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佛說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世本緣品第十二
佛陀告诉比丘们:"火灾劫难过后,当这个世界天地将要重新形成时,有些众生福报享尽、业行耗尽、寿命终了,从光音天命终后,往生到空净的梵天界。他们对那个境界生起贪染执著之心,喜爱乐于安住彼处,并希望其他众生也能共同往生那里。这个念头生起后,就有其他同样福报、业行、寿命已尽的众生,从光音天身坏命终,往生到空净的梵天界。
这时,最先到达的梵天众生心中起念:'我是大梵天王,是至高无上的梵王,没有人创造我,我自然存在,不需承继任何传承。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我最自在,通达一切真理,具足无量福德,能化现万物,我就是一切众生的父母。'后来往生的梵天众生也这样想:'那位先来的梵天就是大梵天王,至高无上的梵王。他是自然存在的,没有人创造他,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最尊贵,不需承继任何传承,通达一切真理,具足无量福德,能化现万物,是一切众生的父母,我们都是由他化生的。'
那位梵天王的面貌形相永远如同童子一般,所以梵王又称为童子。"
有时,这个世界会重新形成世间。那时,会有许多众生投生在光音天,自然化生,以欢喜为食,身体光明自照,能以神足飞行虚空,安乐无碍,寿命长久。后来,这个世界又被大水充满,周遍弥漫。那时,天下陷入大黑暗,没有日月星辰,不分昼夜,也没有年月四季的区分。
之后,当这个世界将要再次变化时,有些福报享尽、业行终结、寿命已尽的众生,从光音天命终,投生到此界。他们全都自然化生,以欢喜为食,身体光明自照,能以神足飞行虚空,安乐无碍,长久住于此界。那时,没有男女之分,没有尊卑之别,没有上下等级,也没有不同称谓,所有众生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所以称为众生。
那时,这片土地自然地涌现出一种地味,凝结停留在地面,犹如醍醐;地味涌出时也是如此,宛如生酥,味道甜美如蜜。后来众生用手尝试品尝其味道,初次品尝觉得美妙,于是产生味觉贪着。这样辗转品尝不止,便生起贪恋,继而用手捧取,渐渐形成抟食。抟食不止,其他众生见到后也效仿着食用,如此食用不休。这时,众生的身体变得粗糙黯淡,光明逐渐消失,不再具备神足通力,不能飞行。当时尚未出现日月,众生的光明既已消失,天地间便陷入巨大黑暗,如同最初未形成时一般。此后经过漫长岁月,有大暴风掀起八万四千由旬深的海水,使其向两边分开飘荡,将日之宫殿吹送至须弥山腰,安置于日行轨道中,从此太阳东升西落,周行照耀天下。
第二天,日宫从东方升起,在西方沉没。这时众生中有人说:"这就是昨天的太阳。"也有人说:"这不是昨天的太阳。"第三天,日宫环绕须弥山运行,从东方升起,在西方沉没。那时众生都说:"这确实是一天。"所谓日,其含义是指带来光明的因缘,因此称为日。日具有两种含义:第一是遵循恒常的轨道,第二是指日天宫殿。
宫殿四面远望呈现圆形,寒温调和适宜,由天界黄金构成,间杂琉璃装饰。其中二分天金纯净无杂,内外清澈透明,光明远照;一分琉璃同样纯净无杂,内外清澈透明,光明远照。日宫纵广五十一由旬,宫墙及地面薄如梓木柏木。
宫墙有七重,每一重都有栏杆、罗网、宝铃和行树环绕,装饰着七种珍宝。金墙配银门,银墙配金门,琉璃墙配水晶门,水晶墙配琉璃门,赤珠墙配玛瑙门,玛瑙墙配赤珠门,砗磲墙配众宝门,众宝墙配砗磲门。
栏杆也是七重:金栏杆配银横木,银栏杆配金横木,琉璃栏杆配水晶横木,水晶栏杆配琉璃横木,赤珠栏杆配玛瑙横木,玛瑙栏杆配赤珠横木,众宝栏杆配砗磲横木,砗磲栏杆配众宝横木。
罗网和宝铃也是七重:金网配银铃,银网配金铃,水晶网配琉璃铃,琉璃网配水晶铃,赤珠网配玛瑙铃,玛瑙网配赤珠铃,砗磲网配众宝铃,众宝网配砗磲铃。
