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論經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馬鳴菩薩造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前禮最勝尊,離欲邁三有,
亦敬一切智,甘露微妙法,
并及八輩眾,無垢清淨僧,
富那脇比丘,彌織諸論師,
薩婆室婆眾,牛王正道者,
是等諸論師,我等皆敬順。
我今當次說,顯示莊嚴論,
聞者得滿足,眾善從是生。
可歸不可歸,可供不可供,
於中善惡相,宜應分別說。
我先礼敬最尊贵的佛陀,超越欲望脱离三界; 也敬仰一切智者的甘露妙法, 以及八辈圣众——清净无染的僧团: 富那胁尊者、弥织等诸位论师, 萨婆室婆僧众,如牛王般的正行者。 这些大论师们,我们都至心尊崇。
现在我将依次阐释《庄严论》, 使听闻者获得满足,由此生起众善。 应归依与不应归依的, 应供养与不应供养的, 其中善恶差别相,应当详细分别说明。

(一)

說曰:我昔曾聞,乾陀羅國有商賈客,到摩突羅國。至彼國已,時彼國中有一佛塔,眾賈客中有一優婆塞,日至彼塔恭敬禮拜。向塔中路有諸婆羅門,見優婆塞禮拜佛塔皆共嗤笑。更於餘日天甚烝熱,此諸婆羅門等食訖遊行而自放散,或在路中、或立門側,有洗浴者、有塗香者,或行或坐。時優婆塞禮塔迴還,諸婆羅門見已喚言:「來優婆塞,就此坐。」語優婆塞言:「爾今云何不識知彼摩醯首羅、毘紐天等而為致敬,乃禮佛塔,得無煩耶?」時優婆塞即答之曰:「我知世尊功德少分,是故欽仰恭敬為禮。未知汝天有何道德,而欲令我向彼禮乎?」諸婆羅門聞是語已,瞋目呵叱:「愚癡之人!汝云何不知我天所有神德,而作是言?」諸婆羅門即說偈言:
据说:我从前听说,乾陀罗国有一群商人到摩突罗国做生意。到达该国后,那里有一座佛塔。商队中有一位优婆塞,每天都去那座塔恭敬礼拜。在通往佛塔的路上,有许多婆罗门看见优婆塞礼拜佛塔,都一起嘲笑他。后来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这些婆罗门吃完饭后四处闲逛消遣,有的在路上,有的站在门边,有的在洗澡,有的在涂香,有的走动,有的坐着。这时优婆塞礼拜完佛塔返回,婆罗门看见他就喊:“来,优婆塞,过来坐。”他们对优婆塞说:“你现在怎么不认识摩醯首罗、毗纽天等神明却向他们致敬,反倒去礼拜佛塔,难道不觉得麻烦吗?”优婆塞立刻回答说:“我只知道世尊的一点点功德,所以敬仰礼拜。不知道你们的天神有什么功德,竟想让我向他们行礼?”婆罗门听了这话,瞪眼呵斥:“愚痴的人!你怎么不知道我们天神的神圣功德,还说出这种话?”婆罗门随即说了一首偈:
「阿修羅城郭,高顯周三重,
懸處於虛空,男女悉充滿,
我天彎弓矢,遠中彼城郭,
一念盡燒滅,如火焚乾草。」
阿修罗的城池,高大显赫有三重城墙, 高悬在虚空之中,男女充满其中, 我天神弯弓射箭,远远命中那城池, 一念之间全部烧毁,如同烈火焚烧干草。
時優婆塞聞是偈已,大笑而言:「如斯之事吾之鄙薄,所不敬尚。」以偈答言:
当时在家居士听完这首偈颂,放声大笑说道:这样的事我实在看不上眼,心里并不敬重。也用偈颂回答道:
「命如葉上露,有生會當滅,
云何有智者,弓矢加殘害?」
生命如同叶上露珠,有生终将消逝, 为何明智之人,还要以弓箭施加残害?
時諸婆羅門等聞是偈已,咸共同聲呵優婆塞言:「是癡人,彼阿修羅有大勢力好為惡事,我天神德力能殺害,云何乃言非有智耶?」時優婆塞被呵責已,喟然長歎,而說偈言:
这时,众婆罗门听到这首偈颂后,齐声呵斥优婆塞说:你这愚痴之人,那阿修罗拥有强大力量,专做恶事,我们天神的威德之力能将其消灭,为何说他们没有智慧?优婆塞受到呵责后,长叹一声,说出偈言:
「美惡諦觀察,智者修善業,
能獲大果報,後則轉受樂,
云何於過惡,反生功德想?
