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無垢稱經
說無垢稱經卷第五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香臺佛品第十
時舍利子作是思惟:「食時將至,此摩訶薩說法未起,我等聲聞及諸菩薩當於何食?」
这时舍利弗心中想道:吃饭时间快到了,这位大菩萨说法还没结束,我们这些声闻和菩萨们该去哪里吃饭呢?
時無垢稱知彼思惟便告之曰:「大德!如來為諸聲聞說八解脫,仁者已住,勿以財食染污其心而聞正法。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皆得未曾有食。」
那时,无垢称知道他的想法,就对他说:大德,如来为众声闻讲解八解脱法门,您已经安住其中,不要被财物饮食污染了心而听闻正法。如果想进食,请稍等片刻,我会让大家得到从未有过的美食。
時無垢稱便入如是微妙寂定,發起如是殊勝神通,示諸菩薩、大聲聞眾,上方界分去此佛土過四十二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有佛世界名一切妙香,其中有佛號最上香臺,今現在彼安隱住持。彼世界中有妙香氣,比餘十方一切佛土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有諸樹皆出妙香,普薰方域一切周滿。彼中無有二乘之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而彼如來為其說法。彼世界中一切臺觀、宮殿、經行、園林、衣服皆是種種妙香所成。彼佛世尊及菩薩眾所食香氣微妙第一,普薰十方無量佛土。
当时,无垢称便进入这样微妙的禅定,展现出如此殊胜的神通,向众菩萨和大比丘们显示:在上方世界,距离这里经过四十二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土之外,有一个名为一切妙香的佛国。那里有一尊佛,名号最上香台,如今正在那里安稳地住持。那个世界中充满美妙的香气,比起其他十方一切佛土中人和天人的香气,最为第一。那里的树木都散发出妙香,普遍熏染整个国土。那里没有声闻、缘觉二乘的名号,只有清净的大菩萨众,而那尊如来正在为他们说法。那个世界里的一切楼台、宫殿、经行处、园林、衣服都是由种种妙香所成。那尊佛世尊及菩萨众所食用的香气微妙第一,普遍熏染十方无量佛土。
時彼如來與諸菩薩方共坐食,彼有天子名曰香嚴——已於大乘深心發趣——供養承事彼土如來及諸菩薩。
当时那位如来正与诸位菩萨一起坐着用餐。有一位名叫香严的天子——他已对大乘佛法生起深信并精进修习——恭敬供养并侍奉那方世界的如来和众位菩萨。
時此大眾一切皆覩彼界如來與諸菩薩方共坐食如是等事。
当时在场众人全都看见那方世界的如来和诸位菩萨正一同坐着进食等种种景象。
時無垢稱遍告一切菩薩眾言:「汝等大士誰能往彼取妙香食?」
这时无垢称对所有的菩萨们说:各位大士,谁能去那里取来美妙的香饭?
以妙吉祥威神力故,諸菩薩眾咸皆默然。
時無垢稱告妙吉祥:「汝今云何於此大眾而不加護,令其乃爾?」
妙吉祥言:「居士!汝今不應輕毀諸菩薩眾,如佛所言:『勿輕未學。』」
時無垢稱不起于床,居眾會前化作菩薩——身真金色,相好莊嚴,威德光明蔽於眾會——而告之曰:「汝善男子!宜往上方去此佛土過四十二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有佛世界名一切妙香,其中有佛號最上香臺,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汝往到彼頂禮佛足,應作是言:『於此下方有無垢稱,稽首雙足,敬問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康和、安樂住不?」遙心右繞多百千匝,頂禮雙足作如是言:「願得世尊所食之餘,當於下方堪忍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下劣欲樂有情當欣大慧,亦使如來無量功德名稱普聞。」』」
