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錄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
未詳氏族。自稱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地。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肆聚落。見物則乞。醯魚葅才接入口。分少許囊中。時號長汀子。布袋師也。甞雪中臥。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貨則售。示人吉凶。必應期無忒。天將雨。即著濕草履。途中驟行。遇亢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竪膝而眠。民以此驗之 有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回頭。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你一文。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便負之而去。
他的出身姓氏不详,自称名叫契此。身材矮胖,皱眉大腹,说话没有定准,随处躺卧休息。常用木杖挑着一个布袋子,凡是生活用品,都装在袋子里。进入街市村落,见到东西就乞讨,像醋腌鱼这类食物刚接到手,就分少许放入袋中。当时人都称他长汀子、布袋和尚。
曾见他在雪中躺卧,雪花却不沾身,人们因此觉得神奇。有时他向人乞讨货物,那货物就很快售出。他预言吉凶,必定如期应验,毫无差错。天要下雨时,他就穿着湿草鞋在路上急行;遇到大旱天,就拖着高齿木屐在市桥上跷腿而眠。当地人都用这些现象来预测天气。
有位僧人走在和尚前面,和尚就拍了一下僧人后背。僧人回头,和尚说:给我一文钱吧。僧人说:你说得出道理就给你一文。和尚放下布袋,双手叉腰站着。
白鹿和尚问他:什么是布袋?他当即放下布袋。又问:布袋下面是什么?他就背起布袋走了。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义手。保福曰。為只如此。還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
从前保福和尚问:什么是佛法的根本道理。禅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说:仅仅是这样吗,还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旨。禅师背起布袋就走了。
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裏作甚麼。師曰。等個人。曰來也來也。(歸宗柔和尚別云。歸去來)師云。汝不是這個人。曰如何是這個人。師曰。乞我一文錢 師有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若覩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祇明無學地。非聖非凡復若何。不強分別聖情孤。無價心珠本圓淨。凡名異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携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却肚膓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此應是一偈。下章應別是一偈。燈錄并作一偈。恐非)我有一布袋。虗空無罣礙。展開徧十方。入時觀自在。吾有三寶堂。裏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來者難得樣。智慧解安排。千中無一匠。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畵畵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又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三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其後復現於他州。亦負布袋。四眾競圖其像。
禅师站在街道上。有僧人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禅师答:等一个人。僧人说:来了来了。禅师说:你不是这个人。僧人问:怎样才是这个人?禅师答:给我一文钱。
禅师有首歌道:
这个心心就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逍遥自在无所为,清闲终究出家儿。若见眼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万法何异心何别,何必更寻经中义。心王本来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非圣非凡又如何,不必强分圣情孤。无价心珠本圆净,凡名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持杖若归故乡路,莫愁各处不闻声。
又有偈颂说:
是非憎爱世间多,仔细思量奈我何。放宽肚肠须忍辱,打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守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却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收时观自在。我有三宝堂,内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会不到,来者难得其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我有一尊佛,世人都不识。不塑也不装,不雕也不刻。无一滴泥土,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是一身躯,分身千百亿。
又有一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视人少,问路白云头。
后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禅师将示寂,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圆寂。后来又在其他地方出现,同样背着布袋,僧俗争相描绘他的形象。
CBETA 编码:X157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