宝树各有特色:金树开银花结银果,银树开金花结金果,琉璃树开水晶花结水晶果,水晶树开琉璃花结琉璃果,赤珠树开玛瑙花结玛瑙果,玛瑙树开赤珠花结赤珠果,砗磲树开众宝花结众宝果,众宝树开砗磲花结砗磲果。
宫墙四面都有门,每道门前有七级台阶,周围环绕着栏杆。楼阁台观、园林浴池依次排列,生长着各种宝花,整齐有序。各种果树的花叶色彩缤纷,散发着浓郁香气,芬芳远播。各类珍禽异鸟和谐鸣叫。
那日宫由五风支撑:一是持风,二是养风,三是受风,四是转风,五是调风。日天子所居的正殿,纯金打造,高十六由旬,殿有四门,四周环绕栏杆。日天子的宝座纵横半由旬,以七宝制成,清净柔软,犹如天衣。日天子自身放光照射金殿,金殿光芒照耀日宫,日宫光辉遍照四天下。日天子寿命五百天年,子孙世代相承,没有间断。其宫殿不会毁坏,直至一劫终结。日宫运行时,日天子并无行走之意,虽言我行我住,实则常以五欲自娱。日宫行进时,有无数百千大天神在前引导随从,欢乐不倦,喜好迅捷,因此日天子名为捷疾。
日天子身上放射出千道光芒,五百道向下照耀,五百道向四周照耀。这是由于过去世所修功德,才拥有这千道光明,因此日天子被称为千光。过去世修积的功德是怎样的呢?或有一个人供养沙门、婆罗门,救济贫困者,布施饮食、衣物、汤药、象马、车乘、房舍、灯烛等物,适时分配给予,随顺众生所需,不违背他人意愿,供养持戒的贤圣之人。由于这些种种无量的法喜光明因缘,心生善念而欢喜。就像刹帝利王灌顶登基时,心生善念而欢喜,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因缘,命终之后转生为日天子,获得日宫殿,拥有千道光明,所以说善业能获得千道光明。
为什么称为宿业光明?若有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不嗔恚、邪见,由此因缘,心生善念而得欢喜。犹如四通八达的道路旁有一大浴池,清净无染,有人长途跋涉,疲惫燥热口渴,来到池中沐浴,清凉舒畅,心生欢喜爱乐。那十善行者,善心欢喜,也是如此。此人命终之后,成为日天子,居于日宫殿,拥有千种光明,因此缘故,称为善业光明。
又因为什么缘故称为千光明?如果有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骗、不饮酒,凭借这些善行因缘,内心欢喜,死后转生为日天子,居住于日宫殿中,具有千种光明。因为这缘故,称为善业千光明。
六十念的瞬间称为一罗耶,三十罗耶称为摩睺多,一百摩睺多称为优波摩。日宫向南运行六个月,每日行进三十里,最南不超过阎浮提界,向北运行也是如此。
为什么阳光炽热?有十个原因。哪十个呢?第一,须弥山外有佉陀罗山,高四万二千由旬,山顶宽四万二千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佉陀罗山外有伊沙陀山,高二万一千由旬,长宽各二万一千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伊沙陀山外有树提陀罗山,高一万二千由旬,长宽各一万二千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三个原因。第四,树提陀罗山外有山名叫善见,高六千由旬,长宽各六千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四个原因。第五,善见山外有马祀山,高三千由旬,长宽各三千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五个原因。第六,马祀山外有尼弥陀罗山,高一千二百由旬,长宽各一千二百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六个原因。第七,尼弥陀罗山外有调伏山,高六百由旬,长宽各六百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七个原因。第八,调伏山外有金刚轮山,高三百由旬,长宽各三百由旬,周边无边无际,由七宝构成,阳光照射此山,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八个原因。此外,上方一万由旬处有天宫殿,名叫星宿,由琉璃构成,阳光照射那里,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九个原因。最后,日宫殿的光芒照射大地,接触后产生热量,这是阳光炽热的第十个原因。这时,世尊用偈颂说道:
