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三經指南
三遠離功德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閙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溺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你们这些比丘,要想求得寂静无为的安乐,就应当远离喧闹,独自住在清净的地方。能静修的人,连帝释天王和诸天都会共同敬重。所以要舍弃自己的徒众和他人的徒众,独自在空闲处思考如何断除痛苦的根源。如果喜欢与众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众人的困扰。就像大树,众多鸟聚集在上面,就会有枯折的危险。世人被束缚执著,沉溺在种种痛苦中,就像老象陷入泥沼不能自拔。这就叫做远离。
文分二節初明遠離之功次明樂眾之患今初也首句標所求之果寂靜涅槃也以其絕諸念慮故無為離生死苦故安樂次四句明能修方便所謂探珠宜浪靜動水取應難況欲求涅槃無價之珍而處塵勞憒閙之地其可得乎故當離閙閒居也帝釋此云能主言其能為三十三天主也敬重如空生巖中晏坐帝釋散華之類是故下三句誡勸遠離己眾謂五蘊他眾謂徒屬思滅苦本者法華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是也次若樂眾下明樂眾之患大樹喻自心眾鳥喻自他眾樹枯折謂心為眾所惱也象溺泥謂身為眾沒溺也夫舍眾閒居迹似獨善止散入道為益良多此所謂為己之學以不為己不能為人也雖然他眾易舍己眾難離苟非達本亡情未免逃峰赴壑智者不可不知。
经文分为两节:首先阐明远离尘嚣的功德,其次说明喜好群居的祸患。开篇首句点明所求果位——寂静涅槃。因断绝一切妄念故称无为,脱离生死痛苦故得安乐。
接下来四句阐明修行方法:求取宝珠须待浪静,动荡水中难有所获。何况欲求涅槃无价珍宝,却置身尘劳喧嚣之地,岂能如愿?故应远离喧嚣独居静处。帝释(译为能主)作为三十三天之主,曾向岩中独坐的须菩提散花致敬,足见其敬重修行者。
随后三句劝诫远离己众(五蕴)与他众(徒属)。《法华经》云:诸苦根源在于贪欲,故应灭除苦本。
继而说明喜好群居之患:大树喻自心,群鸟喻自他众人。树枯折喻心被众人扰乱,象陷泥沼喻身被众人拖累。舍众独居看似独善其身,实则止息散乱趣入正道,利益甚大。此即所谓为己之学——唯有完善自我方能利他。然则,远离他人易,摆脱自我难。若非彻见本性消尽妄情,终是避峰赴壑。此中深意,智者当明。
CBETA 编码:X067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