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易解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言此經之殊勝。既得聞之。自當敬信受持。然受持而不知如是生心之法。不免入於歧途。故云如法受持也。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是時須菩提聞佛說此經之勝妙。因不禁欣喜而白佛云。世尊。當以何名名此經。我等得聞此經。自當信受奉持。而奉持之法。未審云何。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佛以須菩提請問經名。及受持之法得其要領。故告之曰。是經名之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喻若具堅剛之志以修行。則智慧自生。乘此智慧。直達涅槃彼岸。所以命此名者。欲令汝等顧名思義當秉此義而奉持。之則庶乎幾矣。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佛所說經。處處不落實迹。是其心法要妙。如上說奉持之法。又恐人著相生執便非中道了義故急折之曰。我之所以教汝等奉持之法者何哉。須菩提當知。佛說般若波羅蜜之旨。但得心知即是。並非教人常著一般若波羅蜜之見於胸中也。此意最宜辨明。所謂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佛欲廣離。相之意。故呼須菩提而詰之曰。於汝意中以為何如耶。如來常為汝等說法。果有實法與人否。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聞佛問辭。審知說法者。無法可說之義。故即白佛云。世尊。如來雖云說法。其實說無所說耳。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此如來欲人知塵界色身。均皆幻妄不實。雖復美大與真性中總無關涉。故呼須菩提而詰之曰。於汝意中以為何如耶。若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其數曾為多否。夫世界微塵。豈有限量。佛盖取以喻人妄念之多也。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以大千世界微塵多不可量。故以甚多答之。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須菩提既答佛微塵甚多之語。佛又呼其名曰。是諸微塵。佛皆不著微塵之相。塵本與我無涉。故說為非微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所謂著相度生。不名菩薩者何哉。須菩提。當知菩薩之人。雖有修證。而不執法相。是則名之為菩薩也。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是以我常為汝等說。一切佛法。皆應遣著。而不存人我等見。方為正法。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夫菩薩度生。既不應執相。則莊嚴亦不應著相也。須菩提當知。若菩薩而云我當莊嚴佛土者。是即不得名為菩薩矣。盖莊嚴淨土者。乃自淨其心。不生執相。斯為莊嚴自心佛土。若著意莊嚴。與夫建立塔廟。種種裝飾。皆不得謂之莊嚴也。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所謂著相嚴之非者何哉。盖我所說莊嚴佛土者。但有莊嚴之名不存莊嚴之迹。是即名之為莊嚴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當知。度生為利他。莊嚴為自利。菩薩之人。既能自他俱利。而不執相矣。然大患莫若於有身。世間眾生。皆因心存我見。遂生出種種妄執。不能脫離。是有我累之也。若菩薩能遣著我執。人我一如。即為通達無我法者。我說是人。可名之為真菩薩矣。盖求道之人。要人欲淨盡。斯天理流行。若有絲毫罣礙。即難期開悟矣。有心斯道者。先須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