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
究竟一乘寶性論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
問曰:云何得知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答曰:偈言:
一切眾生界, 不離諸佛智,
以彼淨無垢, 性體不二故。
依一切諸佛, 平等法性身,
知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藏。
又復略說偈言:
體及因果業, 相應及以行,
時差別遍處, 不變無差別。
彼妙義次第, 第一真法性,
我如是略說, 汝今應善知。
此偈明何義?偈曰:
自性常不染, 如寶空淨水,
信法及般若, 三昧大悲等,
淨我樂常等, 彼岸功德果,
厭苦求涅槃, 欲願等諸業,
大海器寶水, 無量不可盡,
如燈明觸色, 性功德如是。
見實者說言, 凡夫聖人佛,
眾生如來藏, 真如無差別,
有不淨雜淨, 及以善淨等。
如是次第說, 眾生菩薩佛,
如空遍一切, 而空無分別,
自性無垢心, 亦遍無分別。
如虛空遍至, 體細塵不染,
佛性遍眾生, 諸煩惱不染。
如一切世間, 依虛空生滅,
依於無漏界, 有諸根生滅。
火不燒虛空, 若燒無是處,
如是老病死, 不能燒佛性。
地依於水住, 水復依於風,
風依於虛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陰界根, 住煩惱業中,
諸煩惱業等, 住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淨心中,
自性清淨心, 不住彼諸法。
陰入界如地, 煩惱業如水,
不正念如風, 淨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煩惱業,
依因煩惱業, 能起陰界入。
依止於五陰, 界入等諸法,
有諸根生滅, 如世界成壞。
淨心如虛空, 無因復無緣,
及無和合義, 亦無生住滅。
如虛空淨心, 常明無轉變,
為虛妄分別, 客塵煩惱染。
菩薩摩訶薩, 如實知佛性,
不生亦不滅, 又無老病等。
菩薩如是知, 得離於生死,
憐愍眾生故, 示現有生滅。
佛身不變異, 以得無盡法,
眾生所歸依, 以無邊際故。
常住不二法, 以離妄分別,
恒不執不作, 清淨心力故。
法身及如來, 聖諦與涅槃,
功德不相離, 如光不離日。
CBETA 编码:T161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