基于这十种因缘,太阳被称为千光之源, 其光芒炽盛炽热,这是佛陀之日的宣说。
佛对比丘们说:为何冬日的宫殿虽有光芒却寒冷难近?共有十三种原因使日光虽亮却冷。是哪十三种?第一,须弥山与佉陀罗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八万四千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优钵罗花、拘勿头花、钵头摩花、分陀利花、须干提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一种日光寒冷之因。第二,佉陀罗山与伊沙陀罗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四万二千由旬,长宽相等,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二种日光寒冷之因。第三,伊沙陀罗山与树提陀罗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二万一千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三种日光寒冷之因。第四,善见山与树提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一万二千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四种日光寒冷之因。第五,善见山与马祀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六千由旬,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五种日光寒冷之因。第六,马祀山与尼弥陀罗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一千二百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六种日光寒冷之因。尼弥陀罗山与调伏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六百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七种日光寒冷之因。调伏山与金刚轮山之间有一片水域,宽三百由旬,广阔无边,水中生长着各种花,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八种日光寒冷之因。再者,阎浮利地的大海江河,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九种日光寒冷之因。阎浮提地的河流较少,拘耶尼地的水域较多,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十种日光寒冷之因。拘耶尼地的河流较少,弗于逮地的水域较多,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十一种日光寒冷之因。弗于逮地的河流较少,郁单曰地的河流较多,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十二种日光寒冷之因。再者,日宫殿的光芒照射大海之水,阳光照射水面,触及而生寒意,这是第十三种日光寒冷之因。佛随即诵出偈颂:
