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言行人於一切處。而離諸幻相則真性寂然。滅盡諸有。斯心體圓明。永臻常定矣。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解。音懈。後同。
○解。猶悟也。是時須菩提聞佛說此經。反覆明辨。深悟此中妙義。既傷聞法之遲。暮猶幸至道之親承。正如浪子還鄉。重瞻慈父。衣珠故在。客作徒勞。迴思苦海無邊。浮沉長劫。故不覺涕泗橫流。頓生悲感而白於佛。歎言舉世所少有者。我世尊也。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曾。音層。
○言佛說。如是極深妙之經典。我雖從昔日以來。已得慧眼。能觀天上及界外。無不了然。然終未嘗得聞佛今所說如是之經。為極深而最簡。又何幸而得聞之哉。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須菩提言以如是之深經。自既聞之矣。又稱世尊而言。若更有人。得聞是經。深信不疑。心常。清淨。即能生夫寔相。寔相者。無相也。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言是人既心生寔相。吾知其必證菩提妙果。而可云成就第一。等最希有之功德焉。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寔相。
此須菩提解說寔相之義。故稱世尊而言。實相即是非相。以明真空無相。非一切色相之謂。是則如來說名寔相也。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須菩提慮後之修行者。去佛漸遠正法難聞。故復稱世尊而言。我今親承佛訓。得聞此經。又得佛詳加剖晰。毫無疑滯。則我之信解受持。自不為難矣。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五百歲。說現前。言若於將來之世。最後五百歲中。若有眾生。於本所不聞者。以有緣故。忽聞此經。而能信解受持。不滋疑懼。當知是人。夙根深厚。便為第一希有之人矣。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謂是人為第一希有者何哉。盖了悟。此經深生信解。便明無相之旨。則其心必無我人等四相也。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所以謂是人悟無相者何哉若有我相之見即非真知寔相矣既知我相非相則人相等三。亦非寔相也明矣。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夫以我人等為非相者何哉。盖行人貴見相而離相。若不著諸相。是人雖未證佛果。終當成就。是即可名之為諸佛矣。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佛以須菩提所言。深合經旨。故告之曰。如是如是。所以深許之也。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言若更有人而得聞是經。其心不驚怖不畏懼者。則其解行甚深。逈超儕輩。是人殊為世間所希有者矣。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波羅密有六種。謂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般若解脫。第一波羅密。即般若也。以此經正說般若。故稱第一。佛言我云是人為希有者何哉。盖大乘正法。決非小根器人所能承載須菩提當知。離諸名相者。不惟我人等相為應離。乃至如來所說第一波羅密法。究係說無所說則亦非波羅密矣。但如來說法熾然。何嘗緘默。既為人說此波羅密法。是即名之為第一波羅密耳。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
佛以般若波羅密。既不可以相求之。則諸波羅密。皆不應有所取執也明矣。然諸波羅密中。惟忍辱為最難。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忍辱波羅密。如來亦不以難行之故而生著相也。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此如來以己昔行忍辱之行。以證之也。言我所謂。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