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踊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竝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这时,慧命须菩提、大迦旃延、大迦叶、大目犍连等尊者听到佛陀宣说前所未闻的妙法。世尊为舍利弗授记无上正等正觉,他们心生稀有难得的欢喜,立即从座位起身,整理衣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虔诚地仰望佛陀说道:我们本是僧团上首,如今都已年老体衰,自以为证得涅槃,再无堪能,不再追求无上正等正觉。世尊过去长久说法时,我们虽然在场,却因身体疲倦懈怠,只思维空、无相、无作之理,对于菩萨道的游戏神通、庄严佛土、度化众生等法门毫无欣乐之心。为何如此?因世尊已令我们出离三界,证得涅槃。如今我们年迈体衰,对佛陀教化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更不曾生起一念向往。今日竟在佛前听闻为声闻弟子授记无上正等正觉,心中无比欢喜,这真是前所未有之事。没想到今生能忽然听闻如此稀有妙法,深感庆幸,获得无上法益,犹如不求自得的无量珍宝。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虎珀、頗梨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慇懃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世尊,我们现在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有个人,小时候离开父亲逃走了,长期住在别的国家,过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年纪大了,生活贫困,到处奔波谋生。他四处流浪,偶然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国家。
他的父亲一直在寻找儿子但没找到,后来定居在某座城里。父亲非常富有,拥有无数财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水晶珠等,所有仓库都堆得满满的;还有许多仆人、官员和百姓;大象、马匹、车辆、牛羊多得数不清;生意做到了其他国家,来往的商人也很多。
这时穷儿子在各个村落和城镇间流浪,来到了父亲居住的城市。父亲五十多年来一直思念着儿子,但从没对人提起这件事,只是在心里悔恨难过。他想着自己年老体衰,虽然拥有这么多金银财宝和满仓的货物,却没有儿子继承。一旦去世,这些财物就会散失,没人可以托付。所以常常殷切地思念儿子,心里想着:要是我能找到儿子,把财产托付给他,就能安心快乐,再也不用担忧了。
「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世尊!那时穷苦的儿子四处打工,辗转来到父亲家门口,站在门边。远远望见父亲坐在狮子座上,宝几垫脚,众多婆罗门、刹帝利、居士都恭敬围绕着他,用价值千万的珍珠璎珞装饰身体;官吏、百姓、仆人手持白拂,在左右侍立。挂着宝帐,垂下花幡,香水洒地,散布名花,陈列宝物,进出取用物品,有如此种种庄严装饰,威德特别尊贵。穷苦的儿子见父亲有大势力,就心生恐惧,后悔来到这里。暗自想道:这或许是国王,或是与国王同等的人,不是我打工谋生的地方。不如到贫穷的街巷去,那里有力气可卖,衣食容易得到。如果长久留在这里,或许会被逼迫,强行让我做事。这样想后,就迅速跑开了。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愈急,強牽將還。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这时富长者坐在师子座上,一眼认出儿子,心中大为欢喜,当即想道:我的财物库藏,如今有了托付之人。我常思念这个孩子,无缘得见,他却突然自己到来,正合我愿。我虽年老体衰,依然贪恋顾惜。于是派侍从快去追他回来。使者立刻奔跑着去捉拿。穷子惊慌错愕,高声喊冤:我未曾冒犯,为何抓我?使者却抓得更紧,硬把他拖回来。穷子自忖并无过错,却被拘押,这回必死无疑;越想越害怕,竟昏倒在地。父亲远远望见,对使者说:不必勉强这人,莫要硬带他来。用冷水洒他脸上,使他清醒过来,不要再和他说话。为什么呢?父亲知道儿子心志卑劣,明白自己的豪贵身份会让儿子难以承受,虽然确认是亲子,却用善巧方法,不告诉别人这是自己儿子。使者对穷子说:现在放你走,随你去哪儿。穷子喜出望外,从未这般欢喜,从地上爬起来,前往贫民区谋取衣食。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
那时长者想引导他的儿子,就设了个方便法门,暗中派了两个相貌憔悴、没有威严的人,对他们说:你们去找那个穷孩子,慢慢告诉他:这里有个干活的地方,工钱加倍。他要是答应,就带他来干活。如果问要做什么,就告诉他是雇他清除粪土。我们俩也会和你一起干。那两个人立刻去找穷孩子,找到后把长者交代的话都告诉了他。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窓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麁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須瓫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那时穷子先领了工钱,便去打扫粪秽。父亲见到儿子,心生怜悯又感到诧异。又有一天,他从窗口远远望见儿子的身影:瘦弱憔悴,满身粪土尘灰,肮脏不堪。于是脱下璎珞珠宝、细软华服和贵重饰物,换上粗劣破旧的脏衣服,让尘土沾满全身,右手拿着除粪的工具,装出畏缩的样子。对工人们说:你们要勤快干活,不要懈怠。就这样找机会接近儿子。后来又对他说:喂,年轻人!你就一直在这儿干活吧,别去别处了,我会给你加钱。需要什么瓦罐、米面、盐醋之类,尽管开口,别不好意思。要是有年老体弱的佣人需要帮手,我也会安排,你只管安心。我就像你父亲一样,别再忧愁了。为什么呢?我年纪大了,你还年轻力壮。你干活时从不偷懒耍滑,也不抱怨发脾气,我从没见过你有那些恶习,不像其他工人。从今往后,你就当是我的亲儿子吧。说完,长者立即给他改了名字,认他作儿子。这时穷子虽然高兴有这样的际遇,却仍自认为是雇来的低贱工人。因此,在二十年里一直让他打扫粪秽。过了这段时间后,彼此心意相通互相信任,进进出出不再拘束,但他住的地方还是在原来的住处。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勅,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悕取一飡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世尊,那时长者患病,自知不久将离世。他对穷子说:我现在拥有大量金银珍宝,仓库充盈,其中数目多少、该取该给,你都清楚。我的心意如此,你要体会。