因这十三种缘由,太阳被称为千光之源, 其光明清凉澄澈,这是佛陀所宣说的真理。
佛陀对比丘们说:月亮的宫殿有时会显现圆缺变化,光芒也会减弱,所以称为"损"。月亮有两重含义:一是遵循固定轨道运行,二是具有宫殿形态。因四方观测皆呈圆形,温度冷暖适宜,宫殿由天银和琉璃构成——其中二分天银纯净无瑕,内外透明,光明远照;一分琉璃同样纯净,内外明澈,光辉遍照。月宫方圆四十九由旬,宫墙与地面薄如梓柏,有七重宫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宝铃、七重宝树环绕,皆以七宝严饰,更有无数妙鸟和鸣其间。
月亮的宫殿由五种风支撑:第一种叫持风,第二种叫养风,第三种叫受风,第四种叫转风,第五种叫调风。月天子居住的正殿用琉璃建造,高十六由旬,大殿有四道门,周围环绕着栏杆。月天子的宝座长宽各半由旬,由七种珍宝制成,清净柔软,如同天衣。月天子身上放出光明,照耀琉璃殿,琉璃殿的光又照亮月宫,月宫的光芒遍照四大部洲。月天子的寿命长达五百天年,子孙世代继承,没有间断。他的宫殿不会毁坏,直到一劫结束。月宫运行时,月天子并没有移动的念头,他总是安住其中,享受五欲之乐。月宫行进时,无数百千位大天神常在前面引导,他们快乐而不疲倦,行动迅捷,因此月天被称为捷疾。
月天子身上放射出千道光明,其中五百道向下照耀,五百道向四周照耀。这是由于他过去所积累的功德,才拥有这样的光明,因此月天子被称为千光。那么他过去积累了怎样的功德呢?世间有人供养修行者和婆罗门,向贫困者布施饮食、衣服、医药、象马、车辆、房舍、灯烛,适时分发所需物品,不违背他人意愿,供养持戒的贤圣之人。就像这样,他怀着种种无尽的法喜,发出善心的光明。如同刹帝利王族举行灌顶仪式初登王位时,心中充满善念欢喜一样。由于这样的善因,他命终之后转生为月天子,月宫殿中拥有千道光明,所以说善业能获得千道光明。
又以何种业报能获得千种光明?世间有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起贪念、嗔恨、邪见,因这些善行,心生欢喜。好比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有一处清净无染的大浴池,有人长途跋涉后疲惫燥热,来到池中沐浴,顿感清凉舒畅,满心欢喜。那些奉行十善的人,善心欢喜,也是如此。这样的人命终之后,成为月天子,居住在月宫之中,拥有千种光明,因此缘故,称为善业千光。
又因何种因缘获得千种光明?世间有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诳、不饮酒,凭借这些善行,心生欢喜。身死命终后,成为月天子,居于月宫殿中,拥有千种光明,因此缘故,称为善业千光。六十刹那称为一罗耶,三十罗耶称为一摩睺多,百摩睺多称为一优婆摩。当日宫殿向南运行六个月,每日行进三十里,最南不越过阎浮提界时,月宫殿同样半年南行,不超越阎浮提界;月宫殿北行时也是如此。
月亮为什么会有小小的缺损?有三个原因导致月亮渐渐缺损:
第一,月亮从角落升起,这是月亮缺损的第一个原因。其次,月宫里有身穿青衣的大臣依次上升,他们所在的地方就变暗,所以月亮每天都会缺损一些,这是第二个原因。再者,日宫有六十道光芒照射月宫,遮蔽了月亮的光辉,被遮蔽的地方月亮就显得缺损,这是第三个原因导致月光缺损。
月光渐满又是什么缘故呢?有三种因缘使月光渐渐圆满。是哪三种呢?
第一,月亮转向正对太阳的方位,所以月光圆满。
第二,月宫的天臣们都穿着青色衣裳。每到十五日,月天子居于天众中央安坐,与众天共相娱乐。此时月光遍照四方,掩盖了其他天光,因而圆满光明。就像在许多灯烛中点燃大火炬,掩盖了其他灯光的光明。月天子在十五日这天也是如此,居于天众之中,掩盖了其他光明,独自朗照。这是第二种因缘。
