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菩薩本業經
十地品第三
於是忍世界百億天帝釋,皆於忉利紫紺殿上,化作七寶師子之座,施交露帳,席以綵縶已,各稽首請佛。佛意悉知,即為分身,遍諸釋殿,一一佛者,從眾菩薩,一切天帝,莫不悅豫;其下百億小國,續自見佛,如故不減。時十方剎,復來雲集,法意菩薩、首意菩薩、賢意菩薩、勤意菩薩,思意、知意、審意、專意、重意、盡意菩薩等,各從十方,與無數上人俱來,稽首佛足坐一面蓮華上。法意菩薩即如其像,正坐定意,入於無量會見三昧,悉見十方無數諸佛,各伸右手摩其頭,俱言:「善哉!法意!菩薩勇健,乃得是定,十方如來,及釋迦牟尼佛,已皆拜汝成立功德,修微妙辯,知空無著行,究暢法要,通諸佛語,知眾生意。汝行已備,得佛不久,今使汝說菩薩十住,令諸學者普知所行。」
这时,忍世界的百亿天帝释都在忉利天的紫绀殿上变化出七宝狮子座,铺设交露帐幔,用彩色丝绳编织的席子铺设完毕后,各自叩首礼请佛陀。佛陀心知他们的意愿,立即分身显现,遍布所有天帝释的宫殿。每一尊佛陀都有众多菩萨随行,一切天帝无不欢喜。下方百亿小国的人也都相继见到佛陀,景象如初不曾减少。
当时,十方世界的菩萨又纷纷云集而来,法意菩萨、首意菩萨、贤意菩萨、勤意菩萨、思意菩萨、知意菩萨、审意菩萨、专意菩萨、重意菩萨、尽意菩萨等,各自从十方世界带领无数修行人一同前来,顶礼佛足后坐在一侧的莲花座上。法意菩萨随即端正坐姿,定心入于无量会见的禅定境界,完全见到十方无数诸佛各自伸出右手抚摸他的头顶,一齐说道:“善哉!法意!菩萨勇猛精进,方能证得此定。十方如来及释迦牟尼佛都已认可你成就的功德,修得微妙辩才,了悟空性无执之行,通达佛法要旨,精通诸佛语言,知晓众生心意。你的修行已经圆满,不久将成佛。现在请你宣说菩萨十住法门,令所有修行者普遍了知所应修持的次第。”
於是法意菩薩,得佛辯辭,明哲至真,不忘不難,從定意覺而言曰:「諸族姓子!欲求佛者,有十地住,往古來今,皆由此成,眾祐所歎,是合無量,具陳演說,如佛所言。何等為十?第一發意,第二治地,第三應行,第四生貴,第五修成,第六行登,第七不退,第八童真,第九了生,第十補處。
这时,法意菩萨获得佛陀的辩才智慧,明达真理,心念坚固无碍,从禅定中觉醒后说道:诸位善男子!若想证得佛果,需经历十种修行境界。过去未来一切成就者,皆由此途径达成,为诸佛所赞叹。此法门广大无边,现依佛陀教言完整宣说。何为十地?第一发心住,第二治地住,第三修行住,第四生贵住,第五具足住,第六正心住,第七不退住,第八童真住,第九法王子住,第十灌顶住。
「何謂發意?菩薩法住,有十事,謂初見佛,十功德起:一見佛端正,二身色相具,三神足現化,四道德深奧,五儀法無比,六謂知人意,七出經教明,八所言諦解,九見生死苦,十體樂佛法,稍稍開解,便發道意。欲曉了佛十力之智,其學有十:當知禮事諸佛,當曉說菩薩德,當諦了生死本,當願修貴治福,當令行勝三界,當學諸佛功德業,當求更見諸佛,當習行諸深三昧,當悲念諸罪苦人,當從生死輪還,是為上頭初發意之地。
什么是发心?菩萨修行有十个要点,最初见佛时生起十种功德:一、见佛陀相貌庄严;二、见佛身金色圆满具足;三、见佛神通自在显现;四、领受佛法深奥智慧;五、敬仰佛陀无上威仪;六、感知众生心意所念;七、听闻佛经教理分明;八、深信佛语真实不虚;九、观见生死轮回之苦;十、体悟佛法究竟安乐。由此逐渐开悟,便发起求道之心。
想要通达佛陀十力的智慧,应当修学十种法门:一、恭敬礼拜诸佛;二、善说菩萨功德;三、彻知生死根源;四、发愿广修福德;五、超越三界束缚;六、勤学诸佛功德;七、祈愿值遇诸佛;八、修习甚深禅定;九、悲悯罪苦众生;十、超越生死轮回。这便是最初发起菩提心的根本。
「何謂治地?菩薩法住,有十事,以次學:一念人善,二淨潔心,三柔軟意,四安靜志,五常布施,六行慈愛,七利天下,八助平均,九視彼如己,十敬人如師。復有十學:當多諷經,當遠鄉土,當近明師,當學善言,當知時,當精進,當入要,當曉行,當不忘,當安志,是為次第治地之行。
