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大唐中原關輔戒壇儀

余以乾封二年二月八日,創築戒壇,四方嶽瀆沙門尋聲遠集者二十餘人。至於夏初,眾侶更集,載受具戒,多是遠人,京寺同學,咸來觀化。余以法利希行,恐有乖忤;和悅上下,務成為先。有京師西明寺真懿律師,今之律匠也,彭享勇銳,最所忌情,恐東迴左繞,傷俗之行事也。余諭之曰:「律師勿見東迴左繞以為非法耶!此天常之大理也。人惑左右,習俗罕分,深願體之,勿慮非咎。」便答余云:「此不敢怪也。吾昔見大莊嚴寺大德恭禪師若行道時,必東迴北轉,此為右繞。」彼告吾云:「子不見俗中城門耶,東入西出,咸言左出右入也。」如是云云。
我在乾封二年二月初八日创建戒坛,四方僧众闻讯前来聚集的有二十多人。到了夏初,更多同修陆续到来受具足戒,大多是远方来的僧人,京城寺院的同学也都来观摩法化。我因佛法利益珍贵难得,担心有所违失;所以上下和悦相处,以成就法事为首要。有位京城西明寺的真懿律师,是当今律宗大德,性格刚直严厉,最忌讳仪轨差错,担心东回左绕的做法会违背世俗常规。我开导他说:律师不要认为东回左绕不合戒律啊!这是天地自然之理。世人迷惑左右方向,习俗难以分辨,恳请体察实情,不必担心过错。他便回答我说:这倒不敢责怪。我从前见大庄严寺的恭禅师行法事时,必定东回北转,这就是右绕。他告诉我说:您没看见世俗城门吗?东门进西门出,都说是左出右入。如此这般说道。
行事之家,觀時制度,餘方不為清淨,則不行之。余七十暮年,脚疾摧朽,顧求法者,不遠關山。今秋氣已清,客心飛舉,將事終天之別,必爽載面之期,力疾集之,用為送終之贈也。言此飲淚,窮獨可悲。乾封二年二月十四日,於清官結大界淨地,并出淨厨誥。
修行之人应当观察时节因缘来制定规矩,其他地方的作法若不够清净,就不去实行。我如今七十高龄,脚病缠身,形骸衰朽,但看到求法之人不远万里而来。此时秋高气爽,求法者心意飞扬,想到即将永别,必定难以再会,便强撑病体编集此书,作为临终赠礼。说到这里不禁泪下,孤苦伶仃实在可悲。乾封二年二月十四日,在清官结界净地,并颁布净厨规约。

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吾祖之道,猶羲和昇於隅夷,則何物不明矣!幸於早年尋師問津,探賾其奧旨,時為節度僧道,而傳演之道難矣。遂守愚於開元昭慶,會證悟依止,重築戒壇,忝預校量制度。壇將成,因思吾祖戒壇圖經,真悟記主雖曾鏤板,緣兵火煨燼,深慮湮沒其道,遂遍募同袍,仍將舊本校刻流通,永彰不朽,使末代知壇制之殊勝耳。
我们祖师的道法,就像羲和从东方升起,还有什么事物不能照亮呢!我有幸在年轻时寻访明师求教,探寻其中深奥的宗旨,当时担任节度僧道一职,但要将佛法传承弘扬确实困难。于是我在开元昭庆寺默默修行,遇到证悟的师父依止修学,重新修建戒坛,惭愧地参与了规制设计。戒坛即将建成时,想到我们祖师的戒坛图经,虽然真悟记主曾经刻版流传,但因战火焚毁,深恐此法失传,便广泛召集同道,依据旧本重新校勘刻印流通,使之永远彰显不灭,让后世知晓戒坛制度的殊胜之处。
旹紹興二十二年十二月朔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
臥龍景德院住持比丘(惟定)
卧龙景德院住持比丘惟定题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