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母寶德藏般若伽陀聚集品第二十九
「大菩薩修四禪定, 如所愛樂而無住,
或復不住於四禪, 當得最上之菩提。
得最般若住禪定, 四無色等三摩地,
為得最上大禪定, 而復不學諸漏盡。
此功德藏未曾有, 行三摩地而無相,
住彼不破於我見, 有心所思生欲界。
譬如南閻浮提人, 未生諸天生北洲,
見彼境界而求生, 作彼住已而復還。
菩薩所修之功德, 三摩地行而相應,
雖同凡夫住欲界, 由如蓮華不著水。
菩薩度脫於眾生, 圓滿淨土波羅蜜,
不求生於無色界, 而求菩提波羅蜜。
譬如天人獲寶藏, 雖得不生愛樂心,
或言天人而起心, 欲收彼寶不可得。
大智菩薩不樂住, 四禪寂靜三摩地,
出彼寂靜三摩地, 而入欲界為世間。
若菩薩行三摩地, 不樂羅漢及緣覺,
乃至散亂兇惡心, 無知迷亂無功德。
色聲香味觸五欲, 及彼緣覺聲聞等,
如是之法悉遠離, 等引不離菩提心。
菩薩一向為眾生, 修行精進波羅蜜,
由如奴僕事其主, 利於眾生亦如是。
如僕事主心專注, 雖被瞋辱而無對,
凡所動止常在心, 唯恐彼主責其過。
菩薩為求佛菩提, 如奴事主利眾生,
證得無上菩提已, 利生如火燒草木。
晝夜勤行利他行, 利已內心無我相,
如母愛子常衛護, 寒暑雖苦心無倦。
CBETA 编码:T022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