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四十二章經
佛教西來玄化應運略錄
宋正議大夫安國軍節度使開國侯程輝編
准《五分律》說:釋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維羅城剎帝利家。父名白淨飯王,母號摩耶,右脇而生,紫磨金色。不紹王位,十九踰城,至雪山中,六年苦行,日食麻麥。又至象頭山,學不用處定,三年知非,遂捨。又至欝頭藍,學非想定,三年知非,亦捨。即以無心意而受行,悉摧伏諸外道。世尊時年三十,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等正覺。於鹿野苑中,度憍陳如等五人,為教興之始也。
根据《五分律》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城的刹帝利家族。父亲名叫净饭王,母亲名为摩耶夫人。他从母亲右胁降生,全身呈现紫磨真金色。他未继承王位,十九岁时翻越城墙出家,前往雪山修习苦行六年,每日仅食麻和麦。后来他又到象头山,修习无所有处定,三年后明白此法不究竟,于是放弃。接着又到郁头蓝处,修习非想非非想定,三年后知道这也不究竟,同样舍弃。最终以无念无住之心修行,彻底降伏了所有外道。世尊当时三十岁,在二月八日黎明明星出现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在鹿野苑度化了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这是佛教兴起的开端。
又准《周書異記》說: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有光來照殿前。王問太史蘇由,對曰:「西方當有大聖人生,後一千年教流此土。」至後漢孝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赫奕如日,來詣殿前曰:「聲教流傳此土。」帝旦集群臣,令占所夢。時,通人傅毅對曰:「臣覽《周書異記》云:西方有大聖人出世,滅後千載,當有聲教流傳此土。陛下所夢將必是乎。」帝遂遣王遵等一十八人,西訪佛法。至月氏國,遇摩騰、竺法蘭二菩薩,將白㲲上畫釋迦像及《四十二章經》一卷,載以白馬,同回洛陽。時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三十日也。因以騰、蘭譯經之所名白馬寺。後六年,摧伏異道,二菩薩踊身虛空,為王說偈曰:
根据《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有光芒照耀宫殿前方。昭王询问太史苏由,苏由回答说:"西方将有一位大圣人诞生,一千年后他的教法将流传到中土。"到了东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明帝夜间梦见一位金人,身高一丈六尺,光明如日,来到殿前说:"我的教法将传播至此地。"明帝清晨召集大臣,命他们解梦。当时博学的傅毅回答说:"臣查阅《周书异记》记载:西方有大圣人出世,灭度千年后,其教法当传入中土。陛下所梦想必就是此事。"明帝于是派遣王遵等十八人西行求法。到达月氏国时,遇见摩腾、竺法兰两位菩萨,他们带着绘有释迦像的白布和一卷《四十二章经》,用白马驮载,一同返回洛阳。时为永平十年丁卯岁十二月三十日。因此将摩腾、法兰翻译佛经的场所命名为白马寺。六年后,两位菩萨降伏外道,腾身虚空,为明帝说偈言道:
「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納,丘無嵩岳榮。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群生。」
狐狸并非狮子的同类, 油灯比不上日月的光明; 池塘无法容纳大海的浩瀚, 土丘难及嵩山的崇高。 佛法的云朵遍布世间, 佛法的甘霖滋润众生; 展现玄妙稀有之境界, 处处度化一切有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