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慈林集
作光王
作光王。乃中印度羯若鞠闍國王也。長子字王增。次子字喜增。王增嗣位。以德治政。為金耳國月王所伐。大臣僚庶。啟勸喜增。克復親讎。王子曰。國嗣之重。今古為難。君人之位。興立宜審。今者殑伽河岸。有觀自在菩薩像。既多靈鑒。願往請詞。即至菩薩像前。斷食祈請。菩薩感其誠心。現形問曰。爾何所求。若此勤懇。王子曰。我惟積禍。慈父云亡。重茲酷罰。仁兄見害。自顧寡德。國人推尊。命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時無知。敢希聖旨。菩薩告曰。汝於先身。在此林中為練若苾芻。而精勤不懈。承茲福力。為此王子。金耳國王。既毀佛法。爾紹王位。宜重興隆。慈悲為志。傷愍居懷。不久當王五印度境。欲延國祚。當從我誨。冥加景福。鄰無強敵。勿昇師子之座。勿稱大王之號。於是受教而退。即襲王位。自稱曰王子。號尸羅阿迭多(唐言戒日)。務修節儉。營福樹善。忘寢與食。令五印度。不得食肉。若斷生命。有誅無赦。於殑伽河側。建立數千窣堵波。各高百餘尺。於五印度城邑.鄉聚.達巷.交衢。建立精廬。儲飲食。置醫藥。施諸饑貧。周給不殆。聖迹之所。并建伽藍。五歲一設無遮大會。傾竭府庫。惠施羣有。惟留兵器不充檀施。歲一集會。諸國沙門。於三七日中。以四事供養。令各相推論。校其優劣。褒貶淑慝。黜陟幽明。若戒行貞固。道德純䆳。推昇師子之座。王親受法。戒雖清淨。學無稽古。但加敬禮。示有尊崇。律儀無紀。穢德已彰。驅出國境。不願聞見。鄰國小王.輔佐大臣。殖福無怠。求善忘勞。即携同坐。謂之善友。日分三時。一時理務治政。二時營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時唐三藏玄奘法師屆彼。受戒日王之請也。
(右四條。出唐西域記。殑伽河。舊曰恒河。)
CBETA 编码:X164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