为什么呢?如今你我已无差别,你应多加用心,不要让财物散失。那时穷子便听从教导,管理各种物品,金银珍宝及所有库藏,却没有拿取一顿饭的念头。然而他仍住在原来的地方,卑微的心态也未能舍弃。又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察觉儿子的心意逐渐开阔,志向远大,已轻视过去的心态。临终前,他召集儿子与亲族、国王、大臣、刹帝利、居士等人。众人到齐后,长者当众宣布:各位应当知晓!这是我的儿子,我所亲生。他曾在某城离开我逃走,孤苦漂泊五十余年,原名某某。我名叫某某,从前在本城忧心寻找,忽然在此地与他重逢。这确实是我的儿子,我确实是他的父亲。如今我所有一切财物,都归他所有,先前收支情况,他都知晓。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世尊!这时穷儿子听到父亲的话,非常欢喜,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心中想:我原本没有期望得到什么,现在这些珍宝却自己来到我面前。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而便自謂:『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悋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世尊,那大富长者就是如来,我们就像是佛的孩子,如来常说我们是他的孩子。世尊,我们因为贪嗔痴三毒的苦,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种种烦恼,因为愚痴迷惑,贪恋执着于小乘佛法。今天世尊让我们思考,去除那些对佛法的错误理解,我们努力修行,得到了到达涅槃的一点成果。得到这点成果后,心里很高兴,自己觉得满足了,就认为:因为我们努力修行佛法,所以收获很大。但世尊早就知道我们贪恋低劣的欲望,喜欢小乘佛法,就随顺我们,不直接告诉我们:你们其实都拥有如来智慧宝藏的份。世尊用善巧的方法,为我们讲解如来智慧。我们从佛那里得到一点涅槃的成果,就觉得收获很大;对这部大乘经,却没有追求的心。我们又靠着如来的智慧,为菩萨们讲解佛法,但自己却没有发大愿。为什么呢?佛知道我们喜欢小乘佛法,就用适合我们的方法来讲;我们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真正的佛子。现在我们才知道,世尊对佛的智慧毫不吝惜。为什么呢?我们一直以来就是真正的佛子,只是喜欢小乘佛法。如果我们有追求大乘的心,佛就会为我们讲大乘佛法。在这部经中只讲一乘法,但以前在菩萨面前,佛曾批评那些喜欢小乘的声闻弟子,其实佛是用大乘法来教化。所以我们说,本来没有追求大乘的心。现在法王的珍宝自然就得到了,佛子应该得到的一切都已得到。这时摩诃迦叶想重新说明这个意思,就用偈语说: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車𤦲馬腦、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䟽。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 『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頗梨;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祕藏之法, 但為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於無漏法,
得清淨眼。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真阿羅漢,
於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於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恒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饍、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於恒沙劫, 亦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 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 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 得最自在,
知諸眾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 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已,
於一乘道、 隨宜說三。」
我们今日听闻佛陀的教诲,欢喜踊跃,得到前所未有的法喜。佛说声闻弟子也能成佛,这无上珍宝不须外求自然获得。就像有个年幼无知的孩童,舍弃父亲逃往远方,流浪各国五十余年。父亲日日忧心思念,四处寻找未果,最终定居某城建造宅院,享受五欲之乐。其家业豪富,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珍珠宝物不可计数;象马车乘、田产仆役遍及诸国;千万人众恭敬围绕,王臣贵族共同尊崇。
年老时他更思念儿子:这个痴儿离我五十余年,库藏财富该托付给谁?此时那穷子正四处乞食,漂泊城邑间,时而饱腹时而饥馑,瘦骨嶙峋满身疮痍。辗转来到父亲所居之城,受雇劳作竟至父宅门前。长者正在狮座上处理家务,侍卫环绕中核对账目。穷子望见威严府邸,误以为是王宫,惶恐自忖:"若久留此地,恐被逼迫做苦工",便欲逃往贫民区谋生。
父亲在窗内认出儿子,默然心知,先遣侍从追回。穷子惊恐倒地:"他们抓我定要处死!"长者明白儿子愚钝难信真相,便改派相貌平凡者告知:"雇你除粪,报酬加倍。"穷子欣然前来劳作。长者常透过窗户观察,见儿子安于卑贱工作,便换上粗衣执粪器亲近教导:"好好干活,给你加薪,供应食油厚褥。"时而慈言:"你如我儿一般。"如此二十年渐渐让他接触家务,知晓金银出入,却仍住门外草庵,自认贫贱不配拥有这些。
待儿子心智渐开,长者召集国王大臣、亲族居士宣布:"这就是五十年前失散的儿子,二十年前重聚。我所有宅邸财产尽归其所有。"穷子忽得珍宝欣喜万分,正如我们这些声闻弟子——昔日只求小乘解脱,佛便先说四谛法门;待我们道心坚固,才开示成佛之道。就像那穷子虽近父亲却不敢奢望财产,我们虽宣说佛法却不曾发菩提心,满足于空寂境界,不慕净土庄严。其实佛早知我们根器,以善巧方便先令解脱三界,最终授予佛果。今日方知世尊大恩:以无量劫难值难遇之法,调伏我等下劣之心。纵使肩扛头顶恒沙劫供养,亦难报答佛恩万一。诸佛具足无量神通,却能随顺凡夫认知,观机逗教施设三乘,究竟皆归一佛乘。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CBETA 编码:T02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