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瑞應本起經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
菩萨历经多劫的清净修行,达到至高无上的大慈悲,其禅定功夫自然成就,以忍辱之力降伏魔军,使得鬼兵退散,而内心安定如常。不依赖思维计度,不起忧喜之念。
在初夜时分,证得初禅境界,了知自己过去无数劫中的轮回经历,精神如何流转不息,受生次数多得无法计算,全都明明白白。至中夜时分,证得二禅境界,能完全知晓众生心中所想,明白善恶报应、祸福因缘及生死趋向。到后夜时分,证得三禅境界,烦恼断尽,系缚解脱,忆起久远修行的四神足:精进定、欲定、意定、戒定,获得神通变化之法。
能随心所欲变化,不需思考,身体能飞行自在;能将一身化为百千万亿,又能合而为一;能穿行大地,石壁无碍,从此方隐没,从彼方显现,如水中涟漪;能从身中涌出水火,踏水凌空如履平地;能盘坐或平卧虚空,如鸟翱翔;站立时能上达天界,手触日月;想站立时即能到达大梵天界;眼能透视无碍,耳能彻听十方,心意能预知未来;诸天、人类、龙族、鬼神及一切蠕动含灵的身口意三业,皆能洞见听闻。
无论是有贪淫者或无贪淫者,有嗔恚者或无嗔恚者,愚痴者或非愚痴者,有爱欲者或无爱欲者,志向远大者或胸无大志者,精进修持者或懈怠者,心念向善者或非善者,专一修行者或散乱者,求解脱者或未求解脱者,一切众生的心念都能如实了知。
菩萨能观察到天界、人间、地狱、畜生、饿鬼五道轮回中的众生,清楚辨认前世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的姓氏名字;不仅能知晓一世十世,更能通达百千万亿无量劫中的因缘际会。当天地经历成住坏空劫数时,能了知世界初成、众生兴起时的种种景象;对于十劫百劫乃至无量劫中,所有众生的姓氏来历、衣食境遇、寿命长短、生死轮回的轨迹都洞若观火。
从最初受生开始,每个生命流转的形态——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相貌美丑、贤愚差别、苦乐遭遇,三界所有现象都能分明照见。菩萨见到众生神识随业力牵引,在五道中轮回转世:或堕地狱受苦,或转畜生偿债,或为饿鬼饥渴,或生天界享福,或投人道受生。有的生在富贵安乐之家,有的投胎贫贱困苦之门。
菩萨了知众生被五阴遮蔽:一是色身形象,二是感受觉知,三是思想分别,四是造作行为,五是神识执取;众生沉迷五欲:眼睛贪恋美色,耳朵追逐妙音,鼻子贪着香气,舌头嗜求美味,身体贪图触乐。被财色爱欲系缚,妄求虚妄安乐,由此滋生罪恶根源,因恶业招感苦果。若能断除爱欲习气,不纵容丝毫淫念,勤修八正道,则一切痛苦自然息灭。如同没有柴薪火自然熄灭,这就是超越世间的解脱大道。
菩萨自己知道,已经舍弃了恶的根本,没有了淫欲、愤怒和愚痴,生死已经断除,烦恼的根已经斩断,不再有残余的杂染,所应做的已经完成,智慧已经明了。当明星出现时,豁然大悟,证得无上正真之道,成为最正觉。获得了佛的十八种法,具备十种神力和四种无所畏。佛的十八法指的是从成佛到涅槃之间:一、不会偏离正道,二、不说空话,三、不会忘记志向,四、心念永远安宁,五、没有杂乱的念头,六、不会不省察,七、志向永不减退,八、精进永不减退,九、禅定永不减退,十、智慧永不减退,十一、解脱永不减退,十二、度化众生的知见永不减退,十三、完全知晓过去世的一切,十四、完全知晓未来世的一切,十五、完全知晓现在世的一切,十六、观察众生的行为教化以最初的认知,十七、观察众生的言语教化以最初的认知,十八、观察众生的心意教化以最初的认知。这就是佛的十八种不共之法。