第三,日天子虽然有六十种光明照耀月宫,但在十五日这天,月天子能以自身光明逆照,使日月光不相掩蔽。这是第三种因缘,因此月宫圆满无缺。
月亮为什么会有黑影呢?因为阎浮树的影子映在月亮上,所以月亮显出黑影。
佛陀告诉比丘们:心应当像月亮一样,清凉不燥热,到施主家中时,要专注不乱。为什么会有江河呢?因为日月有热量,热量产生炙烤,炙烤导致蒸发,蒸发形成江河,所以世间有江河。世间为什么会有五类种子?有一股强大的乱风,从不败世界吹来种子在此地生长,第一是根种子,第二是茎种子,第三是节种子,第四是虚中种子,第五是子种子,这就是五类种子。由于这个原因,世间出现了五类种子。
当阎浮提是正午时,弗于逮是日落,拘耶尼是日出,郁单曰是半夜; 拘耶尼是正午时,阎浮提是日落,郁单曰是日出,弗于逮是半夜; 郁单曰是正午时,拘耶尼是日落,弗于逮是日出,阎浮提是半夜; 弗于逮是正午时,郁单曰是日落,阎浮提是日出,拘耶尼是半夜。
阎浮提的东方,是弗于逮的西方; 阎浮提的西方,是拘耶尼的东方; 拘耶尼的西方,是郁单曰的东方; 郁单曰的西方,是弗于逮的东方。
所以阎浮提被称为阎浮,是因为下面有一座金山,高三十由旬,由于阎浮树生长在此,因此得名为阎浮金。阎浮树的果实像蘑菇,味道如蜜。树有五根大枝,四面各有一枝,上面还有一枝。东枝的果实由乾闼和食用;南枝的果实由七个国家的人食用:一是拘楼国,二是拘罗婆,三是毗提,四是善毗提,五是漫陀,六是婆罗,七是婆梨;西枝的果实由海虫食用;北枝的果实由禽兽食用;上枝的果实由星宿天食用。在七大国的北面有七座大黑山:一是裸土,二是白鹤,三是守宫,四是仙山,五是高山,六是禅山,七是土山。这七座黑山上有七位婆罗门仙人居住,他们的住处分别是:一是善帝,二是善光,三是守宫,四是仙人,五是护宫,六是伽那那,七是增益。
佛陀告诉比丘们:世界初成时,众生食用地味长久存活。吃得多的面色憔悴,吃得少的面色光润。于是众生开始比较相貌美丑,互相争论说:我比你强,你不如我。由于心存分别、怀有竞争,地味便消失了。
后来地上长出地皮,像薄饼一样,色香洁净。众生聚集一处,懊恼悲泣,捶胸说道:真是灾祸啊!如今地味再也找不到了。就像今人得到美食赞叹美味,失去后又忧愁苦恼,他们也是如此忧恼悔恨。后来食用地皮,渐渐习惯其味。吃得多的面色憔悴,吃得少的面色光润。于是众生又开始比较相貌美丑,互相争论说:我比你强,你不如我。由于心存分别、怀有竞争,地皮也消失了。
后来又有地肤草长出,质地变得更为粗厚,颜色如天界之花,柔软似天衣,味道甜美如蜜。那时,众生又共同采食。长久食用后,吃得多的众生面色转差,吃得少的容颜光润,于是众生开始知道彼此容貌优劣,互相比较争执,说:“我比你强,你不如我。”由于心存分别,怀有竞争之心,地肤草便逐渐消失殆尽。
之后又自然生出粳米,没有糠皮,不需加工,本身具足各种美味。那时众生聚集议论:“可叹啊,真是灾祸!如今地肤草忽然不再生长。”就像今人遭遇灾祸时感叹:“苦啊!”那时众生也是如此懊恼悲叹。
后来众生一起取粳米食用,身体变得粗糙丑陋,有了男女形貌,互相注视,便生起欲望,在隐蔽处行不净之事。其他众生看见后说:这行为不正当!为何众生会做出此等事?那行不净的男子听到责备后,立即悔过说:我所做确实不对。随即伏地认错。那女子见男子伏地悔过不起,便送食物给他。其他众生问女子:你拿这食物要给谁?女子答:那悔过的众生因恶行堕落,我送食物给他。由此缘故,世间便有了不善丈夫之名;因女子送饭给男子,便称她为妻子。
后来众生沉迷淫欲放逸,恶法滋长,自我蒙蔽,于是开始建造房屋,由此缘故,世间开始有了"房屋"的名称。之后众生淫欲日益增长,便结为夫妻。另有众生因寿命、业行、福报耗尽,从光音天命终后投生到此界,住于母胎之中,因此世间开始有了"处胎"之名。当时最先建造的是瞻婆城,接着建伽尸婆罗捺城,其后又建王舍城。这些城池皆在日出时分动工,亦于日出时分竣工。由此因缘,世间便开始有了"城郭""郡邑""王都"这些名称。
