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經遊意
彌勒經遊意
有十重:
有十个方面:
第一、序王; 第二、釋名;第三、辨經宗體; 第四、論因果;第五、出世久遠; 第六、論成道真應;第七、辨三會人多少;第八、論與釋迦同時涅槃;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雜料簡。
第一、序言部分;第二、解释名称;第三、辨析经典宗旨;第四、论述因果;第五、说明久远历史;第六、讨论成佛的真实与应化;第七、辨别三次法会人数多少;第八、论述与释迦同时涅槃;第九、阐明教法大小;第十、其他要点简析。
第一序王
諸佛出世,大事因緣,故居初發心不足之地,專覺無所得大乘、修諸萬行,故或上兜率,為諸天子說般若波羅蜜;或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時下閻浮提,乃成種覺。故前佛後八相成道、紹位紹尊,皆是一生補處。故前記釋迦、次授彌勒,明此菩薩功等十地、德成高行,逾三忍之上忍,方當改斯穢土為彼淨國,人壽即八萬四千由旬、田即一種七獲,況乃名華軟草浮空滿地、寶藏神珠盈瞿逸陷,三會說法道掛天人,一切名字悟無生忍也。
诸佛出现于世,是为了重大的因缘。因此最初发心修行的人尚未达到圆满境地,专注于觉悟无所得的大乘教法,修习各种修行法门。有的菩萨上升至兜率天,为天众宣说般若波罗蜜;有的菩萨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阎浮提,最终成就无上正觉。所以前佛与后佛都以八相成道,继承佛位佛尊,都是一生补处菩萨。因此先有释迦牟尼佛授记,后有弥勒菩萨继位,表明这位菩萨的功德等同于十地菩萨,德行成就高妙修行,超越三忍中的上忍境界,才能将这污秽世界转变为清净国土,那时人的寿命长达八万四千由旬,田地播种一次可收获七次,更有名花软草遍布虚空大地,珍宝神珠充满沟壑,弥勒菩萨三次法会说法度化天界人间,一切众生听闻其名都能悟入无生法忍。
CBETA 编码:T177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