佛陀具备十种无上智慧力量: 其一,能如实洞悉一切隐秘深奥之事,明辨是非真伪;其二,彻知众生过去未来的行为与业果报应;其三,完全了知天界人间一切众生心念差别;其四,通晓所有众生语言及超脱世间的圣谛语;其五,透彻知晓世间纷繁无尽的众生情态;其六,能示现禅定境界平息众生劳苦纷争;其七,彻见欲望束缚及解脱关键所在;其八,智慧如海辩才无碍,忆念一切宿世经历;其九,以清净天眼观照众生生死轮回、善恶业报;其十,已断尽烦恼束缚,证得究竟智慧,究竟通达圣道,自知自觉,所作皆办,不受后有。此即佛陀十种殊胜威神力。
四无所畏指的是:佛陀的神圣智慧彻底觉悟,无所不知,愚痴迷惑的人却说:“佛陀并非全知。”然而从梵天到一切圣者,都无法质疑佛陀的智慧,因此佛陀能独步无畏,这是第一无畏;佛陀已断尽一切烦恼并完全知晓,愚痴迷惑的人却说:“佛陀烦恼未尽。”然而从梵天到一切圣者,都无法质疑佛陀的境界,因此佛陀能独步无畏,这是第二无畏;佛陀宣说的经典戒律被世人奉行修习,愚痴迷惑的人却说:“佛经可以阻挡。”然而从梵天到一切圣者,都无法毁谤佛陀的正法经典,因此佛陀能独步无畏,这是第三无畏;佛陀开示的真理精要真实,能度脱众生苦难,愚痴迷惑的人却说:“佛陀不能济度苦难。”然而从梵天到一切圣者,都无法非议佛陀的正道,因此佛陀能遍行无畏,这是第四无畏。
佛陀证得正定,获得一切智见,独自思惟道:此法真实微妙,难知难明,极为难得。至高无上,广大无边;渊深无底,不可测量;包容天地万物,又能遍入微尘。往昔定光佛时,曾授记我当成佛,号释迦文。如今果证此位。历经无数劫难,勤苦修行所求,终于今日得证。我忆念过去生中所有修行:奉行慈孝仁义,恪守礼敬诚信,持中守正,虚心学圣,心意柔净,实践六度无极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化育众生如呵护婴儿;恭敬供养诸佛,积集无量功德;累劫勤修苦行,不执着功德相,如今自然圆成。佛陀欣然自述道:
如今我觉知佛陀最为尊贵,舍弃淫欲得清净无漏, 一切众生皆能引导,随从者必得欢喜安乐。 福报之果迅速显现,所有妙愿皆能成就, 怜悯疾苦得上寂静,我将入于涅槃。
佛陀刚证悟时,知道自己进食少导致身体虚弱。他缓缓起身入水沐浴,洗毕正要上岸,天神压下树枝让他攀扶而出。佛陀随即来到树下。此时五百只青雀飞来绕佛三圈后离去。
有位长者女儿新婚时许愿:若得男孩,必用百味粥祭祀山树之神。后来果然生子,她欢喜地煮好百味粥盛于金钵。奇妙的是,舀粥时锅勺竟无污渍。女子愈发虔诚,便与数名侍女入山。望见一棵庄严大树,她先遣婢女前去打扫。
婢女到树下见佛陀端坐,不识真容,回报说:"有位天神在树下静坐。"女子命婢女将百味粥顶在头上,恭敬跪献金钵与饮食。佛陀开示:"你们心怀善念,现世必得福报,能见真理。"众女遥拜退去。
佛陀用斋毕,忆念过去三佛初成道时,皆有信众供奉百味饮食与金钵。这些圣器现存于文邻龙宫。于是佛陀将金钵掷入水中,钵竟逆流而上七里,稳稳落在先前三只金钵之上。四钵相叠严丝合缝,龙王见状欢喜,知晓世间又出现佛陀。
