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行蹟頌
No. 1510-A釋迦如來行蹟頌序
正順大夫密直司左副代言判繕工寺進賢提學知製 教李叔琪 述
夫業於儒者。雖未窮五常之源而行之。要知先聖文宣王之垂世立教權輿壼奧。有來問者粗說之。可稱為儒。為釋氏者亦然。既捨爾姓而投釋種。本師如來出興行化一大事因。必先覼縷。然後方名為釋子。噫無二人。儻有。焉何未嘗耳目其一二。今始興山人默公字無寄。為人拙而無華。㒵如其心。少遊天台山。專精空假中。手述如來行蹟。編之以五字。隨句而註。書成兩軸。規將繡梓以遐傳。其愽覽該通。則於此毛知鳳矣。且如釋迦宗派。與金口言之詳。未老夫不之學。安敢措手於其間。末如也已。但美其強記而精述云。
从事儒学的人,虽然未能穷究五常的根本而践行,但要明白先圣文宣王(孔子)垂范世间、建立教化的深奥开端。有人来询问时,能粗略解说,便可称为儒者。修习佛法的人也是如此。既然舍弃俗姓而皈依释迦族,本师如来出世弘化的重大因缘,必先详尽了解,然后才配称为佛弟子。唉!没有第二条路。倘若有人自称佛弟子,却从未听闻过丝毫教义,如何能算数?如今始兴山僧人默公,字无寄,为人质朴不浮华,外貌正如其心。少年时游历天台山,专精空假中三观,亲手记录如来行迹,用五言诗体编撰,逐句加以注释,成书两卷,计划刻版流传。其博学贯通之处,由此可窥全豹。至于释迦教法的宗派源流,与佛陀金口亲宣的详细教义,老朽未曾学习,岂敢妄加评议?实在力所不及。只能赞叹他博闻强记而精妙著述罢了。
時
当时
大元至順庚午四月日 晦巖老人書于柯亭No. 1510
大元至顺庚午年四月某日 晦岩老人书于柯亭第1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