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眾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悉已清淨,永離蓋纏;心常安住,無礙解脫;念、定、總持、辯才不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逮無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蓋諸大眾得無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嚴身,色像第一,捨諸世間所有飾好;名稱高遠,踰於須彌;深信堅固,猶若金剛;法寶普照,而雨甘露;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無有量,已過量;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那时,佛陀在毗耶离城的庵罗树园,与八千大比丘众在一起,还有三万二千菩萨——都是大众所熟知的,他们成就了大智慧的根本修行;由诸佛威神所建立,作为护持佛法的坚固城池,受持正法;能作狮子吼,名声遍满十方;不待众人祈请,便以慈悲为友而安住世间;继承兴隆佛法僧三宝,使其永不断绝;降伏魔怨,制伏一切外道,身心都已清净,永远脱离烦恼缠缚;心常安住于无碍解脱之中;正念、禅定、总持、辩才永不间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方便、力用,无不圆满具足;证得无所得、不生不灭的法忍;已能随顺众生,转动不退转的法轮;善解诸法实相,了知众生根器;覆盖一切大众,使其获得无所畏惧的功德智慧,以此修心;以三十二相庄严其身,色相最为第一,舍弃世间一切装饰;名号崇高远播,超越须弥山;信心坚固不坏,犹如金刚;法宝普照世间,如降甘露;在一切音声中最为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法门,断除种种邪见,超越有无二边,不再残留习气;演说佛法无所畏惧,如同狮子吼,其宣讲法音犹如雷鸣,不可称量,已超越一切度量;汇集一切法宝,如航海导师,透彻了达诸法深妙义理;善知众生轮回趋向及其心念行为;接近无与伦比的佛自在智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法;关闭一切恶趣之门,却示现于五道中化现其身;作为大医王,善治众生烦恼疾病,应病施药,令其信受奉行;无量功德皆已成就,无量佛土皆庄严清净;凡是见闻者,无不蒙受利益,所有教化事业,都不会虚耗:如此一切功德,全部圆满具足——
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辯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師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三萬二千人。
这些菩萨的名号分别是: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像这样的大菩萨共有三万二千人。
復有萬梵天王尸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復有萬二千天帝,亦從餘四天下來在會坐;并餘大威力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來會坐。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譬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安處眾寶師子之座,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又有上万位梵天王,如尸弃等,从其他四大部洲前来佛的处所听闻佛法;还有一万二千位天帝,也从其他四大部洲前来法会就座;以及众多具有大威力的诸天、龙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全都前来集会;诸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前来法会就座。那时佛陀被无量百千大众恭敬围绕,为他们宣说妙法,犹如须弥山王显现于大海之中,安坐于众宝庄严的师子座上,巍然超胜于一切前来集会的大众。
爾時毘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於寶蓋中;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爾時一切大眾,覩佛神力,歎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尊顏,目不暫捨。於是長者子寶積即於佛前,以偈頌曰:
那时,毗耶离城中有一位长者子,名叫宝积,与五百位长者子一起,手持七宝华盖来到佛陀所在之处。他们以头顶礼佛足,各自用华盖共同供养佛陀。佛陀的威德神力,使这些宝盖合成一个华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这个世界广阔长远的现象都显现在其中;又这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溪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都显现在宝盖之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的景象,也显现在宝盖之中。当时一切大众,目睹佛陀的神力,赞叹前所未有!合掌礼敬佛陀,瞻仰世尊面容,目光片刻不离。于是长者子宝积就在佛陀面前,用偈颂赞叹道:
「目淨脩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
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
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
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已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
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
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
以斯妙法濟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
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虛空,孰聞人寶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蓋,於中現我三千界,
諸天龍神所居宮,乾闥婆等及夜叉。
悉見世間諸所有,十力哀現是化變,
眾覩希有皆歎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聖法王眾所歸,淨心觀佛靡不欣,
各見世尊在其前,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
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進,稽首已得無所畏,
稽首住於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導師,
稽首能斷眾結縛,稽首已到於彼岸,
稽首能度諸世間,稽首永離生死道。
悉知眾生來去相,善於諸法得解脫,
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
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
眼睛清净修长如青莲,心灵清净已超越诸禅定,
久积净业号称无量,引导众生归于寂静故我顶礼。
既见大圣以神通变现,普现十方无量国土,
其中诸佛正在说法,于是一切悉皆见闻。
法王法力超越群生,常以法财施与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状,于第一义而不动摇,
已得诸法自在无碍,是故我顶礼此法王。
说法不执有亦不执无,因缘和合诸法生起,
无我无造亦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消亡。
初在菩提树下力降魔军,得甘露灭觉悟成道,
已无心意无受无行,而悉摧伏一切外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世界,法轮本来恒常清净,
天人得道以此为证,佛法僧宝现于世间。
以此妙法救济群生,一闻此法永不退转,
度脱老病死之大医王,当礼敬法海功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山,于善不善平等慈悲,
心行平等如太虚空,谁闻人中之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细宝盖,于中显现三千大千世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殿,乾闥婆等及夜叉众,
悉见世间一切所有,如来十力慈悲示现此变化,
大众睹此稀有皆赞叹佛,今我顶礼三界至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依,净心观佛无不欣悦,
各见世尊在其面前,此则神力不共之法;
佛以一音演说妙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悟,
皆谓世尊同其语言,此则神力不共之法;
佛以一音演说妙法,众生各各随其所解,
普得受持修行获益,此则神力不共之法;
佛以一音演说妙法,或有恐畏或有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惑,此则神力不共之法。
顶礼具足十力大精进,顶礼已得无所畏,
顶礼安住不共之法,顶礼一切大导师,
顶礼能断众结缚,顶礼已到于彼岸,
顶礼能度诸世间,顶礼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之相,善能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恒常善入空寂行,
通达诸法相无碍,顶礼如虚空无所依。
爾時長者子寶積說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
这时,长者之子宝积说完这首偈颂后,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这五百位长者之子,都已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祈愿听闻如何成就佛国净土。恳请世尊开示菩萨庄严净土的行持法门!"
