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經遊意
第九簡教大小乘
舊諸師云:釋迦一化,現形致教,不出二途:一是世教;二是出世教。明世教有三種:一者、三歸;二者、五戒;三者,十善也。二者、出世教,亦有三種:一、頓教,為利根大行人說,如《華嚴》大乘等經是也;二者、偏方不定教,為中根人,如《夫人》與《金光明》等經是;三者、階漸次第教,此為下根人說經,即是五時、四時等經教是也。談此經,於二種中道出世教,與三教中師解若同:一云是偏方教,明未來因果,成佛淨土因果之事,依正二果,事事精華,具如經文所說也。二云此是次第教,五時教中此是初教,補釋迦並論一生成佛事,亦是小乘指授記事名本末經中說也。又此既從《阿含》中出,《阿含》中是三藏教,此經理因是小乘教。若如《大彌勒經》別說,未必是《阿含》中出也。又一云是大乘教故,《中阿含》復釋是大乘,即此經文中有常樂等語。今謂不然,汝既言《阿含經》復是大乘等者,非正宗,傍明大乘也。故今謂《上生經》是正、是大教,故經文多具明六度、四等菩薩行菩提心無上道也,亦具論中假故。大乘因果第三假明宗中說;《下生經》是小乘為宗,故說文唯證四果而已也。
从前的高僧们说: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教化,展现的身相和教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世间教法;二是出世间教法。说明世间教法有三种:第一是三皈依;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十善业。出世间教法也有三种:第一是顿教,为根器锐利、修行高深的人说,如《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第二是偏方不定教,为中等根器的人说,如《胜鬘夫人经》与《金光明经》等;第三是渐次教,为下等根器的人说经,即五时教、四时教等经典教法。讨论这部经,在两种中道出世间教法中,与三教中祖师们的解释有相同之处: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偏方教,阐明未来因果,成就佛国净土的因果之事,正报和依报两种果报,每一件事都精妙美好,完全如经文所说。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渐次教,五时教中这是最初的教法,补充解释释迦牟尼佛并论述一生修行成佛之事,也是小乘教法中指导修行的记事类经典,名为本末经。另外,这部经既然从《阿含经》中分出,《阿含经》属于三藏教法,因此这部经按理是小乘教法。如果像《大弥勒经》那样专门讲述,就不一定是从《阿含经》中分出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大乘教法,因为《中阿含经》又解释为大乘,这部经文中也有常、乐等词语。现在认为这种说法不对,既然你说《阿含经》又是大乘等,这不是正宗,只是旁涉说明大乘。所以现在认为《上生经》是正宗、是大乘教法,因此经文中多处详细说明六度、四无量心等菩萨行和菩提心无上道,也详细论述中道假名。大乘因果第三假名阐明宗旨中所说;《下生经》以小乘为宗旨,所以经文只证明四果而已。
問:若爾,經文何言證常樂等四德耶?
问: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佛经中会说证得常乐等四种功德呢?
答:尋常等語品漫,如小乘滅度無為中亦義記常樂,大乘妙有亦得明常樂,假屬大乘可例。如般若教已上一例,或可是對悟無常說常等事,何必是破三修比丘說常樂我淨也。
答:通常的讨论较为宽泛,比如小乘佛教所说的涅槃无为中也包含常乐的含义,大乘佛教所说的妙有同样可以阐明常乐,如果归属于大乘佛教,可以类推。例如般若教义中的例子,或者可能是针对觉悟无常而说的常乐等事,未必一定是为破除三修比丘所说的常乐我净。
CBETA 编码:T177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