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二二)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时只需看到鞭影就会迅速奔驰,善于观察驾车人的动作,快慢左右都随心而动。比丘啊,这就是世间第一等良马的特质。其次,比丘,第二种良马虽然看不到鞭影就能警觉,但当鞭子碰到它的毛发尾端时,就能立即察觉驾车人的心意,调整快慢左右。这就是世间第二等良马。再者,比丘,第三种良马既看不到鞭影,毛发被触碰也不为所动,但若鞭子轻微伤及皮肉,就能警觉起来,顺从驾车人的心意,调整快慢左右。比丘啊,这就是世间第三等良马。最后,比丘,第四种良马既看不到鞭影,毛发被触碰也无动于衷,皮肉受轻伤也不理会,必须用铁锥刺入身体,穿透皮肤伤及骨头,这才惊觉,拉着车上路,顺从驾车人的心意,调整快慢左右。这就是世间第四等良马。
在正法与戒律中,有四种善男子。哪四种呢? 第一种善男子,听到别的村落有男人或女人患病受苦乃至死亡,听后能心生恐惧,依正思维,如同良马看见影子就能调伏,这叫第一善男子能在正法与戒律中自我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不是听到,而是亲眼看见别的村落有男人或女人衰老、患病、死亡之苦,才心生恐惧,依正思维,如同良马被触碰毛尾就能迅速调伏,随顺御者的心意,这叫第二善男子能在正法与戒律中自我调伏。 第三种善男子,既不听也不看别的村落中男女及亲近之人的老病死苦,但见到自己村落、城镇中有善知识或亲近之人衰老、患病、死亡,才心生恐惧,依正思维,如同良马被触及皮肉才能调伏,随顺御者的心意,这叫第三善男子能在圣法与戒律中自我调伏。 第四种善男子,既不听也不看别的村落中男女及亲近之人的老病死苦,但对自身的老病死苦能生厌离恐惧,依正思维,如同良马被伤及筋骨才能调伏,随顺御者的心意,这叫第四善男子能在圣法与戒律中自我调伏。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