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維摩詰經
注維摩詰經卷第一并序
《维摩诘不思议经》是一部穷究精微、通达变化、绝妙无比的经典。其义理深奥玄妙,无法用言语形象揣测;其境界超越三空,非声闻缘觉所能议论;它超然于万象之外,断绝一切分别心识,虽看似无为却无所不为,难以理解其所以然却能自然成就,这就是不思议。为什么呢?因为圣智虽无分别却能照见万物,法身无形却能随缘应现,妙理无言却遍布经典,神机无谋却与事相合,所以能普度众生、成就事业,利益天下而不着痕迹。而迷惑者见其智慧便以为是智,见其应化身便以为是身,见其经典便以为是言,见其变化便以为是权谋。然而究竟之道,怎能用形象、言语、权谋、智慧来局限其神妙境界呢?但众生沉迷,非言语不能开悟;大道不独行,需借人力弘扬。因此如来命文殊前往他方,召维摩来此国土,共聚毗耶离城,一同弘扬此法。此经主旨:统摄万行以权智为要,建立功德以六度为基,济度愚迷以慈悲为先,阐扬究竟以不二为门。这些教法都是不思议的根本。至于借座灯王佛、请饭香积国、手接三千世界、丈室包容万象,则是不思议的显现。然而玄妙之理难以开启,圣者应化各有不同。没有根本无法显现事相,没有事相无法彰显根本,根本与事相虽异,不思议之理却是一致,因此命侍者以此标立经名。
大秦天王苻坚才智超群,心性深远,独自领悟真谛,在日理万机中弘扬至高治道,于千年之后传布佛法教化。他常研习这部经典,视其为安顿心神之所;却遗憾支谶、竺法护的译本义理受文字所限,常忧虑玄妙佛法因翻译而湮没。北方佛法的气运,终将通达于世。弘始八年,岁星行至鹑火星次,苻坚特命大将军常山公、右将军安成侯率领一千二百名义学僧众,在长安大寺恭请鸠摩罗什法师重新翻译正本。罗什以超世胸怀冥合真如之境,既穷尽佛法奥义,又精通各地语言,当时手持梵本亲口宣译,僧俗众人恭敬虔诚,每句经文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务求传达圣意,译文简练而透彻,义理委婉而明晰,幽深玄远的言教由此显明。我资质愚钝,有幸参与听受,虽无参悟玄机之能,然略通文意,便将所闻注解成篇,仅记录师说而不妄自创作,愿后世贤者能与我们同闻此妙法。
维摩诘所说。
僧肇说:维摩诘,汉语称为净名,是一位证得法身的大菩萨。他善巧方便没有固定方式,隐藏和显现的踪迹各不相同,离开妙喜佛国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为了随顺世俗融入大众,通过共同的语言传播佛教真理,经常与宝积菩萨一起游化,成为护持佛法的伙伴。教化众生的因缘即将圆满,准备返回妙喜佛国时,想要彰显他的神奇德行来弘扬如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于是让宝积独自前往拜见释迦牟尼佛,自己则假装生病留下来,借此引发探病的因缘,开启精妙教法的开端。由于这些精妙的教法都来自他,所以说是他所说的。
竺道生说:维摩诘,汉语称为无垢称。他隐没在世俗欲望中却不被污染,清净的名声远播,所以得到这个称号。重视名称追求实质的人必定会看重他的说法。说法本来就是为了表达真实,重视它最终就能得到所求,因为这样的接近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过了佛陀的圣言。
经典。
僧肇说:经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过去和现在虽然不同,但觉悟之道从未改变,众多邪见不能破坏它,一切圣者不能改变它,所以称为永恒。
一种无法想象的解脱境界。
什法师说:此境界亦称为三昧,亦称为神足。或能令长短改变尺度,或使大小相互容纳,变化随心所欲,于诸法中得大自在,解脱无碍,故名为解脱。有此能者自然具足此能,众生无法测知其缘由,故称为不可思议。又可说法身大士心念一动即有感应,不必入禅定而后方能成就。心获得自在,不被无能所束缚,故称为解脱。若仅直接阐明诸法性空之理,则违背众生惯常认知,难以令人信受,故示现外境随心转变之相,阐明万物无固定体性,既无固定体性则其性本空。菩萨证得此无定之性,故能使外境随心转现,则不思议境界正是空性的明证。为彰显根本宗旨,故以此作为经题。
肇法师说:义理微妙深远,声闻缘觉二乘不能测度,故称不可思议。运用自在无碍,尘劳系缚不能拘限,故称解脱。此经从净土品开始,至法供养品终结,所述内容虽有不同,但皆彰显不可思议解脱之理,故以此统摄全经。前经以人名为题,此经以法义立名。以法义立名,旨在标示宗旨归趣;以人名为题,意在藉人弘传大道。
生法师说:无垢之称,或仅止于外相形迹,未必彻证心源,故再言其解脱,另立一名。不可思议有两种含义:一是理体本空,非迷惑妄情所能揣度;二是妙用神奇,非浅薄见识所能测量。若体悟空性真理,则能超脱思议之惑。迷惑既已超脱,则其作为自然难以测度。维摩诘居士现今动静之间皆显神奇妙用,必已解脱诸惑。解脱迷惑在于体悟空性,阐说空理正是其所实证,因此无垢之称真实可信。名相若有所印证,求道者必更精进。精进求法之人,何愁不能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