邪見既增長,歎惡以為善,
以是惡業故,後獲大苦報。」
明智之人细察善恶,勤修善行获大福报,来世自得安乐。为何反将罪过视作功德?邪见滋长而赞恶为善,由此恶业必招未来剧苦。
諸婆羅門聞是語已,竪目舉手懍癘攘袂瞋忿戰動,而作是言:「汝甚愚癡,不吉之人,此等諸天不加恭敬而恭敬誰?」時優婆塞意志閑裕而語之言:「吾雖單獨,貴申道理,不應以力朋黨競說。」時優婆塞復說偈言:
那些婆罗门听到这话后,瞪大眼睛举起手臂,愤怒地卷起袖子,气得浑身发抖说道:你这愚痴不祥之人,不恭敬这些天神还能恭敬谁?这时优婆塞神情安详从容说道:我虽独自一人,但贵在申明正理,不该仗势结党争辩。随后优婆塞又说偈言:
「汝等所供養,兇惡好殘害,
汝若奉事彼,以為功德者,
亦應生恭敬,師子及虎狼,
觸惱生殘害,惡鬼羅剎等,
愚人以畏故,於彼生恭敬。
諸有智慧者,宜應深觀察,
若不為殘害,乃可生恭敬,
諸有功德者,終無殘害心。
修行諸惡者,無不壞殘害,
不能善分別,功德及過惡。
功德起惡心,過生功德想,
殘害逼迫者,凡愚增敬順,
於善功德者,反生輕賤心,
世間皆顛倒,不別可敬者。
乾陀羅生者,解知別善惡,
是故信如來,不敬自在天。」
你们所供养的, 凶残好杀生者, 若侍奉他们, 以为是功德, 那么也该恭敬, 狮子及虎狼, 它们伤人害命, 恶鬼罗刹等, 愚人因畏惧, 对它们生恭敬。 有智慧的人, 应当深观察, 若不行残害, 方可生恭敬。 具足功德者, 终无害他心, 常行诸恶者, 无不毁伤命。 不能善分别, 功德与过恶, 对功德生恶念, 对过恶反生敬。 残暴逼迫者, 凡愚反尊崇, 善德具足者, 却遭轻贱心。 世间皆颠倒, 不识应敬者, 乾陀罗所生, 能辨善与恶。 因此信如来, 不敬自在天。
彼時婆羅門聞是語已,即作是言:「咄乾陀羅!出何種姓、有何道德而名佛乎?」時優婆塞說偈答言:
那时婆罗门听完这话,立刻说道:咄,乾陀罗!你出身什么种姓、有什么德行,竟敢称为佛?当时优婆塞以偈颂回答道:
「出於釋氏宮,具足一切智,
眾過悉耘除,諸善皆普備,
於諸眾生中,未始不饒益,
覺了諸法相,一切悉明解,
如是之大仙,故稱號為佛。」
从释迦族王宫出家,圆满证得一切智慧, 所有过失尽皆断除,一切善法无不具足, 于诸众生恒常利益,从未间断救济度化, 彻悟诸法真实体性,通达一切甚深妙理, 如此无上大觉悟者,故尊称为佛陀。
時諸婆羅門,復說偈言:
那时,婆罗门们又诵出偈语:
「汝言佛大仙,應作逼惱事,
此閻浮提中,瞻默監持陀,
婆塞婆私吒,提釋阿坻耶,
如是諸大仙,名稱世所聞,
能結大神呪,殘滅諸國土。
汝名佛大仙,亦應作斯呪,
汝佛有大德,應作逼惱事,
若不作呪害,云何名大仙?」
你说佛是大仙人,应当做些逼迫恼害之事, 在这阎浮提世界,有瞻默、监持陀、 婆塞、婆私吒、提释、阿坻耶, 这些著名的大仙人,名声世间皆知, 能念诵强大的咒语,摧毁诸多国土。 你名为佛大仙人,也该施展这样的咒术, 你佛具备大威德,应当行逼迫恼害之事, 若不作咒术伤害,怎能称为大仙人?
時優婆塞不忍聞彼誹謗之言,以手掩耳,而說偈言:
那时优婆塞不忍心听到那些诽谤的话语,用手捂住耳朵,说出偈言:
「咄莫出惡語,謗言佛有呪,
毀謗最勝尊,後獲大苦報。」
切莫口出恶言,妄说佛陀有咒术,
诽谤无上至尊者,来世必受大苦报。
時婆羅門,復說偈言:
那时婆罗门又诵出偈颂:
「佛若無呪術,不名有大力,
若無惱害者,云何名大仙?
我但說實語,何故稱誹謗?」
時諸婆羅門,撫掌大笑言:
「是故汝癡人,定墮於負處。」
佛祖若无咒术,怎称具大威力, 若无降伏之力,何以名为大仙? 我只道出实情,为何反遭诽谤? 众婆罗门闻言,拍掌大笑道: 痴人执迷不悟,必败无疑。
時優婆塞語婆羅門言:「汝莫怪笑!汝言如來無大功德亦無大力,斯是妄語。如來實有大功德力永斷呪根,終不復作惱害之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即說偈言:
这时在家居士对婆罗门说:你别奇怪发笑!你说如来没有大功德也没有大力量,这是虚妄之言。如来确实具备大功德力,永远断除了咒术之根,再也不会做恼害众生的事。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随即说出偈颂:
「以貪瞋癡故,則作大惡呪,
當結惡呪時,惡鬼取其語,
於諸罪眾生,而行惱害事。
佛斷貪瞋癡,慈悲廣饒益,
永除惡呪根,但有眾善事,
是故佛世尊,都無有惱害,
以大功德力,拔濟無量苦,
汝今何故言,佛無大勢力?」
由于贪嗔痴的缘故,便造作恶毒咒术, 当结下恶咒之时,恶鬼借其言语, 对罪业众生施加迫害。 佛陀断除贪嗔痴,以慈悲广利众生, 永断恶咒根源,唯行一切善法, 因此世尊佛陀,全然无有侵害, 凭借大功德力,救度无量苦难, 你今为何妄言,佛陀无大威德?