時化菩薩於眾會前上昇虛空——舉眾皆見——神通迅疾經須臾頃便到一切妙香世界,頂禮最上香臺佛足,又聞其言:「下方菩薩名無垢稱,稽首雙足,敬問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康和、安樂住不?』遙心右繞多百千匝,頂禮雙足作如是言:『願得世尊所食之餘,當於下方堪忍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下劣欲樂有情當欣大慧,亦使如來無量功德名稱普聞。』」
時彼上方菩薩眾會見化菩薩相好莊嚴,威德光明微妙殊勝,歎未曾有:「今此大士從何處來?堪忍世界為在何所?云何名為下劣欲樂?」尋問最上香臺如來:「唯願世尊為說斯事。」
佛告之曰:「諸善男子!於彼下方去此佛土過四十二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有佛世界名曰堪忍,其中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今現在彼安隱住持,居五濁世為諸下劣欲樂有情宣揚正法。彼有菩薩名無垢稱——已得安住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為諸菩薩開示妙法,遣化菩薩來至此間稱揚我身功德名號,并讚此土眾德莊嚴,令彼菩薩善根增進。」
彼菩薩眾咸作是言:「其德何如乃作是化,大神通力無畏若斯?」
彼佛告言:「諸善男子!是大菩薩成就殊勝大功德法,一剎那頃化作無量無邊菩薩,遍於十方一切國土,皆遣其往施作佛事,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於是,最上香臺如來以能流出眾妙香器盛諸妙香所薰之食,授無垢稱化菩薩手。時彼佛土有九百萬大菩薩僧同時舉聲請於彼佛:「我等欲與此化菩薩俱往下方堪忍世界,瞻仰釋迦牟尼如來,禮敬供事、聽聞正法,并欲瞻仰、禮敬供事彼無垢稱及諸菩薩,唯願世尊加護聽許。」
彼佛告曰:「諸善男子!汝便可往,今正是時。汝等皆應自攝身香入堪忍界,勿令彼諸有情醉悶放逸;汝等皆應自隱色相入堪忍界,勿令彼諸菩薩心生愧恥。汝等於彼堪忍世界勿生劣想而作障礙。所以者何?諸善男子!一切國土皆如虛空,諸佛、世尊為欲成熟諸有情故,隨諸有情所樂示現種種佛土——或染、或淨,無決定相——而諸佛土實皆清淨、無有差別。」
時化菩薩受滿食器,與九百萬諸菩薩僧,承彼佛威神及無垢稱力於彼界沒,經須臾頃至於此土無垢稱室欻然而現。
時無垢稱化九百萬師子之座——微妙莊嚴,與前所坐諸師子座都無有異——令諸菩薩皆坐其上。
時化菩薩以滿食器授無垢稱。如是食器妙香普薰廣嚴大城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妙香薰故,一切世界香氣芬馥。廣嚴大城諸婆羅門、長者、居士、人、非人等,聞是香氣得未曾有,驚歎無量,身心踊悅。
時此城中離呫毘王名為月蓋,與八萬四千離呫毘種,種種莊嚴,悉來入于無垢稱室,見此室中諸菩薩眾其數甚多、諸師子座高廣嚴飾,生大歡喜,歎未曾有,禮諸菩薩及大聲聞,却住一面。
時諸地神及虛空神,并欲色界諸天子眾,聞是妙香,各與眷屬無量百千,悉來入于無垢稱室。
時無垢稱便語尊者舍利子等諸大聲聞:「尊者可食如來所施甘露味食。如是食者,大悲所薰,勿以少分下劣心行而食此食;若如是食,定不能消。」
時眾會中有劣聲聞作如是念:「此食甚少,云何充足如是大眾?」
時化菩薩便告之言:「勿以汝等自少福慧測量如來無量福慧。所以者何?四大海水乍可有竭,是妙香食終無有盡。假使無量大千世界一切有情一一摶食,其食摶量等妙高山,如是摶食或經一劫、或一百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如是食者,是無盡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生。如來所食之餘,無量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經百千劫食此香食終不能盡。」於是大眾皆食此食悉得充滿而尚有餘。
