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二三)舍梨子相應品智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胜林给孤独园。
爾時,牟利破群㝹比丘捨戒罷道,黑齒比丘聞牟利破群㝹比丘捨戒罷道,即詣尊者舍梨子所,稽首禮足,却坐一面,坐已,白曰:「尊者舍梨子!當知牟利破群㝹比丘捨戒罷道。」
那时,牟利破群㝹比丘舍戒还俗,黑齿比丘听说牟利破群㝹比丘舍戒还俗,便前往尊者舍利子处,恭敬行礼后退坐一旁,坐定后禀告说:尊者舍利子,您应当知道牟利破群㝹比丘已经舍戒还俗了。
尊者舍梨子曰:「牟利破群㝹比丘於此法中而愛樂耶?」
舍梨子尊者问:牟利破群的比丘们,你们对这样的修行方法感到欢喜吗?
黑齒比丘問曰:「尊者舍梨子!於此法中而愛樂耶?」
黑齿比丘问道:舍梨子尊者,您对这样的佛法有喜爱吗?
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齒!我於此法無有疑惑。」
尊者舍利弗回答道:黑齿,我对这教法没有疑惑。
黑齒比丘即復問曰:「尊者舍梨子!於當來事復云何耶?」
黑齿比丘接着问道:尊者舍利子,关于未来的事情又会怎样呢?
尊者舍梨子答曰:「黑齒!我於來事亦無猶預。」
尊者舍梨子回答说:“黑齿啊,我对未来的事情也没有任何犹豫。”
黑齒比丘聞如是已,即從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尊者舍梨子今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黑齿比丘听完这番话,立即从座位起身,前往佛陀所在之处。他恭敬地叩首行礼,退坐一旁,向佛陀禀告:世尊,尊者舍梨子现在自称已证得智慧,烦恼灭尽,清净修行已经确立,应做之事皆已完成,不再轮回转生,如实了知真理。
世尊聞已,告一比丘:「汝往舍梨子所,語:『舍梨子!世尊呼汝。』」
世尊听完后,告诉一位比丘:你去舍梨子那里,对他说:舍梨子,世尊叫你。
一比丘受教已,即從坐起,禮佛而去,往詣尊者舍梨子所,白曰:「世尊呼尊者舍梨子。」尊者舍梨子聞已,即往詣佛,稽首作禮,却坐一面。
一位比丘领受教导后,随即从座位起身,向佛陀行礼后离去。他来到尊者舍利子面前,禀告道:"世尊召唤尊者舍利子。"尊者舍利子听闻后,立即前往佛陀处,顶礼膜拜后,退坐一旁。
世尊問曰:「舍梨子!汝今實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耶?」
佛陀问道:“舍利子!你现在确实自称已获得智慧,烦恼已断尽,清净修行已成就,该做的事已完成,不再有轮回,如实了知真理吗?”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說義。」
舍梨子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我不是按照原文的字句来说,而是只讲其中的义理。
世尊告曰:「舍梨子!族姓子隨其方便稱說,得智者即說得智。」
世尊告诉舍梨子说:善男子随其方便说法,得到智慧的人就说得到了智慧。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我向已說,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說義。」
尊者舍利子回答道:世尊,我刚才已经说过,不是照搬原文词句,而是阐释其中的含义。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耶?』舍梨子!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佛陀问道:舍利弗!若有修行清净法门的同道来问你:尊者舍利弗!你是如何认知、如何观照,才敢自称已证得智慧,断尽生死之流,清净修行已成就,所应作的都已完成,不再受后有之身,如实了知真理?舍利弗!你听到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生者有因,此生因盡,知生因盡已,我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修行者来问我:尊者舍梨子,你是如何知晓、如何证悟,自称已获得智慧,断尽轮回,建立清净修行,完成应作之事,不再受后有,如实了知真理?世尊,我听到这样的问题,会这样回答:诸位贤者,生命的存在有其原因,当这个根源彻底断除时,我自知生死根源已尽,因此自称已获得智慧,断尽轮回,建立清净修行,完成应作之事,不再受后有,如实了知真理。世尊,若有修行者这样询问,我应当如此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佛陀问道:舍利弗,如果有修行者来问你:尊者舍利弗,生命因何而生,由何而起,以什么为根本?你听到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生者因有緣有,從有而生,以有為本。』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向佛陀禀告:世尊,若有修行者来问我:尊者舍梨子,生命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和条件,从何处产生,以什么为根本?世尊,我听到这样的问题后,会这样回答:各位贤者,生命的产生是由于存在(有)的缘故,从存在中产生,以存在为根本。世尊,若有修行者这样问,我就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世尊问道: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问你:尊者舍梨子,存在的根源是什么,从何而生,以什么为基础?你听到这个问题,应当如何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有者因受、緣受,從受而生,以受為本。』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修行者来问我:尊者舍梨子,存在的根源是什么?由什么产生?以什么为基础?世尊,听到这个问题,我会这样回答:各位贤者,存在是因为感受而生起的,由感受产生,以感受为根本。世尊,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就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好极了!好极了!舍梨子!若有修行者来这样问,应当这样回答。为什么呢?这样说的,应当明白其中含义。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世尊问道: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问你:尊者舍梨子!领受是什么原因和条件产生的,从何处生起,以什么为根本?你听到这个问题后,应当如何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受者因愛、緣愛,從愛而生,以愛為本。』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向世尊禀告:世尊,如果有修行清净的人来问我:尊者舍梨子,感受从何而起,因何而生,以什么为根本?世尊,我听到这样的问题,应当这样回答:贤者们,感受因爱欲而起,缘爱欲而生,以爱欲为根本。世尊,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就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為愛?』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佛陀问道:舍利弗,如果有修行者来问你,舍利弗尊者,什么是爱?你听到这个问题时,该怎么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為愛?』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謂有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於中樂欲著者,是謂為愛。』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修行者来问我:尊者舍梨子,什么是爱?