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No. 510-B
余於內典。素未宣究。初不知其道。為何如也。迨槖筆從軍。與貫三謝子。共事一方。晨夕清談。多所啟發。稔為出塵之士。而非世俗常談也。相從既久。乃知三教大道。靡不精研貫徹。而於釋氏經論。尤深造焉。始恍然其含光隱耀。淡然寡營者。良有以也。每謂。人生數十年。殫精神。竭智慮。以愽身家。溫飽虗生浪死。悲苦相尋。於此而不思出離。殊為可惜。況我輩。重以劫外餘生。滄桑掁觸者哉。(余)聞之而不禁怦然心動也。因取石註金剛經一部。教余誦習研求。自然獲益。乃初閱時。苾然不解。雖經質問。亦未了了。迨行持既久。昔所不解者。今則解之。昔所能解者。今則更進一層矣。久久參尋。愈索愈奇。心地日進乎精明。方知此經之妙。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大哉佛慈。於大千世界中。一切含靈蠢動。無不普度。必至普度眾生而後已。誠哉是言。洵非虗語。第經中又謂。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盖言人當見性自度。佛所說經。不過為人解粘去縛。並無實法與人。故云我所說法。如筏喻者。今則去佛漸遠。知識難逢。倘不藉經中文字。以自參究。亦何由自度哉。余故讀經。至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知四相不除。終難進益。吾人妄念紛紜。必須掃盡萬緣。如斷一握亂絲。一斷俱斷。與道方有相應分。又經中應無所住。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等語。大有深意。須細加玩味。方見洗心要法。但行之既久。自然天真發現。有不期然而然者。此非箇中人不知。第經旨甚深。非藉指示。猝難領解。今謝子以慧心慧性十餘年。精參默契。造詣功深。一旦發擔荷心。即用點睛之手。註成金剛經易解一部。言雖淺近。而於圓通妙諦。指陳簡要。真足開人悟入之機。而使後之學者。共得津梁。同登覺路。實古今來一大快事。普願見聞同修同證。他日靈山會上。共結善緣。蔗不負一片婆心為先導耳。(余)久借他山。深資麗澤。茲因經註梓成。故略敘其緣起。佈告同人。以共慶云。
我对佛经向来没有深入研究,起初完全不懂其中道理。直到随军担任文书时,与贯三谢先生共事一地。我们早晚清谈,他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这才知道他是个超脱尘俗之人,所言皆非世俗常谈。相处日久,方知他对儒释道三教要义无不精通,尤其对佛教经论更有独到造诣。这才明白他之所以韬光养晦、淡泊名利,确有深意。
他常说:人生短短数十年,耗尽精神才智只为谋求温饱,虚度生死,悲苦相继。若不想办法超脱,实在可惜。何况我们这些劫后余生、历经沧桑之人?我听后不禁心动,便取来石注《金刚经》研读。初读时茫然不解,即使请教也未能了然。但持续修持后,昔日不懂的渐渐明白,已懂的又有了更深领悟。愈钻研愈觉奇妙,心境日益清明,方知此经妙处难以言传。
佛陀慈悲,誓要普度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经中又说"若言如来度众生,如来即着我相",是教人应当自性自度。佛经只为解开世人执着,并无实法可得,故说"我所说法如筏喻"。如今去佛时远,善知识难遇,若不借经文参究,何以自度?
我读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时,明白不除四相终难进步。凡人妄念纷飞,必须斩断万缘,如快刀斩乱麻,方能与道相应。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是降伏其心"等句,更需细细体味,方见修心要诀。久修自然明心见性,此中境界非过来人不能知晓。
谢先生以十余年功夫参透玄机,今发心注解《金刚经》,虽言语浅白,却将奥义阐释得简明透彻,真能令人开悟,为后学架设桥梁。这实在是古今一大快事!祈愿见闻者共修共证,来日灵山会上同结法缘,方不负这番苦心指引。我长期承蒙教益,值此经注刊行之际,略述因缘,与诸同道共庆。
光緒己丑莫春月上浣真州圓覺居士劉紹南敬序
光绪己丑年暮春上旬,真州圆觉居士刘绍南恭谨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