那时,众生刚开始吃自然生长的粳米,早上收割傍晚成熟,傍晚收割早上成熟,收割后又会重新长出,没有茎秆。有个众生心里想道:每天收割,让我疲惫不堪?不如一次多收些,备好几天的粮食。于是他立即收割,储存了几天的粮食。后来有人对他说:我们一起去收粳米吧。这人回答:我已经提前储备好了,不需要再收。你想收的话,请自便。后来另有人心想:前面那人能储备两天的余粮,我难道不能存三天的吗?于是这人就存了三天的余粮。又有人来叫他:一起去收粮食吧。这人回答:我已经存了三天的余粮。你想收的话,随你心意。这人又想:那人能存三天的粮食,我难道不能存五天的吗?于是存了五天的粮食。由于众生竞相囤积余粮,这时粳米开始长出糠秕,收割后不再生长,出现了枯萎的茎秆。
那时,众生聚在一处,懊恼悲泣,捶胸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他们自责道:我们原本都是化生,以意念为食,身体发光自照,能自在飞行,安乐无碍。后来地上生出地味,色香俱全,我们便食用这地味,长久住世。吃得多的容貌变得粗陋,吃得少的肤色仍然光润。于是众生心生分别,起了骄慢心说:我的容貌比你好看。由于争胜骄慢的缘故,地味消失了。又生出地皮,色香俱全。我们又一起取食,长久住世。吃得多的肤色越发粗糙,吃得少的仍保持光润。于是众生又生分别心,骄慢地说:我比你好看。因为争色骄慢,地皮也消失了。接着生出地肤,更为粗厚,色香俱全。我们又一起取食,长久住世。吃得多的更显憔悴,吃得少的依然光润。众生再次心生比较,骄慢地说:我比你好看。由于争色骄慢,地肤也消失了。后来自然生出粳米,色香俱全。我们一起取食,早上收割晚上成熟,晚上收割早上成熟,随收随生,无需储藏。但那时我们竞相囤积,于是米中生出糠秕,收割后不再自然生长,留下根秆。现在我们不如划分田地,各立疆界。
那时,人们开始划分田地,用田埂隔开,区分你我。后来有人私藏自己的粮食,偷取他人田里的谷物。其他众生看到后,对他说: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不对。为何私藏自己的东西,偷取他人的财物?于是责备他说:你以后不要再偷盗了。但他依然继续偷盗。其他人又责备道:你这样做不对,为何不肯停止?便用手杖打他,将他带到众人面前,告诉众人说:这人私藏自己的稻米,偷取他人田里的谷物。偷盗的人却说:那人打我。众人听后,感到懊恼悲伤,捶胸说道:世间变得更加恶劣了,难道这就是恶法产生的开端吗?于是产生了忧愁、郁结、热恼等苦报,这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使人堕入恶道。由于有了田宅、田埂的分别,才会产生争斗诉讼,以致结下怨仇,无人能够裁决。我们现在不如推选一位公正的君主,善加保护人民,奖赏善行,惩罚恶行,我们众人各自拿出一部分财物来供养他。
那时,人群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相貌端正、威严庄重的人。众人商议说:我们现在想推举你为首领,好好守护人民,奖赏善行,惩罚恶行,大家会共同分担物资供养你。那人听后便接受了首领之位,该奖赏的便奖赏,该惩罚的便惩罚,从此开始有了民主的称谓。
第一位民主有个儿子,名叫珍宝。珍宝有个儿子,名叫好味。好味有个儿子,名叫静斋。静斋有个儿子,名叫顶生。顶生有个儿子,名叫善行。善行有个儿子,名叫宅行。宅行有个儿子,名叫妙味。妙味有个儿子,名叫味帝。味帝有个儿子,名叫水仙。水仙有个儿子,名叫百智。百智有个儿子,名叫嗜欲。嗜欲有个儿子,名叫善欲。善欲有个儿子,名叫断结。断结有个儿子,名叫大断结。大断结有个儿子,名叫宝藏。宝藏有个儿子,名叫大宝藏。大宝藏有个儿子,名叫善见。善见有个儿子,名叫大善见。大善见有个儿子,名叫无忧。无忧有个儿子,名叫洲渚。洲渚有个儿子,名叫殖生。殖生有个儿子,名叫山岳。山岳有个儿子,名叫神天。神天有个儿子,名叫遣力。遣力有个儿子,名叫牢车。牢车有个儿子,名叫十车。十车有个儿子,名叫百车。百车有个儿子,名叫牢弓。牢弓有个儿子,名叫百弓。百弓有个儿子,名叫养牧。养牧有个儿子,名叫善思。
