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No. 510-A
众生愚昧,大多将至高无上的佛法当作文字来理解。佛陀智慧明澈,却以文字阐明心性真谛,宣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其义理广大包容法界,细微处可入尘埃。所谓太虚在于人心,就像一粒微尘、一根毫毛中蕴含无量佛国。佛陀以大慈悲心,遍及大千世界,无一物不度化,定要度尽众生方休。伟大啊,法王!竟有这五千四百卷不可思议的无量法宝。佛经传入东土已数千年,至今盛行于世的,无如《金刚经》。诚因此经言辞简约而义理精深,乃是返璞归真之道。我常于参禅之余拜读此经,不仅完整如未经雕琢的美玉,细致处又如剥蕉见心——唯有净尽人欲,天理方能显现;剥尽蕉叶,方见妙手空空。这"空"正是涤荡心灵的无上法门。《金刚经》又称《功德经》:众生自无始劫来,种种恩怨罪福如同春蚕作茧,自缠自缚不得解脱。此经却如抽丝剥茧,顿断缠缚,使人显露本自具足的天真佛性,正是超凡入圣的关键转折,令冤亲平等消融。我幼时读此经至"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豁然有所领悟。后阅古德注解,有说"如是"即指大道,有谓专指下文,二者皆无不可。但禅宗认为道在契悟,不在文字——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未曾道出一字,却字字都是开示悟入之机缘。善学者当在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哭不得笑不得,方是真会读经人。此中真意只可向知者言,难为外人道也。同参谢君于此道深得印心,博览群经十余载,自信见地真切,当仁不让发心著述,以悬壁之口、摩天之手,写成《金刚经易解》示我。但见其句句妙谛,字字真诠,开显悟门如贯串摩尼宝珠,实有点睛破壁之妙;又如无缝天衣圆转无痕,诚为古今一大快事,不愧"易解"之名。得此读之,未悟者可藉此见道,已悟者能以此为证。心领神会之际,人牛俱忘,四相皆空,宛如衣里明珠在握,继承佛陀衣钵,道统有继,自是生平至乐,超绝古今。世间明眼人,必不以我言为虚妄。是为序。
光绪己丑年暮春时节,珠浦南宗后裔来云子唐养愚撰写。
还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却被人轻视看不起,这是因为这个人前世造下的罪业,本该堕入恶道。
这部佛显经能够消除罪业。越发显现出它的巨大威力。因此承接上一章的意思。佛又告诉须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本应受到天神世人的尊敬。却反而被人轻贱。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这个人前世。曾经造作恶业。本应遭受恶报。如果不是今生听闻此经产生信心。依靠受持读诵的功德。成为一个重大转机。就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哪里仅仅是被人轻贱这么简单呢。
因为如今世人轻视的缘故,前世所造的罪业就会消除,必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然而此人因今生被人轻贱的缘故,前世造作的罪业,冥冥之中便得以消除净尽。不但能消除罪业,更能证得无上正觉。可见此经的功德,岂是微少可比的。
须菩提,我回忆过去无量无数劫中,在燃灯佛之前,曾遇见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佛,全都一一供养侍奉,没有遗漏过一位。
他声音沙哑。
阿僧祇的意思是数量无法计算。那由他的意思是亿万。佛又用自己过去供养诸佛的功德,来证明持诵此经的殊胜。所以佛对须菩提说:我回忆过去世经过无量漫长的劫数,在本师燃灯古佛之前,曾经遇到过无数诸佛,我都一一恭敬供养侍奉,从来没有错过任何一次供养的机会。这样的功德自然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有人,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典,他所获得的功德,比起我供养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万亿分乃至用任何数字比喻都无法相比。
上文说到信奉佛法的功德虽然很多。但如果在末法时代,人们信仰日渐淡薄,佛经教义逐渐消亡的时候,有人能够诵读这部经,便可期望证得觉悟。而他所获得的功德,就算用我供养诸佛的所有功德来比较,哪怕分成百千万亿份,也抵不上他的一分。甚至用无法计算的分数来衡量,也同样抵不上他的一分。这是为了强调诵读此经的功德之大,是其他任何功德都无法相比的。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书,他们所获得的功德,我如果全部详细说明,或许有人听了,心中会狂乱迷惑,产生怀疑而不相信。
佛对须菩提说:我刚才说的受持这部经的功德,只是简单说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时代能受持诵读这部经,他所获得的功德,我如果照实全部说出来,或许有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突然听到这些话,心里一定会惊慌迷惑,反而更加迷乱,产生怀疑而不相信。这就是所谓可以跟明白人说,难以对普通人讲。狐疑是指狐狸生性多疑,冬天过河时走在冰上,总怕冰薄掉进水里,先到河边听没有水声,来回好几次,才敢过河,所以叫狐疑。
须菩提,你应当明白,这部经的义理不可想象,所得的果报也同样不可想象。
佛陀详细讲述这部经的殊胜之后,又对须菩提说:你应当知道此经妙义深远,不是根基浅薄、智慧不足的人所能理解的。那些受持读诵的人将获得善果和福报,而诽谤毁坏的人必定遭受恶果业报。这些果报的深广程度,都不是凡夫心思所能揣度的。你们要谨慎对待啊。
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幻的。
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我证得无上正觉之法。在此境界中,既非实有痕迹可说真正有所得,亦非虚妄之言而全然无所得。这其中的真义,唯有悟者方能知晓。执着于有或无,终究都是戏论。
因此,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一切法,只是假名为一切法。
因此如来为你们所说的所有教法,虽无固定方向,但都是顺应机缘而施设,引导人进入胜境。所以所说的,没有不是佛法。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我教化众人时所说的一切法,不过是根据众生的根器来引导。虽然同一音声有不同演绎,听闻理解各有差异,实际并无二致。不像一切凡俗和外道之法各有差别,只是以善巧方便演说种种比喻,因此称之为一切法。
须菩提,比如一个人身材高大。
如来进一步阐明离相的道理。于是呼唤须菩提问道:假如我说人的身体像须弥山那样巨大,你认为这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身高大,其实并非真正的高大,只是假名为高大身。
须菩提明白佛陀提问的用意,便恭敬说道:世尊,如来所说的人身长大,指的是肉体形貌的庞大。这种形体终究虚妄不实,不像法身那样永恒不灭。所以虽然看似庞大,实则并非真正的伟大身相。但既然形貌显现,姑且称之为大身罢了。
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就不能称为菩萨。
佛因为须菩提所说大身的含义,深深契合他的心意,所以呼唤须菩提并告诉他:菩萨之人,虽然立志普度众生,也应当像看待大身的虚妄一样,不存度化众生的执念。如果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那么他的心就认为有众生可度,这就成了执着于相,这样的人就不能称为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