時諸婆羅門聞是偈已,瞋恚心息,語優婆塞言:「我於今者欲問少事,勿見瞋也。咄優婆塞!佛若無惡呪,云何而得受他供養?既不為損又不能益,云何而得稱為大仙?」優婆塞言:「如來大慈悲,終無惡呪損減眾生,亦復不為利養之事,但為饒益故受供養。」而說偈言:
那时,婆罗门们听完这首偈语,愤怒之心平息下来,对优婆塞说道:我们现在想请教几个问题,请不要生气。喂,优婆塞!佛陀如果没有恶咒,凭什么接受他人的供养?既不能伤害他人,又不能带来利益,凭什么被称为大仙?优婆塞回答:如来心怀大慈悲,绝不会用恶咒伤害众生,也不为利养之事,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才接受供养。随即说偈言:
「大悲愍群生,常欲為拔苦,
見諸受惱者,過於己自處,
云何結惡呪,而作惱害事?
眾生體性苦,生老病死逼,
如癰著燥灰,云何更加惡?
常以清涼法,休息諸熱惱。」
心怀大悲怜悯众生,始终渴望解除苦难, 目睹众生遭受折磨,更甚于自身痛苦, 为何还要结下恶咒,行伤害他人之事? 众生本性即是苦痛,生老病死逼迫不断, 如同疮口撒上燥灰,怎能再添更多伤害? 恒常施以清凉法雨,平息种种热恼煎熬。
諸婆羅門聞是語已,即便低頭思惟斯語:「此是好事。」心欲生信。「汝健陀羅善別勝處,汝能信此甚為希有!是故歎汝。健陀羅者名不虛設,言健陀者,名為持也,持善去惡故得斯號。」而說偈言:
那些婆罗门听完这番话后,随即低头思索这些话:这确实是好事。心中渐渐生起信意。你犍陀罗善于辨别殊胜之处,能信受此法实属稀有!因此赞叹你。犍陀罗之名并非虚设,所谓犍陀即是持义,能持善去恶故得此名号。随即以偈颂说道:
「能持此地者,是名善丈夫,
善丈夫中勝,實是健陀羅。」
能够守护这片土地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男子汉中最为杰出的,才是真正的健陀罗勇士。
時優婆塞作是思惟:「此婆羅門心欲信解皆可成器,我今當更為分別說佛之功德。」時優婆塞顏貌熙怡而作是言:「見汝信佛,我甚歡喜。汝今幸可少聽我語,功德過惡汝宜觀察。」而說偈言:
这时优婆塞心中想道:这位婆罗门心中已有信解之意,可以成为法器,我应当再为他详细解说佛陀的功德。优婆塞面露和悦之色说道:见你对佛法生起信心,我十分欢喜。如今有幸请你听我说几句话,功德与罪过你应当仔细思量。随即诵出偈言:
「觀察佛功德,一見皆滿足,
戒聞及定慧,無與佛等者。
諸山須彌最,眾流海第一,
世間天人中,無有及佛者。
能為諸眾生,具受一切苦,
必令得解脫,終不放捨離。
誰有歸依佛,不得利益者?
誰有歸依佛,而不解脫者?
誰隨佛教旨,而不斷煩惱?
佛以神足力,降伏諸外道,
名稱普遠聞,遍滿十方剎。
唯佛師子吼,說諸行無我,
所說恒處中,不著於二邊。
天上及人中,皆作如是說,
不能善分別,結使諸業報。
如來涅槃後,諸國造塔廟,
莊嚴於世間,猶虛空星宿。
以是故當知,佛為最勝尊。」
观察佛陀的功德,一见便能满足, 持戒、闻法、禅定与智慧,无人能与佛陀相比。 众山之中须弥山最高,江河之中大海最广, 世间天界人间,没有谁能超越佛陀。 佛陀能为一切众生,承受所有苦难, 必定让他们获得解脱,永不放弃舍弃。 有谁皈依佛陀,却得不到利益? 有谁皈依佛陀,而不获得解脱? 有谁遵循佛陀教法,却不破除烦恼? 佛陀以神通威力,降伏一切外道, 美名远扬四方,遍满十方世界。 唯有佛陀如狮子吼,宣说诸法无我, 所说永远中道,不落两边极端。 天上人间皆如此说, 不能善加分别,烦恼业报纠缠。 如来涅槃之后,各国兴建塔庙, 庄严世间,犹如虚空繁星。 因此应当知道,佛陀是最尊胜者。
諸婆羅門聞是語已,有生信心者,有出家者、得道者。
婆罗门们听了这些话后,有的生起信心,有的出家修行,有的证得道果。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