世尊,我听到这个问题后会这样回答:诸位贤者,爱就是对三种感受的贪着——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如果对这些感受产生欲求与执着,这就称为爱。世尊,若有修行者这样提问,我就会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於三覺中無樂欲著?』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世尊问道:舍梨子!如果有修行人问你:尊者舍梨子!你是如何知晓、如何觉悟,才能对三种感受不生贪爱执着?你听到这样的问题,应当怎样回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於三覺中無樂欲著?』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謂此三覺無常法、苦法、滅法,無常法即是苦,見苦已,便於三覺無樂欲著。』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向佛陀禀告:世尊,若有修行者来问我:尊者舍梨子,你是如何认知、如何观照,才能对三种感受不生贪着?世尊,我听闻此问后应当这样回答:诸位贤者,因为这三类感受皆属无常之法、苦痛之法、终将息灭之法。无常即是苦,彻见苦的本质后,自然对三种感受不起贪爱执着。世尊,若修行者如此提问,我应当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爾時,世尊告曰:「舍梨子!此說復有義,可得略答。舍梨子!復有何義,此說可得略答?所覺所為,即皆是苦。舍梨子!是謂復有義,此說可得略答。」
当时,世尊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这个说法还有更深的意义,可以简要回答。舍利弗!还有什么意义,这个说法可以简要回答呢?所感知的一切行为,都是苦。舍利弗!这就是还有更深的意义,这个说法可以简要回答。
世尊問曰:「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问道:舍梨子啊!如果有修行者来问你:舍梨子尊者!为何你背对众生却自称已证得智慧,烦恼已断尽,清净修行已成就,应作之事已完成,不再受轮回,如实了知真理?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我自於內背而不向則諸愛盡,無驚無怖,無疑無惑,行如是守護,如其守護已,不生不善漏。』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尊者舍梨子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修行者来问我:舍梨子尊者,为什么你能背向世间而不自称已得智慧,证得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再轮回、如实了知?世尊,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回答:诸位贤者,因为我内心已远离执着,断尽一切贪爱,不再恐惧惊慌,没有疑惑迷惘,如此守护自心。能这样守护,就不会再生起烦恼。世尊,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就这样回答。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赞叹道:很好!很好!舍梨子!如果有修行者来这样提问,你就应该这样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说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世尊告曰:「舍梨子!復次有義,此說可得略答。若諸結沙門所說,彼結非我有,行如是守護,如其守護已,不生不善漏。舍梨子!是謂復有義,此說可得略答。」世尊說如是已,即從坐起,入室燕坐。
世尊告诉舍利子:还有一层含义,可以简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那些束缚是沙门所说的,那么这些束缚并不属于我。按照这样的方式守护内心,如此守护之后,就不会产生不善的烦恼。舍利子,这就是另一层含义,可以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世尊说完这番话后,便从座位起身,进入室内静坐。
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我始未作意,而世尊卒問此義,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諸賢!我初說一義,便為世尊之所讚可,我復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能為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亦能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
世尊刚进入室内不久,尊者舍利子对众比丘说:各位贤者,我起初没有准备,世尊突然问起这个义理,我当时心想:恐怕难以回答。各位贤者,我刚说出一个观点,就得到世尊的赞许认可。于是我又想:如果世尊用不同的言辞句式,在一天一夜中反复询问这个义理,我也能同样以不同的言辞句式,在一天一夜中为世尊解答;即便世尊连续两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七夜用不同言辞询问这个义理,我也同样能持续相应时日,用不同言辞为世尊解答。
黑齒比丘聞尊者舍梨子說如是已,即從坐起,疾詣佛所,白世尊曰:「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所說至高,一向師子吼:『諸賢!我始未作意,而世尊卒問此義,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諸賢!我初說一義,便為世尊之所讚可,我復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能為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諸賢!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亦能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
黑齿比丘听完尊者舍梨子这番话,立即起身赶往佛陀的住处,向世尊禀告说:世尊刚进屋不久,尊者舍梨子就作了极高妙的开示,如狮子吼般直截了当。他说:诸位贤者,我起初未曾思虑这个道理,世尊突然询问时,我心想恐怕无法回答。然而当我初次阐明一个观点,就得到世尊的印可赞叹。我转念又想:即使世尊用不同言辞昼夜不停地追问这个道理,我也能随时应变作答。若世尊连续七天七夜变换语句来问,我同样能应对自如。
世尊告曰:「黑齒!如是,如是。若我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舍梨子比丘此義者,舍梨子比丘必能為我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黑齒!若我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舍梨子比丘此義者,舍梨子比丘亦能為我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所以者何?黑齒!舍梨子比丘深達法界故。」
佛陀告诉黑齿说:确实如此。如果我以不同的词句向舍梨子比丘询问这个义理一昼夜,舍梨子比丘必定能够用不同的词句为我解答一昼夜。黑齿啊,即使我连续两三天、三四天,乃至七天七夜用不同词句询问这个义理,舍梨子比丘也同样能用不同词句为我解答相应时长。为什么呢?黑齿,因为舍梨子比丘已透彻证悟法界的缘故。
佛說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如此宣说完毕。尊者舍梨子和诸位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教奉行。
智經第三竟(一千一百六十九字)
《智经》第三卷结束。
CBETA 编码:T002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