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歡喜讚歎,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祕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泝求其源,肇彼竺乾流於震旦,爰自西晉沙門竺法護者初加翻譯,名曰正法華;暨東晉龜茲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重翻,名曰妙法蓮華;至隋天竺沙門闍那笈多所翻者,亦名妙法。雖三經文理重沓互陳,而惟三藏法師獨得其旨。第歷世既遠不無訛謬,匪資刊正漸致多疑,用是特加讐校,仍命鏤梓以廣其傳。
从前,如来在耆阇崛山中,与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等无量阿罗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为无量义。当时天降宝花遍布充满,慧光显现祥瑞照彻幽明,整个佛世界出现六种震动,一切人天获得未曾有之境界,皆大欢喜赞叹,认为此经是诸佛如来秘密宝藏,神妙莫测,广大难名,能够拔除沉溺之流,拯救昏迷之性,功德深远不可测量。追溯其源流,始于印度传入中国,西晋时竺法护首次翻译,名为正法华经;到东晋龟兹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重新翻译,名为妙法莲华经;隋朝天竺沙门阇那笈多所译版本,亦名妙法。虽然三部经书文理重复交错,但唯有三藏法师独得真谛。由于年代久远难免讹误,未经校勘渐生疑惑,因此特加校对,并命刻版印刷以广流传。
嗚呼!如來愍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歷劫纏繞無有出期,乃為此大事因緣現世,敷暢妙旨,作殊勝方便,俾皆得度脫超登正覺,此誠濟海之津梁而燭幽之慧炬也。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能秉心至誠持誦佩服頂禮供養,即離一切苦惱,除一切業障,解一切生死之厄。不啻如飢之得食,如渴之得飲,如寒之得火,如熱之得涼,如貧之得寶,如病之得醫,如子之得母,如渡之得舟,其為快適欣慰,有不可言。
可叹啊!如来怜悯众生各有不同的本性、欲望、行为和妄想分别,历经劫数缠绕不得解脱,为此重大因缘示现世间,开演微妙法义,设立殊胜方便,使众生都能得到度脱而证悟正觉,这实在是济度苦海的桥梁、照亮黑暗的智慧明灯。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若能以至诚心持诵、信受、顶礼、供养此经,就能远离一切苦恼,消除一切业障,解脱生死困厄。如同饥饿得到食物,干渴得到饮水,寒冷得到火源,炎热得到清凉,贫穷获得珍宝,疾病遇到良医,孤儿重见慈母,渡河得到舟船,那种欢欣愉悦之情,实在难以言表。
噫!道非經無以寓,法非經無以傳。緣經以求法,緣法以悟道,方識是經之旨清淨微妙第一希有。遵之者則身臻康泰,諸種善根圓滿具足,如蓮華出水不染淤泥,即得五蘊皆空、六根清淨,遄躋上善以成於正覺者不難矣。苟或沈迷膠固,甘心墮落絕滅善根,則身罹苦趣,輪回於生死之域者,其有紀極哉?雖然善惡兩途由人所趨,為善獲吉,為惡獲凶,幽明果報不爽錙銖。觀於是經者,尚戒之哉!尚勉之哉!
啊!真理若不借助经典便无从寄托,佛法若不通过经典便无法传承。依循经典以求佛法,依循佛法以悟真理,方能明白此经旨意清净微妙最为稀有。遵循经义者则身心安康,种种善根圆满具足,犹如莲花出于清水不染淤泥,当下证得五蕴皆空、六根清净,速登至善以成就正觉并非难事。倘若执迷不悟甘愿堕落断绝善根,必将身陷恶道轮回于生死苦海,哪里会有尽头呢?虽然善恶两条道路全凭各人选择,行善得吉祥,作恶招灾祸,阴阳两界的果报丝毫不差。读诵此经之人,应当以此为戒啊!应当勤勉精进啊!
永樂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CBETA 编码:T02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