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傳
支恭明
名謙。一名越。大月支人也。大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恭明年七歲騎竹馬戲於鄰家。為狗所嚙傷脛。鄰人欲殺狗取肝傅瘡。恭明曰。天生此狗。為人守吠。我若不來。終不見嚙。失在於我。非關於狗。殺之得差尚不可為。況無益而招大罪。由是鄉人數十家感其言。悉不復殺生。十歲學書。十三歲學梵書。通六國語。博覽經籍。兼綜藝術。甞受業於支亮。亮又受業於支讖。當桓靈世。新出佛經多讖所譯。當世稱之曰。天下博知。無出三支。献帝末遭𡨥亂。恭明與鄉人數十避地歸吳。初發日惟有一被。有客隨之大寒無被。恭明呼與共臥。夜將半客奪被而去。明旦同侶問被所在。語以故。咸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相告。卿等必以刼罪罪之。豈宜以一被而殺一人乎。聞者歎服。既至吳。吳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即召見之。問經中深隱之義。恭明應機釋難無疑不析。權甚悅。拜為博士。使輔導東宮。甞譯摩詰.大般泥洹.法句.瑞應.本起等二十七經。辭旨文雅盛傳於世。其後太子即位。遂隱於穹窿山。不交世務。從道人竺法蘭更鍊五戒。凡所游從皆沙門而已。年六十卒於山中(出三藏記集)。
他名叫谦,又名越,是大月支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期带领数百国人归顺中原,被授予率善中郎将之职。恭明七岁时骑着竹马在邻居家玩耍,被狗咬伤了小腿。邻居想杀狗取肝敷伤口,恭明说:这狗天生就是为人们看门吠叫的。如果我不来,它也不会咬我。错在我,不在狗。就算杀狗能治好伤也不该做,何况毫无益处反而招致罪过?这番话感动了乡里几十户人家,从此都不再杀生。十岁学习汉文,十三岁学梵文,通晓六国语言,博览经书典籍,兼修各种技艺。曾拜支亮为师,而支亮又是支谖的弟子。汉桓帝、灵帝时期,新出的佛经多由支谖翻译,当时人们称赞说:天下博学多识之人,没有超过支氏三位的。汉献帝末年遭遇战乱,恭明与几十位同乡避难到吴地。出发时只带了一条被子,有位同行的旅人冻得厉害,恭明就叫他同盖一被。半夜那人抢了被子逃走,天亮后同伴问起被子,恭明如实相告。大家都说:为何不告诉我们?他答道:若告诉你们,你们必定要治他抢劫之罪。怎能因一条被子害一条性命呢?听者无不叹服。到吴地后,吴主孙权听说他博学多才,立即召见,询问佛经中深奥隐微的义理,恭明随机应答,剖析疑难,孙权非常高兴,封他为博士,辅佐太子。曾翻译《摩诘经》《大般泥洹经》《法句经》《瑞应本起经》等二十七部佛经,文辞典雅,广为流传。后来太子即位,他便隐居穹窿山,不问世事,跟随僧人竺法兰修持五戒,交往的都是出家人。六十岁时在山中去世。
CBETA 编码:X164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