時諸聲聞及諸菩薩并人天等一切眾會,食此食已其身安樂,譬如一切安樂莊嚴世界菩薩一切安樂之所住持,身諸毛孔皆出妙香;譬如一切妙香世界眾妙香樹常出無量種種妙香。
時無垢稱問彼上方諸來菩薩:「汝等知不?彼土如來於其世界為諸菩薩云何說法?」
彼諸菩薩咸共答言:「我土如來不為菩薩文詞說法,但以妙香令諸菩薩皆悉調伏。」
「彼諸菩薩各各安坐妙香樹下,諸妙香樹各各流出種種香氣,彼諸菩薩聞斯妙香便獲一切德莊嚴定,獲此定已即具一切菩薩功德。」
時彼上方諸來菩薩問無垢稱:「此土如來釋迦牟尼為諸有情云何說法?」
無垢稱曰:「此土有情一切剛強極難調化,如來還以種種能伏剛強語言而調化之。云何名為種種能伏剛強語言?謂為宣說此是地獄趣、此是傍生趣、此是餓鬼趣,此是無暇生、此是諸根缺,此是身惡行、是身惡行果,此是語惡行、是語惡行果,此是意惡行、是意惡行果,此是斷生命、是斷生命果,此是不與取、是不與取果,此是欲邪行、是欲邪行果,此是虛誑語、是虛誑語果,此是離間語、是離間語果,此是麁惡語、是麁惡語果,此是雜穢語、是雜穢語果,此是貪欲、是貪欲果,此是瞋恚、是瞋恚果,此是邪見、是邪見果,此是慳悋、是慳悋果,此是毀戒、是毀戒果,此是瞋恨、是瞋恨果,此是懈怠、是懈怠果,此是心亂、是心亂果,此是愚癡、是愚癡果,此受所學、此越所學,此持別解脫、此犯別解脫,此是應作、此非應作,此是瑜伽、此非瑜伽,此是永斷、此非永斷,此是障礙、此非障礙,此是犯罪、此是出罪,此是雜染、此是清淨,此是正道、此是邪道,此是善、此是惡,此是世間、此出世間,此是有罪、此是無罪,此是有漏、此是無漏,此是有為、此是無為,此是功德、此是過失,此是有苦、此是無苦,此是有樂、此是無樂,此可厭離、此可欣樂,此可棄捨、此可修習,此是生死、此是涅槃,如是等法有無量門。此土有情其心剛強,如來說此種種法門安住其心令其調伏。
「譬如象馬𢤱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此土剛強有情極難調化,如來方便以如是等苦切言詞慇懃誨喻,然後調伏趣入正法。」
時彼上方諸來菩薩聞是說已得未曾有,皆作是言:「甚奇,世尊釋迦牟尼能為難事,隱覆無量尊貴功德,示現如是調伏方便,成熟下劣貧匱有情,以種種門調伏攝益。是諸菩薩居此佛土亦能堪忍種種勞倦,成就最勝希有堅牢不可思議大悲精進,助揚如來無上正法,利樂如是難化有情。」
無垢稱言:「如是,大士!誠如所說。釋迦如來能為難事,隱覆無量尊貴功德,不憚劬勞,方便調伏如是剛強難化有情。諸菩薩眾生此佛土亦能堪忍種種勞倦,成就最勝希有堅牢不可思議大悲精進,助揚如來無上正法,利樂如是無量有情。
「大士當知:堪忍世界行菩薩行饒益有情經於一生,所得功德多於一切妙香世界百千大劫行菩薩行饒益有情所得功德。所以者何?堪忍世界略有十種修集善法,餘十方界清淨佛土之所無有。何等為十?一、以惠施攝諸貧窮,二、以淨戒攝諸毀禁,三、以忍辱攝諸瞋恚,四、以精進攝諸懈怠,五、以靜慮攝諸亂意,六、以勝慧攝諸愚癡,七、以說除八無暇法普攝一切無暇有情,八、以宣說大乘正法普攝一切樂小法者,九、以種種殊勝善根普攝未種諸善根者,十、以無上四種攝法恒常成熟一切有情,是為十種修集善法,此堪忍界悉皆具足,餘十方界清淨佛土之所無有。」
時彼佛土諸來菩薩復作是言:「堪忍世界諸菩薩眾成就幾法無毀無傷,從此命終生餘淨土?」
無垢稱言:「堪忍世界諸菩薩眾成就八法無毀無傷,從此命終生餘淨土。何等為八?一者、菩薩如是思惟:『我於有情應作善事,不應於彼希望善報。』二者、菩薩如是思惟:『我應代彼一切有情受諸苦惱,我之所有一切善根悉迴施與。』三者、菩薩如是思惟:『我應於彼一切有情其心平等,心無罣礙。』四者、菩薩如是思惟:『我應於彼一切有情摧伏憍慢,敬愛如佛。』五者、菩薩信解增上,於未聽受甚深經典暫得聽聞,無疑、無謗;六者、菩薩於他利養無嫉妬心、於己利養不生憍慢;七者、菩薩調伏自心,常省己過,不譏他犯;八者、菩薩恒無放逸於諸善法,常樂尋求精進修行菩提分法。堪忍世界諸菩薩眾若具成就如是八法無毀無傷,從此命終生餘淨土。」
其無垢稱與妙吉祥諸菩薩等於大眾中宣說種種微妙法時,百千眾生同發無上正等覺心、十千菩薩悉皆證得無生法忍。
CBETA 编码:T047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