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集
孫稚
○字法暉。齊國般陽縣人也。父祚。晉太中大夫。稚幼而奉法。年十八。以咸康元年八月病亡。父後移居武昌。至三年四月八日。沙門于法。街行尊像。經過家門。夫妻大小出觀。見稚亦在人眾之中。隨侍像行。見父母拜跪問訊。隨共還家。祚先病。稚云。無他禍祟。不自將護所致耳。五月當差。言畢辭去。其年七月十五日。復歸問訊。悉如生時。說其外祖父。為太山府君。見稚曰。汝未應來。那得至此。稚答。伯父將來。欲以代譴。有教推問。欲鞭罰之。稚救解得原。稚兄容。字思淵。時在其側。稚謂曰。雖離故形。在優樂。處但讀書。無他作。願兄勿復憂也。但勤精進。繫念修善。福自隨人矣。我二年學成。當生國王家。同輩有五百人。今在福堂。學成皆當上生。第六天上。我本亦應上生。但以解救先人。因緣纏縛。故獨生王家耳。到五年七月七日復歸。說邾城當有宼。難事例甚多。悉皆如言。家人祕之。故無傳者。又云。先人多有罪讁。宜。為作福。我今受身人中。不須復營。但救先人也。願父兄勤為功德。作福供僧。食時務使鮮潔。一一如法者。受上福。次者次福。若不能如言。皆費設耳。當使平等。心無彼我。其福乃多。祚時有婢。稚未還時。忽病殆死。通身皆痛。稚云。此婢欲叛。我前與鞭。不復得去耳。婢云。前實欲叛。與人為期。日垂至。而便住。云云(太同泰)。
字法晖,齐国般阳县人。父亲名祚,曾任晋朝太中大夫。法晖自幼信奉佛法,十八岁那年,在咸康元年八月病逝。后来父亲迁居武昌。到咸康三年四月初八,僧人于法尊像巡街,经过他家门前,全家老小都出来观看,见到法晖也在人群中,跟随佛像前行。法晖见到父母便跪拜问候,随后一同回家。父亲先前患病,法晖说:这不是灾祸作祟,只是自己没调养好。五月就会痊愈。说完便告辞离去。当年七月十五日,法晖又回家问候,言行举止与生前无异。他提起外祖父现任泰山府君,见到法晖说:你阳寿未尽,为何来此?法晖答道:伯父将被拘来,我想替他受罚。府君下令审问,正要鞭打责罚时,法晖求情才得赦免。当时兄长法容(字思渊)在场,法晖对他说:我虽舍了旧身形,却生活在安乐处,每日只管读书,别无他事。望兄长不必忧心。只要勤修精进,心念善法,福报自然相随。我两年学成后,将投生国王之家。同修五百人现居福堂,学成后皆可往生六欲天。我本也该升天,只因解救先人,被因缘牵绊,才独生王家。到咸康五年七月初七,法晖再度归来,预言邾城将遭兵灾。后来诸多事件皆如其言。家人对此保密,故未外传。法晖又说:先人多有罪业,应当为他们修福。我现已转生人道,不必再为我祈福,只需救度先人。愿父兄勤修功德,供僧斋僧。供食务必新鲜洁净,如法供养得大福报,次等供养得次等福。若不能依言而行,都是徒劳。应当心怀平等,无分彼此,福德方能广大。父亲有个婢女,在法晖未归时突然病危,全身疼痛。法晖说:这婢女曾想逃走,我先前鞭打过她,如今她再难逃脱。婢女承认:之前确实与人约好出逃,临到约定之日却未能成行。
CBETA 编码:X164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