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會燈錄
No. 1591-A序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以九年面壁。獨契真機。隻履西歸。原無多說。至於立雪斷臂之徒。悉皆直參上乘。一心相印。又何語之足錄乎。雖然自佛法入中國。已有四十二章。即盧老出東甌。亦著譚經妙論。又何語之不足錄乎。黔居邊鄙。佛法罕聞。明末宼亂。四方禪侶。咸避地乞食。於其間。或著衣持鉢。不墜家風。或挂板懸槌。洪宣法教。於是諸家各有語錄。於中片語接人。吐辭見道者。亦不乏也。但以遠在天末。不獲廣播中州流傳海內。善一大師。心竊惜之。廼不辭䟦涉。徧歷諸山。博采各家語錄。集之成帙。名以會燈。過余求序。欲授之梓。余謂之曰。甞聞。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泉者不能繪其聲。繪人者不能繪其情。語言文字。固不足以見道也。今公集諸家之語。得無謂道在是乎。曰唯唯。否否。昔道副有言。不執文字。而亦不離文字。以為道用。今諸家之語。雖造詣不無優劣之殊。識力或有淺深之異。然皆繫籍宗門。表彰吾道。故某欲投之名山。公諸勝剎。具眼者自能辨之。庶不致謂黔地邊方未聞佛法也。是則某之志也夫。余曰。有是哉。不在語言。而亦不外於語言。不執文字。而亦不離於文字。是誠教外別傳也。因弁言簡端。
在正统教义之外另有传承。不依赖文字。直接指明人心。见本性即成佛。所以达摩面壁九年。独自契合真谛。只履西归。原本无需多言。至于立雪断臂的求法者。都是直接参悟上乘佛法。以心印心。又何必记录言语呢。然而自佛法传入中国。已有四十二章经问世。即便卢行者出自东瓯。也留下谈经妙论。又怎能说言语不值得记录呢。贵州地处边陲。佛法罕有听闻。明末战乱时。各地禅僧。都来此避难化缘。其中有人秉持袈裟托钵。不失宗门风范。有人悬挂板槌。弘扬佛法。于是各家都有语录传世。其间片语点化学人。言谈见性者。也不在少数。只因地处偏远。未能传扬中原流布天下。善一大师。心中暗自惋惜。于是不辞跋涉。走遍群山。广采各家语录。汇编成册。取名《会灯》。前来请我作序。准备刊刻流通。我对他说。曾听闻。画雪难绘其清。画月难现其明。画花难传其香。画泉难状其声。画人难摹其情。语言文字。本不足以呈现真谛。如今您汇集诸家语录。莫非认为大道尽在此中。大师连声应答又摇头。昔日道副禅师说过。不执着文字。也不脱离文字。以此作为传道工具。现今各家语录。虽造诣难免高低不同。见地或有深浅差异。但都归属禅宗门庭。彰显佛法真义。所以我愿将其藏之名山。传于各大寺院。具眼之士自能明辨。或可避免世人认为边地未闻佛法。这正是我的心愿。我感叹道。确是如此啊。真理不在言语中。也不离于言语。不执文字相。也不废文字功。这真是教外别传的奥义。因而写下简序置于卷首。
旹
康熙壬午嘉平月紫池集山道人程春翔書於北隴之偶石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