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三六)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摩偷羅國跋提河側傘蓋菴羅樹園。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偷罗国跋提河边的伞盖庵罗树林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住於自洲,住於自依;住於法洲,住於法依;不異洲不異依。比丘!當正觀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異洲不異依。何因生憂悲惱苦?云何有?因何故?何繫著?云何自觀察未生憂悲惱苦而生,已生憂悲惱苦生長增廣?」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要安住于自己的岛屿,安住于自己的依靠;安住于法的岛屿,安住于法的依靠;不依赖其他岛屿,不依赖其他依靠。比丘们啊!应当正确观察,安住于自己的岛屿、自己的依靠,法的岛屿、法的依靠,不依赖其他岛屿,不依赖其他依靠。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忧愁、悲伤、苦恼?它们如何存在?由于什么缘故?被什么束缚?如何通过自我观察,使未生的忧愁、悲伤、苦恼不生起,已生的忧愁、悲伤、苦恼不再增长扩大?
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如說奉行。」
比丘们对佛陀说:世尊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明眼、佛法的依靠,恳请您为我们宣说。比丘们听闻之后,定当依照教导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有色、因色、繫著色,自觀察未生憂悲惱苦而生,已生而復增長廣大;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佛对比丘说:仔细听,好好思考,我来为你们解释。比丘!有物质存在,因为物质,执着于物质,自己观察后发现,未曾生起的忧愁、悲伤、烦恼、痛苦产生了,已经生起的又进一步增长扩大;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这样。比丘!有什么物质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吗?
答言:「不也,世尊!」
回答说:不是的,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無常。若善男子知色是無常、苦、變易,離欲、滅、寂靜、沒,從本以來,一切色無常、苦、變易法知已,若色因緣生憂悲惱苦斷,彼斷已無所著,不著故安隱樂住,安隱樂住已,名為涅槃。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对比丘说:很好!很好!比丘啊!物质现象是无常的。如果善男子明白物质现象是无常、痛苦、会变化,懂得远离欲望、止息、寂静、消失,从根本上看透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无常、痛苦、会变化的,由此产生的忧愁悲伤痛苦就能断除。断除后就不再执着,不执着就能安稳快乐地生活,安稳快乐地生活,就叫涅槃。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这样。
佛說此經時,十六比丘不生諸漏,心得解脫。
佛陀宣讲这部经典时,十六位比丘断尽烦恼,内心获得解脱。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
竹園、毘舍離 清淨、正觀察
無常、苦、非我 五、三、與十六
竹园和毗舍离
清净且正观察
无常、苦、非我
五、三与十六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