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三昧經通宗記
《金刚三昧经》是大乘圆顿的教法,诸佛真实的宗旨。它超越众多经典,涵盖一切法门,废除权宜之说,彰显真实义理,具有《法华经》收摄众教的功用;借助寂灭谈论常理,先于《涅槃经》展开锋利的教义。它特别阐明了五时的玄妙旨趣,广泛施予最上乘的醍醐妙味。所有修行阶位都可顿时超越,关键在于最初的一念觉悟;一切众生共同获得,哪还需区分中下根器?凡夫与圣者地位平等,智者与愚人道理同一。这确实是菩萨利益众生的秘密钥匙,也是众生成佛的重要关键。以佛法印证心性,没有比这更高明的了;真实修行秘密行持,就在这里。
最初在灵山会上,佛陀以沉默显示全部机锋,独露无言妙义。比丘代为宣说,唱诵偈颂极力劝请提问。由此发起,依智慧全都兴起。解脱开启无相法门,觉悟般若远远超越三界;心王证得无生法忍,泯灭言说与一心默默契合。无住获得本觉的利益转变,各种识而性海无波;大力进入实际的地域,具备智慧辩才而心源清净流淌。证得真性体空,舍利弗以满地而独自承担;进入如来藏海,梵行以等觉而自居。总持是一切品类的义理宗旨,妙观圆满成就正觉。在品末显示弘通的法眼,嘱咐累世唯有此经。
确实,得到它的人,从此永远断绝向外寻求;觉悟它的人,始终全部归于一致。观察它的始末,条理分明,如花朵穿成花鬘,灿烂可观;如珍珠在盘中滚动,光芒耀眼难以直视。自然得到诸佛护念,不会落入其他众生之手。因此长久封闭秘密藏中,不随便宣传。知道的人稀少,听闻也难以相信。何况经文奇特义理深密,语言简练道理完备,仅有一万一千五百字,却统摄全部大藏教的义理海洋,而且能摄受不立文字的禅宗别传。这确实是像法时期出世的良导。
我有幸遇到佛陀圣言,深入心研究,虽然未能窥见幽深秘密,但发愿流通。定下今生来生的修行准则,作为利己利人的妙行。愿见者闻者,顿时觉悟心性本空;今世后世,永远沾沐佛法甘露。
音支。但也的意思。祇如同祇有。都使用此字。现在写作秖是不对的。又音岐。指神祇。凡是祇夜、祇陀都源于此。扺
音止。侧也击也。抵对的抵。当用此。盖以手击节而对。今作祇祗皆误。别。
这个字读作“别”时表示区别,与离别之“别”不同。又读作“鼈”时,表示分别、辨别的意思。
凡是表示赞扬称颂的意思时,读平声。凡是指名称相配的意思时,读去声。
如行止运行的音是衡。德行言行的音是幸。行列行布的音是杭。行其事以利人的音是恨。
几结解解说的上声读法。又读去声,音同“械”。意为明白。如明白自身解脱叫作解脱,理解其义理叫作解义。
池和稚这两个字有两种读音。凡是表示未经治理而进行治理的意思时,读平声;表示已经治理好的意思时,读去声。
音同“窃”。是“切”字的正确切音,又读作去声“砌”。意为众多,也泛指一般情况。离
凡是别离、支离,都读平声。又读去声,音同"利",表示逐渐相违的意思。离欲、离垢等词都由此而来。
如周旋、折旋、旋转都是平声。又去声是追赶旋转的旋。度
济度的"度"读去声。又读入声,音同"铎"。计度的"度"。
懦读平声。禅那、檀那的"那"字由此而来。又读上声,奴可切,表示"那里"、"那事"的"那"。又读上声,奴卧切,是语气助词。养
下对上的奉养称为养,读去声。生养、畜养、自养都读上声。
来去时用去声,除去时用上声。
上声:指说话。又指用言语告诉他人,称为语,即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