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拘陀梵志經
尼拘陀,还有一点要注意:当你们修行时,如果去向如来或如来弟子请教问题,却心生怨恨。愤怒一旦生起,障碍便随之产生,因这些障碍,就会引发种种过失。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根源。
另外,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如果向如来或如来弟子请教正法。那时,佛如来会以专注的心,善巧地开示讲解,准确恰当地解答疑问,消除困惑。而你们却用外道理论来争辩,彼此矛盾,想要推翻正法,反而指责所问的问题不正确。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在修行时,明知佛陀如来及其弟子确实具有无上殊胜的功德,本应虔诚敬仰却未能做到。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不断增长的烦恼根源。
再有,尼拘陀,修行之人对于有益之事,有时会心生厌离;而对有害之事,反而不起厌离。你们若在这两种情况下,对有害之事不生厌离。尼拘陀,这就是你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如果生起傲慢之相,表现出我能修行的态度。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根源。
再有,尼拘陀!你们修行时,若得到美味饮食,沉迷其滋味,就会产生分别心:'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不喜欢。喜欢的我就接受。'由此产生执着,随之生起贪染,因贪染而掩盖过失,所以殊胜智慧无法显现。对其余不喜欢的饮食,仍然贪恋不舍,勉强放弃。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根源。
另外,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在僻静处端正坐好,保持安静。如果有人来问:你们明白什么法?不明白什么法?你们却在明白的地方说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说懂。像这样种种表现,都自称是正确的知见,实际上是在说谎。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不断增长的烦恼。
尼拘陀,你们在修行时,常常生起愤怒和怨恨。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在修行中处处不知羞耻。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还有,尼拘陀!你们在修行时,常常生起懈怠和低劣的精进心。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再有,尼拘陀!你们在修行时,常常失去正念,缺乏正确的觉知。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根源。
再者,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心念散乱,诸根衰弱。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还有,尼拘陀!你们的修行,产生于伤害他人之心,固执己见,不求解脱,一味自我执着,对于这些法门,确实生起贪取执著。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的修行中,邪见根深蒂固,行为颠倒错乱。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在修行时,将无边无际的境界误认为有限,由此产生的见解也是如此。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根源。
还有,尼拘陀啊!你们在修行时,常常生起贪爱和嗔恨之心。尼拘陀啊!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根源。
还有,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在一切行为中愚昧迟钝。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增长的原因。
再者,尼拘陀!你们修行时,不能倾听接受教诲,如同聋者一般无声无息,又像哑羊一样无法表达。尼拘陀!这正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根源。
再者,尼拘陀,你们修行时,喜欢造作罪业,又喜欢亲近造作罪业的人,被恶友所束缚和控制。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中烦恼不断增长的原因。
尼拘陀,还有一点。你们修行时生起傲慢心,自以为有所成就。没有看见的以为看见,没有做到的以为做到,没有得到的以为得到,不知道的以为知道,没有证悟的以为证悟。尼拘陀,这就是你们修行时增长的烦恼。尼拘陀,你怎么想?像上面说的这些烦恼法门,修行的人是不是都具备这些情况?
尼拘陀婆罗门对佛陀说:瞿昙沙门!难道只有一类修行者具有这些烦恼?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很多。
佛陀对尼拘陀婆罗门说道:正如我先前所说,你们修行是为了彰显修行的功业。因为我已经成就了这样的修行,所以让那些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等人都来尊重恭敬,供养于我。尼拘陀!如果你们也像这样为了彰显修行的功业,让国王、大臣等人恭敬供养,甚至生起傲慢心。认为自己有所得,没有见到的说见到了,没有做到的说做到了,不知道的说知道了,没有得到说得到了,没有证悟说证悟了。像这些情况,都是不清净的,全都伴随着烦恼增长,应当知道这些都是属于染污的部分。尼拘陀!你怎么想呢?像我刚才所说的这些事,这样的修行,能说是得到了出离的清净吗?能得到最上等的洁白吗?能得到真实吗?能在清净真实中安住吗?
尼拘陀婆罗门对佛陀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瞿昙沙门!像我们这样的人,这样修行,就能获得解脱清净,就能达到最上等的纯洁,就能证得真实,就能安住在清净真实的境界中。
佛陀告诉尼拘陀梵志说:我现在为你如实说明。你刚才问我:沙门瞿昙!在佛法戒律中,修行什么法门能让修习声闻乘的人到达安稳之地,使内心平静,成就清净梵行?这样的提问确实切中要害。要知道声闻乘的安住处,是最上乘中最殊胜的,极为崇高卓越,是一切圣者安住的境界。
当时,所有梵志都齐声赞叹:真是奇妙啊!真是奇妙啊!沙门瞿昙的教法中,所作所为都如此清净安宁。
这时,和合长者听完这番话,知道在场的婆罗门众人对佛陀世尊稍有敬仰之心,就对尼拘陀婆罗门说:尼拘陀,你刚才说要和佛陀世尊辩论,建立最高真理。你提出一个问题来考问他,应当是我方获胜,他必定落败,就像敲打空瓶一样容易打破。你现在为什么不发问呢?