自善思以来有十个族姓,转轮圣王相继不断。第一名叫伽㝹麤,第二名叫多罗婆,第三名叫阿叶摩,第四名叫持施,第五名叫伽楞伽,第六名叫瞻婆,第七名叫拘罗婆,第八名叫般阇罗,第九名叫弥私罗,第十名叫声摩。伽㝹麤王有五位转轮圣王,多罗婆王有五位转轮圣王,阿叶摩王有七位转轮圣王,持施王有七位转轮圣王,伽楞伽王有九位转轮圣王,瞻婆王有十四位转轮圣王,拘罗婆王有三十一位转轮圣王,般阇罗王有三十二位转轮圣王,弥私罗王有八万四千位转轮圣王,声摩王有一百零一位转轮圣王,最后有位国王,名叫大善生从。
声摩王有个儿子,名叫乌罗婆。乌罗婆有个儿子,名叫渠罗婆。渠罗婆有个儿子,名叫尼求罗。尼求罗有个儿子,名叫师子颊。师子颊有个儿子,名叫白净王。白净王有个儿子,名叫菩萨。菩萨有个儿子,名叫罗睺罗。这就是刹帝利名称的由来。
那时,有一个众生这样想:世间所有亲属财物都是荆棘毒疮,现在应当舍弃,进入山中修行,在寂静处思考。于是,他立刻远离家庭束缚,进入山中静处,在树下沉思,每天出山进村乞食。村里人见到他,更加恭敬供养,众人称赞说:这人能舍弃家庭牵累,入山求道,因为他能远离恶不善法。因此称他为婆罗门。婆罗门中有人不能修禅,便离开山林,游走人间,自称:我不能坐禅。因此叫作无禅婆罗门,经过下等村落,做不善法,施行毒法,由此辗转相生,于是就叫作毒。因为这个缘故,世间有了婆罗门种。
那些众生从事各种职业以谋生计,由此世间便有了居士阶层。
那些众生学习各种技艺以谋生计,由此世间产生了首陀罗种姓。
世间先有这释迦族出现后,才有沙门这一修行群体。刹帝利种姓中有人这样想:世间恩爱皆是污秽不净,有什么值得贪恋呢?于是舍离家业,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寻求正道,自称:我是沙门,我是沙门。婆罗门种姓、吠舍种姓、首陀罗种姓众人中,也有人这样想:世间恩爱皆是污秽不净,有什么值得贪恋呢?于是舍离家业,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寻求正道,自称:我是沙门,我是沙门。
在刹帝利阶层中,若有人身行恶业、口言恶语、心怀恶念,造作恶行之后,身死命终时必将承受痛苦。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等阶层若身口意造作恶行,命终之后同样必定受苦。刹帝利若身行善业、口出善言、心存善念,命终之时必将享受乐报。婆罗门、居士、首陀罗若能身口意行善,命终之后同样必定得乐。刹帝利若身具善恶二行,口意兼有善恶两种行为,命终之时将感受苦乐交织的果报。婆罗门、居士、首陀罗若身口意善恶混杂,命终之后也将受此苦乐相间的报应。
刹帝利中有人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出家求道。他们修习七种觉悟,以坚定信心出家修行,修持至高梵行,在此生亲证:我生死的轮回已断,清净修行已成就,应做的事已完成,不再受后有。婆罗门、居士、首陀罗中有人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出家求道。他们修习七种觉悟,以坚定信心出家修行,修持至高梵行,在此生亲证:我生死的轮回已断,清净修行已成就,不再受后有。在这四种人中,明行圆满、证得阿罗汉果者最为第一。这时,梵天说偈言:
刹帝利生于世最为尊贵,能统摄众多种姓,明行圆满具足,于天人中最为第一。
佛陀告诉众比丘:这位梵天所说的偈颂是善说,并非不善说;是善受持,并非不善受持;是我所认可的。为什么呢?如今我如来、至真、等正觉也同样宣说此偈:
刹帝利生为最胜,能集诸种姓, 明行成就具足,天人中为最上。
这时,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法,欢喜地遵行。
我向具备一切智慧的佛陀致敬,愿所有众生获得安宁,达到无为之境,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