什么是修治心地?菩萨修行有十个步骤,按顺序学习:一是常念他人善行,二是保持清净心,三是培养柔和心念,四是安定心志,五是恒常布施,六是实践慈爱,七是利益众生,八是促进平等,九是视他人如自己,十是敬重他人如师长。还有十种修学:应当多诵经典,应当远离故乡,应当亲近明师,应当学习善言,应当知晓时机,应当精进修行,应当掌握要领,应当明白修行,应当不忘教诲,应当安定心志,这就是依次修治心地的法门。
「何謂應行?菩薩法住,有十事,入如經:一見無常,二見生苦,三見行空,四見非身,五見無主,六無所貪,七無所著,八無為,九無欲,十無求。復有十學:當念人,當念剎,當念法,當念地種,當念水種,當念火種,當念風種,當念欲界,當念色界,當念無色界,心無戀慕,是為分別應行之地。
什么是应行?菩萨安住于法,有十种修行方法,如经中所说:一是观无常,二是观生苦,三是观行为空,四是观无身,五是观无主,六是无贪,七是无执,八是无为,九是无欲,十是无求。还有十种修学:应念众生,应念国土,应念佛法,应念地大,应念水大,应念火大,应念风大,应念欲界,应念色界,应念无色界,心无贪恋,这就是分别应行的境界。
「何謂生貴?菩薩法住,有十事,隨佛行:一不還邪道,二專心向佛,三思惟法意,四觀功德行,五見人如化,六見剎如夢,七見殃福空,八見諸法如幻,九苦樂無異,十解泥洹淨。復有十學:當知思念,去佛意空,來佛意空,今佛意空,去佛法淨,來佛法淨,今佛法淨,去佛自然,來佛自然,今佛自然,諸佛興等,皆無所異,是為平等生貴之地。
什么是生贵?菩萨法住有十件事,随顺佛的行持:一不退回邪道,二专心向佛,三思惟法义,四观察功德行,五见人如幻化,六见国土如梦境,七见祸福皆空,八见诸法如幻,九苦乐无差别,十了悟涅槃清净。还有十种修学:应知思念,过去佛意空,未来佛意空,现在佛意空,过去佛法净,未来佛法净,现在佛法净,过去佛本然,未来佛本然,现在佛本然,诸佛兴起平等,皆无差别,这就是平等生贵之地。
「何謂修成?菩薩法住,有十事,行濟人:一為人方便,二令人安隱,三賑救天下人,四慈念一切,五悲傷眾生,六令人歡喜,七護視人物,八勸令隨道,九為現清淨,十令得泥洹。復有十學:當知眾生,無有要,無有種,無有數,無有造,無有正,不可思,不可稱,不可度,不可具說,為一切空,是為聖行修成之地。
什么是修行成就?菩萨安住于佛法中,有十种利益众生的行为:一是为人提供方便,二是使人心安,三是救济天下人,四是对一切众生心怀慈爱,五是为众生苦难而悲伤,六是让人心生欢喜,七是保护关照人与物,八是劝导人遵循正道,九是展现清净境界,十是使人达到涅槃。还有十种修学:应当明白众生没有固定本质,没有固定类别,没有固定数量,没有造作,没有永恒不变,无法用思维理解,无法用言语称述,无法用尺度衡量,无法完全描述,一切皆空,这才是圣者修行成就的境界。
「何謂行登?菩薩法住,有十事,度輒成:一聞稱佛譏佛心無異,二聞譽法毀法心無異,三聞菩薩善菩薩惡心無異,四聞人相評論心無異,五聞人眾人寡心無異,六聞經多經少心無異,七聞生苦生樂心無異,八聞人難度人易度心無異,九聞法興法衰心無異,十遭有道遭無道心無異。復有十學:心無想,不受想,不計身,無我所,無有見,無有主,無有受,為如化,為不成,無所有,是為盡信行登之地。
什么是修行成就?菩萨安住于佛法时,有十种境界能圆满度化众生:
一是听到赞叹佛或诽谤佛时心无分别;
二是听到称颂佛法或诋毁佛法时心无动摇;
三是听到菩萨行善或作恶时心无差别;
四是听到他人是非评价时心无波动;
五是面对众人或独处时心无增减;
六是听闻经典多或少时心无取舍;
七是经历苦难或安乐时心无执着;
八是遇到难化或易化众生时心无分别;
九是见佛法兴盛或衰微时心无增减;
十是身处有道或无道环境时心无动摇。
另有十种修学要义:
心不执着相,不贪受念想,不计较身体,无自我所有,
不固执己见,不主宰控制,不贪取领受,观一切如幻,
知诸法无成,证万法皆空——这便是究竟信解、修行成就的境界。
