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放逸品法句經第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撿失,以道勸賢。
放纵欲望这一章,通过戒律引导情感,防止邪念纠正过失,用佛法劝导贤者。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慧智守道勝, 終不為放逸,
不貪致歡喜, 從是得道樂。
常當惟念道, 自強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無有上。
正念常興起, 行淨惡易滅,
自制以法壽, 不犯善名增。
發行不放逸, 約以自調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淵中。
愚人意難解, 貪亂好諍訟,
上智常重慎, 護斯為寶尊。
莫貪、莫好諍、 亦莫嗜欲樂,
思心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為賢,
已昇智慧閣, 去危為即安。
明智觀於愚, 譬如山與地,
居亂而身正, 彼為獨覺悟,
是力過師子, 棄惡為大智。
睡眠重若山, 癡冥為所弊,
安臥不計苦, 是以常受胎。
不為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為戒比丘,
彼思正淨者, 常當自護心。
比丘謹慎樂, 放逸多憂𠎝,
變諍小致大, 積惡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持戒如饮甘露道,放纵是赴死之路,
不贪即离死亡苦,失道者自取灭亡。
智慧守道最殊胜,永不陷于放逸中,
离贪得生欢喜心,由此获证道法乐。
应恒常忆念正法,精进守护清净行,
勇健者能度世间,至上吉祥无等伦。
正念时时得生起,行持清净罪易消,
以法为命制心念,不犯戒律善名扬。
修行谨防放逸生,以戒调伏自心意,
慧光能作定中明,不堕黑暗深渊里。
愚人心意难测度,贪嗔好斗多争论,
智者恒常重谨慎,护此如宝最尊胜。
莫贪求、莫好争、亦莫沉溺欲乐中,
心念专注不散乱,能获究竟大安宁。
制伏放逸如降敌,能克己者是真贤,
已登智慧高楼阁,离危即入安稳境。
智者观愚如山岳,巍巍俯视平地尘,
处乱世而身端正,是为独自觉悟人。
此力威猛胜狮王,弃恶向善即大智,
昏沉睡眠重如山,痴暗覆心成障碍。
安卧不思轮回苦,故常沉溺生死胎,
不纵欲乐顺时流,能断烦恼证无漏。
若纵心欲魔得便,犹如狮王攫弱鹿,
能制心者真持戒,是名清净比丘身。
彼等思惟正净法,恒常善护自心念,
比丘谨慎得安乐,放逸招来众祸殃。
小争能酿大斗讼,积恶如薪投烈火,
持戒招福生善果,犯戒怀惧心不安。
能断三界烦恼流,如是行者近涅槃。
若前放逸, 後能自禁, 是炤世間,
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 追覆以善,
是炤世間, 念善其宜; 少壯捨家,
盛修佛教, 是炤世間, 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 後止不犯, 是炤世間,
如月雲消。 生不施惱、 死而不慼,
是見道悍, 應中勿憂。 斷濁黑法,
學惟清白, 度淵不反, 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 欲斷無憂。
CBETA 编码:T0210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