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四十二章經
小路幽静长满青苔,每次登临总不免徘徊。莫再提青牛西出函谷的传说,且看白马驮经自天竺而来。辨明是非须经烈火验证,分清真伪要筑高台评判。春风也知清扫污秽,将往日道教的浮灰尽数吹散。
这座台位于洛阳。所谓台,就是坛。考证这个焚烧佛经进行辩论的坛,是东汉明帝所建。原来这部《四十二章经》的传入都有来历:永平七年,明帝夜里梦见一位通体金色、颈放日光的人从天而降来到殿前。次日召集群臣询问,有位博学之士傅毅解梦说:臣听说西域有位得道者,称为佛陀。经典记载他能飞行,具备六种神通。这个梦正应验了此事。明帝醒悟后大喜,立即派遣羽林郎蔡愔、博士秦景、王遵等十二人,朝着葱岭方向去西域寻访佛法。行至中途的月氏国时,众人惊讶地遇见了两位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剃发出家身着袈裟,骑着白马,携带着释迦牟尼佛像、白毡佛画和这部《四十二章经》返回汉朝,时值永平十年。明帝亲自出迎,命令鸿胪寺以国礼接待。又下诏在清凉台绘制释迦牟尼顶相,并修建白马寺。请两位尊者住寺,为明帝说法到冬季。
正逢元旦,五岳道士前来朝贺时,道士褚善信、费叔才等六百九十人私下议论说:皇帝抛弃我们道教,反而去求胡人的佛教。于是率领众人带着道教经书上表,请求与佛教比试真伪。明帝便下诏尚书令宋庠,安排他们在长乐宫前宣布:道士与僧人于元宵节齐集白马寺南门外,设立两坛进行比试。
西坛焚烧六百余卷道经,顷刻烧尽,只有《老子道经》一卷是真本,其余都是杜光庭所撰,如今称为杜撰。明帝观看东坛的佛像和《四十二章经》,火烧不坏,只见五色神光闪耀,天上降下宝花,天乐自然鸣响,不禁感叹前所未见。明帝与群臣都欢喜赞叹。太傅张衍对道士们说:既然比试没有灵验,就该皈依佛法。道士褚善信、费叔才等人深感惭愧,都愤懑自尽。其余吕惠通等六百二十人,都抛弃道冠法服,皈依佛门出家。从此佛教广为流传,各州县建寺敬僧。
最初从这部《四十二章经》开始,后人陆续取来五千余卷佛经,至今在世间、三界之中愈发显扬,使一切有情众生蒙受恩德,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