「何謂不退轉?菩薩法住,有十事,志牢強:一言有佛無佛不退轉,二言有法無法不退轉,三言有菩薩無菩薩不退轉,四言有求佛無求佛不退轉,五有得佛無得佛不退轉,六曰古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七今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八後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九言三塗同三塗異不退轉,十言佛智有盡佛智無盡不退轉。復有十學:開微慧入大智,開大智入微慧,現一法入眾經,現眾經入一法,解眾生入空要,解空要入眾生,釋有想入寂定,釋寂定入有想,說少淨入多想,說多想入少淨,是為轉進不退之地。
什么是不可退转的境界?菩萨安住于佛法时,有十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是不论佛在世或不在世都心志坚定;二是不论佛法存在或不存在都心志坚定;三是不论菩萨存在或不存在都心志坚定;四是不论追求成佛或不追求成佛都心志坚定;五是不论能否成佛都心志坚定;六是无论古代有无圣道都心志坚定;七是无论现在有无圣道都心志坚定;八是无论未来有无圣道都心志坚定;九是无论三途相同或不同都心志坚定;十是无论佛智有穷尽或无穷尽都心志坚定。还有十种修学方法:从细微智慧契入广大智慧,从广大智慧回归细微智慧;从一法通达众多经典,从众多经典融会一法;从众生现象了悟空性真谛,从空性真谛洞察众生现象;从有相思维进入寂静禅定,从寂静禅定生起有相思维;从少量清净观修培养广大清净观,从广大清净观回归少量清净观。这就是不断精进、永不退转的境界。
「何謂童真?菩薩法住,有十事,隨所入:一身口意不犯,二一切無瑕疵,三志壹在所生,四見人知內慈,五知人心所信,六知人意所解,七不受彼雜想,八知諸剎成敗,九神足疾遍到十方,十周滿持諸法。復有十事:學知佛世界,學如佛智能,學現佛神足行,學莊嚴諸佛剎,學遍遊諸國土,學法答眾問,學化無不現,學佛聲出諸法,學轉頃匝十方,學作一念見無數佛,是為清淨童真之地。
「何謂了生?菩薩法住,有十事,受慧見:一知一切生何道,二知眾生所習縛,三知人本所更來,四知人所行殃福之報,五知人受行何法,六知人心所入好惡,七知人意念若干變,八知十方國清濁,九知三塗無量慧,十知諦要說如應。復有十事:學法王正行,學法王禮儀,學法王興立,學法王出入,學法王周旋,學法王威嚴,學法王坐起,學法王教令,學法王拜人,學法王巡行剎土,是為受決了生之地。
什么是了悟生命?菩萨安住于佛法,有十种智慧见解:一是知道一切众生投生何道,二是知道众生的习气束缚,三是知道人过去世的经历,四是知道人所行善恶的果报,五是知道人修持何种法门,六是知道人心的好恶倾向,七是知道人的意念变化多端,八是知道十方世界的清净与污浊,九是知道三恶道的无量智慧,十是知道根据实相恰当地说法。还有十种修行:学习法王的正行,学习法王的礼仪,学习法王的建立事业,学习法王的进退举止,学习法王的周旋应对,学习法王的威严气度,学习法王的坐卧起居,学习法王的教化号令,学习法王的礼敬他人,学习法王的巡行国土,这就是获得授记、了悟生命的境界。
「何謂補處?菩薩法住,有十事,智難及:一當念感動無數國,二當為無數國現明,三當為無數國立法,四當為開度無數國,五當利安無數國,六當聲曉無數人,七當觀察知眾生意,八當知眾生無極念,九當令無數人入法,十以次第現人慧了。生所不能及補處者十:不能知其身事志行,神足定念,達古知今,見後明處,及修剎法,聖意之事,補處所欲。又有十事:學佛三塗無際之慧,學具足諸佛法,學法法無所著,學諸佛無底藏,學神智成其剎,學光明照十方,學佛定感動諸國,學權道隨意化,學遍教令成就,學合會轉法輪。所以學者,欲一切知,已一切敏,無所復學,是名為補處。從十十法成,現世得紹代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度脫天下。」
佛言:「善哉,善哉!法意菩薩,可謂佛子。一切十方去來現佛,皆由此興,是法無際,所照無量,度人無極,智心無盡。」
佛說是已,皆大歡喜,為佛作禮。
佛陀说完这些后,大家都非常欢喜,向佛陀行礼致敬。
佛說菩薩本業經
CBETA 编码:T028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