佛陀入定七日,身心不动不摇。树神心想:“佛陀新近证悟大道,安坐七日未曾进食,我当寻人供养佛陀。”恰逢五百商人途经山麓,车牛停滞不前。商队中有两位长者,一名提谓,一名波利,惊惧之余率众向树神祈求福佑。树神显现光明身相告言:“今有佛陀现世,居于优留国境尼连禅河畔,尚未得受供养。尔等若能率先奉食,必获殊胜福报。”商人听闻佛名,欢喜赞叹:“佛陀定是至尊至贵,天神敬仰,非比寻常。”随即调制蜜麨,共至菩提树下,恭敬顶礼供养佛陀。
佛陀忆念往昔诸佛慈悲接受信众饮食供养时,皆持钵受食,不同于其他修行者以手接食。此时四大天王遥感知佛陀需用食钵,瞬息之间便抵达頞那山。随其意念,山石自然化现四只清净无秽的香洁石钵。四大天王各取一钵奉上佛陀,祈请道:愿世尊慈悯商贾,令其广种福田。世间现有铁钵,当留与后世弟子受食。
佛陀思虑若仅受一钵恐令其余三位天王失望,遂将四钵叠放左手,右手轻按令其融合为一,唯留四道接痕为证。接受商贾供养的蜂蜜后,佛陀开示道:汝等当皈依佛、皈依法,未来比丘僧团出现时,亦当皈依僧众。商贾们当即至心三皈依。
佛陀移座用食毕,为施主们咒愿:今此布施功德,愿令受食者气力充盈;愿施主家业世代满愿,色力康健,欢喜悦乐,安宁无病,福寿绵长;诸恶鬼魅不得侵扰;因善心立功德本,诸善神常当护持;开示正道,诸事和顺;远离困厄险难;具正见者以信乐心,清净无悔供养修道之人,所获福报辗转增胜,吉祥无不利。
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天神鬼王恒常护佑;四大天王——东方提头赖吒、南方毗楼勒叉、西方毗楼博叉、北方拘毗罗——辨别善人,护持汝等免遭灾祸。若能发起慧心,精进修学,敬奉三宝,断除恶业,严于律己,现世即得吉祥。种福得福,行道证道,因诚心礼佛获第一等福报:现世蒙佑,速证真谛,富贵安乐,长寿安康,终至涅槃。
那时天气寒冷,佛陀腹中风气涌动,帝释天即刻知晓,随即来到阎浮提地界,取得一种名为诃梨勒的药果,禀告佛陀说:此果香美可食,最能消除体内风气。佛陀便服下,风气立刻消散。随后佛陀行至文邻瞽龙的无提水畔,结跏趺坐入定七日,不呼不吸;身上光明照入水中,龙眼得以睁开,恢复如初识见,望见三佛光明,双目重获清明。龙王欢喜沐浴,以名贵旃檀香和苏合香涂身出水;见佛陀相好光明如开满花的树,便绕佛七匝,身躯在距佛四十里处环绕;此龙生有七首,如伞盖般遮蔽佛身;意在挡避蚊虻寒暑,当时天降大雨七日,龙王心无旁骛不觉饥渴。七日雨停,佛陀出定,龙王化作一位年轻道人,身着华服,顶礼问佛:佛陀可曾受寒?可曾受热?可曾被蚊虻侵扰?
佛第二天到指地池沐浴完毕,准备出来时没有东西可攀扶。池边原本有棵叫迦和的大树,高大挺拔,这时树自然弯曲下来靠近佛,佛就攀着树枝出来了。迦叶看见树弯下遮荫,感到奇怪又来询问。佛说:我入池沐浴,出来时没有东西可攀扶,所以树神为我让树弯下来。迦叶又想:这位大沙门虽有神通,终究不如我的道真实!
那时摩竭陀国的国王和官员百姓,在年节时聚集到迦叶那里,一起欢庆了七天。迦叶心想:这位佛陀神圣明智,众人若见到他,必定都会舍弃我去追随他,应当让他离开七天才是。佛陀知道他的心思,便隐去了七天。后来迦叶又想到:前些日子节庆剩下的食物很多,若能请大沙门来用斋,该多好啊!佛陀在远处知晓他的念头,立即来到他面前。迦叶欢喜地说:大道人来得正好!我正想供养您呢。这几日为何不见踪影?佛陀回答:前些日国王与官员百姓聚会七天,你心中暗想:这位大沙门神圣明智,众人若见到他,必定都会舍弃我去追随他,应当让他离开七天才是。所以我便离去。如今你念及我,故而再来。迦叶暗自思忖:这大沙门竟能知晓人心。不过终究还是不如我的道法真实!
