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三〇)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
那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尊者舍利弗,問訊起居已,却坐一面,語舍利弗言:「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而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
那时,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叫输屡那。他每天都会去游历,来到耆阇崛山,拜见尊者舍利弗,问候起居完毕,退坐一旁,对舍利弗说:如果那些沙门、婆罗门对于无常的色、变易、不安稳的色,说“我胜过我、我等同我、我劣于我”,为什么沙门、婆罗门会有这样的想法,却看不到真实?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无常、变易、不安稳的受、想、行、识,说“我胜过我、我等同我、我劣于我”,为什么沙门、婆罗门会有这样的想法,却看不到真实?
「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所計而不見真實?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言:『我勝、我等、我劣。』何所計而不見真實?」
如果有出家人或修行者,面对那些变化无常、无法长存的事物时说:我比它强、我和它一样、我比它差。这样的想法怎么能认识到真相呢?对于同样无常变化、无法长存的感受、念头、行为和意识,如果说:我比它强、我和它一样、我比它差。这样的比较又怎么能看到真实呢?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输屡那!你觉得呢?色是恒常的,还是无常的?
答言:「無常。」
回答说:无常。
「輸屢那!若無常,為是苦耶?」
输屡那!如果事物是无常的,那它是不是苦的呢?
答言:「是苦。」
回答说:这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输屡那!如果事物是无常、苦、会变易的,你认为如何?圣弟子会在其中认为色是我、与我不同、或与我相在吗?
答言:「不也。」
回答说:不是。
「輸屢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输屡那,你觉得如何?感受、思想、行为、意识是恒常不变的,还是无常变化的?
答言:「無常。」
回答说:无常。
「若無常,是苦耶?」
如果事物是无常的,那么它是痛苦的吗?
答言:「是苦。」
回答说:这是苦。
「輸屢那!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输屡那!如果识是无常、苦,是会变化的事物,你认为怎样?圣弟子会在其中认为识是我、不同于我、或存在于我中吗?
答言:「不也。」
回答说:不是。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輸屢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输屡那,你要明白:无论是过去的、未来的还是现在的色,无论是内在的、外在的色,无论是粗糙的、细微的色,无论是美好的、丑陋的色,无论是遥远的、近处的色,所有这些色都不是我,不与我有差别,也不存在于我之中,这才叫作如实了知。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无论是过去的、未来的还是现在的识,无论是内在的、外在的识,无论是粗糙的、细微的识,无论是美好的、丑陋的识,无论是遥远的、近处的识,所有这些识都不是我,不与我有差别,也不存在于我之中,这才叫作如实了知。输屡那,如果能这样对色、受、想、行、识产生厌离,远离贪欲,得到解脱,并且明白解脱的智慧:我的生死已经结束,清净修行已经完成,该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不再有来世的轮回。
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長者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我從今日已,盡壽命,清淨歸依三寶。」
这时,舍利弗讲完这部经后,长者之子输屡那远离尘垢,获得了清净的法眼。当时,长者之子输屡那亲自证悟佛法,不依赖他人教导,在正法中得到了无所畏惧的信心。他从座位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舍利弗说:如今我已得到解脱,从今日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成为在家居士。从今以后,直至生命终结,我都将清净地皈依佛法僧三宝。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当时,长者的儿子输屡那听了舍利弗的讲说,心中欢喜,激动不已,向舍利弗行礼后便离开了。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