大如车轮,根茎粗似车轴,花根渗出汁液,洁白如乳汁,甘甜似蜂蜜。池子四周有众多园林、树林、浴池,盛开着各种鲜花,树木荫凉,花果丰硕,无数鸟儿和鸣啼唱,景象同样美妙。善住象王想入池沐浴嬉戏时,心念一动想起八千象王,八千象王立即心生感应:"善住象王正在念我们,我们应当前往象王那里。"于是众象便来到象王面前肃立。
「時,善住象王從八千象至摩陀延池,其諸象中有為王持蓋者,有執寶扇扇象王者,中有作倡伎樂前導從者。時,善住象王入池洗浴,作倡伎樂,共相娛樂,或有象為王洗鼻者,或有洗口、洗頭、洗牙、洗耳、洗腹、洗背、洗尾、洗足者,中有拔華根洗之與王食者,中有取四種花散王上者。爾時,善住象王洗浴、飲食,共相娛樂已,即出岸上,向善住樹立。其八千象然後各自入池洗浴、飲食,共相娛樂。訖已還出,至象王所。
那时,善住象王率领八千头大象来到摩陀延池。象群中有为象王持伞盖的,有执宝扇为象王扇风的,还有在前方奏乐引导的。善住象王入池洗浴时,众象奏乐娱乐,有的为象王洗鼻子,有的洗口、洗头、洗牙、洗耳、洗腹、洗背、洗尾、洗足,有的拔出莲根洗净献给象王食用,有的采集四种鲜花撒在象王身上。善住象王洗浴饮食完毕,便上岸立于善住树下。随后八千头大象各自入池洗浴饮食,尽情欢娱。事毕后,众象回到象王身旁。
「時,象王從八千象前後導從,至善住樹王所,中有持葢覆象王者,有執寶扇扇象王者,中有作倡伎樂在前導者。時,善住象王詣樹王已,坐臥行步隨意所遊,餘八千象各自在樹下,坐臥行步隨意所遊。其樹林中有圍八尋者,有圍九尋至十尋、十五尋者,唯善住象王婆羅樹王圍十六尋,其八千婆羅樹枝葉墮落時,清風遠吹置於林外,又八千象大小便時,諸夜叉鬼除之林外。」
那时,象王率领八千头大象,前后簇拥着来到善住树王的领地。有的侍从用华盖为象王遮荫,有的持宝扇为象王扇风,还有的在前方奏乐开道。善住象王抵达树王处后,或坐或卧,行走游憩皆随己意。其余八千头大象也各自在树下自在活动。林中树木粗细不等,有的周长八寻,有的九寻至十寻、十五寻不等,唯有善住象王所在的婆罗树王周长十六寻。当八千棵婆罗树的枝叶凋落时,清风会将落叶吹到林外;八千头大象排泄时,夜叉们也会将秽物清理到树林之外。
佛告比丘:「善住象王有大神力,功德如是,雖為畜生,受福如是。」
佛陀对比丘们说:善住象王具备广大神通,功德如此殊胜,虽身为畜生道众生,却享有这般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