那时迦叶的五百名弟子正在一起劈柴,每人都举起斧头,但斧头都砍不下去。他们惊慌地禀告师父。师父说:这是那位大沙门所为。便去问佛陀:我的弟子们刚才一起劈柴,斧头都举着砍不下去。佛陀说:回去吧,斧头会砍下去的。斧头立刻就能砍下了。砍下之后,斧头都陷在木柴里,拔不出来。他们又去告诉佛陀:现在斧头虽然能砍下,却又都拔不起来了。佛陀说:回去吧,现在让斧头能拔起来。斧头立刻就能拔起使用了。迦叶又想:这位大沙门虽有神通,终究不如我的道法真实!
那时尼连禅河水势湍急,奔流不息。佛陀以自然神通截断水流,使河水两边分开,中间形成高出人头的通道,河底扬起尘土,佛陀从中间走过。迦叶担心佛陀被水冲走,便与弟子们一起乘船寻找佛陀。
迦叶看见河水从中分开,中间尘土飞扬,佛陀正行走其间。迦叶喊道:大修行者还活着吗?佛陀回答:是的,我自然活着。迦叶又问佛陀:要上船吗?佛陀说:很好。
佛陀心想:现在应当显现神通,令此人诚心归服。便从水中穿过船底进入船内,船身毫无破损痕迹。迦叶又暗自思忖:这位大沙门虽有神通,但终究比不上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陀对迦叶说:你并非罗汉,也不明白真理。为何虚妄地自称尊贵?迦叶听后心惊胆战,自知未得道法,立即叩首说:大德真是神圣,竟能知晓我的心意。我能否跟随大德出家受戒?佛陀说:先回去告知你的弟子,告知他们更好。你是国中德高望重之人,如今要学大道,岂能独自知晓?迦叶领受教诲,回去告诉众弟子:你们可知道?我亲眼所见,心中开始信解,应当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受持佛戒,出家为僧。你们如何打算?五百弟子说:我们所学皆仰仗师父恩德,师父所尊崇的必定真实,愿全部跟随出家。于是师徒众人脱下皮袄粗衣,将水瓶、木杖、草鞋等事火器具尽数抛入水中。一同来到佛陀面前,叩首禀告:如今我五百弟子心怀信念,愿离家剃度,受持佛戒。佛陀说:善来,比丘们。迦叶与五百弟子须发自然脱落,皆成为出家僧人。
优为迦叶有两个弟弟:二弟叫那提迦叶,幼弟叫竭夷迦叶。两个弟弟各有二百五十名弟子,草屋排列建在水边。他们看见众婆罗门的衣物器具和各种火祭用品都随水流下。两位弟弟大惊,担心兄长师徒五百人遭恶人伤害或被大水冲走,立即带着五百弟子逆流而上。见到兄长师徒都做了出家人,他们惊异地问:"大哥年高一百二十岁,智慧深远,国王官吏百姓共同尊奉。我们本以为兄长已是阿罗汉,如今却舍弃婆罗门教法,修习沙门之道,这非同小可。难道佛陀独尊,他的教法更殊胜吗?"迦叶回答:"佛陀教法最为殊胜,其法门无量无边。我虽通晓世间学问,却从未见过像佛陀这样得道具足神通智慧者。他的经律极其清净,我今亲见他以慈悲心度化众生,用三种方式教化:一是禅定神通,自在变化;二是智慧彻见众生心念;三是正法修行,对症施药。"两位弟弟各自回头问众弟子:"你们想何去何从?"五百人齐声说:"愿随大师。"众人立即跪拜,请求出家。佛陀说:"善来,比丘们!"两位弟弟及五百弟子便剃除须发,跟随佛陀身后,都成了出家人。
佛陀便与一千名沙门一起,来到波罗奈夷县的树林中,坐在树下。
佛陀的弟子们原本都是婆罗门修行者。佛陀为弟子们展现三种神通变化:一是飞行,二是讲经说法,三是教导训诫。弟子们目睹佛陀的威德神力,无不心生欢喜,恭敬顶礼并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