佛对尼拘陀梵志说:你觉得呢?你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吗?
尼拘陀婆罗门对佛陀说:瞿昙沙门,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佛对尼拘陀梵志说:尼拘陀,你难道没有听过古代先辈智者说过吗?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也像你们现在这样,聚在一起大声谈论各种话题,比如国王的话题、战争的话题、盗贼的话题、衣服的话题、食物的话题、妇女的话题、酒的话题、邪见的话题、杂乱的话题,甚至关于大海的话题等等。尼拘陀,你可曾听过古代先辈说过,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像我如今这样,在旷野中静坐安住,远离喧嚣,断绝人迹,寂静守护这种境界。身体安住一处,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按照应有的方式修行呢?
尼拘陀婆罗门对佛陀说:确实如此,乔达摩。我也曾听古时年高德劭的智者先辈们说过,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聚会时高声谈论。他们不会讨论国王战争盗贼、衣服饮食妇女、酒类邪见杂事,乃至海洋等种种话题。我听古德们说,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正如你现在这样,在旷野中静坐安住,远离喧嚣,断绝人迹,寂然守护此相。身心安住一处,意念不散乱,专注一境,如理而行。
佛陀对尼拘陀梵志说:尼拘陀!你们从前听古师说法时,难道不曾这样想过:那些佛陀世尊,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机说法,自己觉悟之后,又为他人宣说觉悟之法;自己解脱之后,又为他人宣说解脱之法;自己获得安稳之后,又为他人宣说安稳之法;自己证得涅槃之后,又为他人宣说涅槃之法。尼拘陀!你们那时却反过来说:沙门瞿昙这样讲,是在对师门教法的事业妄加分别。又说:沙门瞿昙这样讲,是在对寂静修持的事业妄加分别。又说:沙门瞿昙这样讲,尼拘陀的师门教法中,罪恶不善之法有所聚集。又说:沙门瞿昙这样讲,尼拘陀的师门教法中,多种善法有所散失。又说:沙门瞿昙这样讲,是为了显示那些因缘之事。诸如此类的种种言论,都不应当这样看待。
尼拘陀!为什么不应这样看呢?因为那些老师的教法、他们的行为,乃至他们所依据的因缘事物,全都不同。尼拘陀!因此,我不谈论那些老师的教法事业,也不谈论他们寂静修持的事业,既不谈论他们的教法中聚集了哪些罪业与不善法,也不谈论他们的教法中散失了哪些善法,更不想谈论那些因缘事物。
尼拘陀,我常这样说:正直的人不谄媚不弯曲,也不虚假欺骗,真正修行的人,我就为他们说法开示,随其根器教导。这样的正直之人,依照我的正确教导,在七年或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两年、一年中,一心不乱,远离烦恼,清净身心,专注追求。我说这样的人,能见法知法,超越初果二果,直接证得第三阿那含果,成为有余依的圣者。
此外,尼拘陀,我常说:若有正直之士,不谄媚不弯曲,亦不虚伪欺诳,真实修行者,我便为他宣说教法,应机开导。使那正直之士,依照我所宣说与教导,在七个月、或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乃至半个月中,一心不乱,远离种种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追求。我说此人,便能见法知法,超越初果二果,直接证入第三有剩余依的阿那含果位。
另外,尼拘陀!我常常这样说:如果有正直的人,不谄媚不歪曲,也不虚伪欺诳,真正修行的人,我就会为他们说法教导,适时开导。让这些正直的人,按照我正确的说法和教导,在七天之内,或者六天、五天、四天、三天、两天、一天、半天,乃至饭前饭后,始终心不散乱,远离烦恼,清净身心,专心追求。我说这样的人,能够见法知法,超越初果和二果,直接证入第三果阿那含的有余依位。
那时,世尊说完这些话后,在场的婆罗门众人业障深重,完全不能领悟,身心困惑迷乱,陷入昏沉愚昧。他们平日善于辩论的才能此时无法施展,只能低头沉默,忧愁地呆坐着。当时,世尊知道这个情况后,转头对和合长者说:长者,这些人实在是愚痴之人。他们既遮蔽了所见所闻,又断绝了言语交流,就像有人用东西堵住自己的嘴。他们的罪业污垢如此深重,这是大魔的作为。这些人不能向如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沙门啊,在你的教法中,修行什么法门,能让修习声闻乘的人到达安稳之地,止息内心的波动,实践清净的梵行?
那时,世尊为和合长者随顺根机说法,开示教导使他欢喜受益后,身体放出广大炽盛的光明,遍照十方。随后在法会中腾身而起,返回迦兰陀竹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