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
佛陀说:「善哉!宝积!你能为诸位菩萨,询问如来净土修行之法。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惟忆念,我当为你宣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恭敬受教,专心聆听。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佛陀说:“宝积!众生之类就是菩萨的佛土。为什么呢?菩萨随所教化的众生而建立佛土,随所调伏的众生而建立佛土,随众生应以何种国土得入佛智慧而建立佛土,随众生应以何种国土生起菩萨根性而建立佛土。为什么呢?菩萨建立清净佛土,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譬如有人,想在空地上建造宫殿,可以随心所欲没有障碍;若想在虚空中建造,终究不能成功!菩萨也是如此,为了成就众生的缘故,发愿建立佛土。发愿建立佛土,不是徒劳无益的事啊。”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宝积!你应当知道:正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曲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是这样的,宝积!菩萨随着他的直心,就能发起修行;随着他的修行,就能获得深心;随着他的深心,就能调伏其意;随着其意调伏,就能如说而行;随着如说而行,就能回向;随着他的回向,就能具备方便;随着他的方便,就能成就众生;随着成就众生,就能清净佛土;随着佛土清净,就能清净说法;随着说法清净,就能清净智慧;随着智慧清净,就能清净其心;随着其心清净,就能清净一切功德。因此,宝积!如果菩萨想要得到净土,就应当清净其心;随着其心清净,佛土自然清净。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
那时,舍利弗仰承佛陀的威德神力,心中生起这样的念头:"倘若菩萨心念清净,佛土就清净的话,我们世尊当初行菩萨道时,心意难道不清净吗?为何这佛土却显得如此不净?"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
佛知道他的想法,便对他说:你觉得如何?日月难道不净吗,而盲者却看不见?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
回答说:不是的,世尊!这是盲人的过错,并非日月的过失。
「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
舍利弗,众生因自身罪业,所以看不见如来佛土的庄严清净,这不是如来的过失。舍利弗,我的国土本来清净,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当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不要这样想,认为这个佛土不清净。为什么呢?我看见释迦牟尼佛的国土清净无染,就像自在天宫一样。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舍利弗说:我见此土丘陵起伏,坑洼不平,荆棘丛生,砂石遍地,土山石岭遍布,污秽恶浊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螺髻梵王说道:仁者心中存有分别高下之心,未能依循佛的智慧,所以看见这国土是不清净的。舍利弗,菩萨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看待,内心清净,依止佛陀智慧,便能见此佛土清净庄严。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
于是佛陀用脚趾轻触地面,顿时三千大千世界显现出千百种珍宝庄严装饰,犹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所成就的宝庄严国土。所有与会大众都惊叹前所未见,并看见自己都坐在宝莲花上。佛陀告诉舍利弗:你且看这佛土的庄严清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舍利弗回答说:确实如此,世尊!我从未见过,从未听闻过,现在佛国的庄严清净全都显现了。
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佛告诉舍利弗说:我佛国永远这样清净,只是为了度化那些根器低劣的众生,才示现出这个充满污秽的不净世界。好比天人共用宝器进食,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见饭食颜色就有差别。舍利弗啊,如果人心清净,就能看见这个国土真实的功德庄严。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当佛陀展现这片国土的庄严清净时,宝积带领的五百位长者之子都证得了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佛陀收起了神通,这个世界便恢复如初;追求声闻乘的三万二千天界和人间众生,了知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远离尘垢,获得了清净法眼;八千比丘断尽烦恼,不再执著一切法相,心得解脱。
CBETA 编码:T047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