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五六)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王舍城毘富羅山側。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毗富罗山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行無常,一切行不恒、不安、變易之法。諸比丘!於一切行當生厭離、求樂、解脫。
那时,佛陀告诉众比丘:一切现象皆无常,一切现象都不持久、不安稳、是变化之法。比丘们啊,应当对一切现象生起厌离心,追求安乐解脱。
「諸比丘!過去世時,此毘富羅山名長竹山,有諸人民圍遶山居,名低彌羅邑。低彌羅邑人壽四萬歲,低彌羅邑人上此山頂,四日乃得往反。時,世有佛,名迦羅迦孫提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說法教化,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發顯示。彼長竹山於今名字亦滅,低彌羅聚落人民亦沒,彼佛如來已般涅槃。比丘!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不恒、不安、變易之法,於一切行,當修厭離、離欲、解脫。
各位比丘!在过去的世界里,这座毗富罗山名叫长竹山,有许多人围绕着山居住,那个地方叫低弥罗邑。低弥罗邑的人寿命有四万岁,他们登上这座山顶,需要四天才能往返。那时,世间出现了一位佛陀,名叫迦罗迦孙提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在世间弘扬佛法,教导众生。他的教法从开始到中间再到最后都是善妙的,含义深远,味道纯正,清净圆满,梵行洁白无瑕,能够启发和展现真理。如今长竹山的名字已经消失,低弥罗邑的人民也不复存在,那位佛陀如来也已经涅槃。比丘们!你们应当明白,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不恒久的、不安定的、会变化的事物。对于一切现象,应当修习厌离、离欲和解脱。
「諸比丘!過去世時,此毘富羅山名曰朋迦。時,有人民遶山而居,名阿毘迦邑,彼時人民壽三萬歲,阿毘迦人上此山頂,經三日中乃得往反。時,世有佛,名拘那含牟尼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演說經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發顯示。諸比丘!彼朋迦山名字久滅,阿毘迦邑人亦久亡沒,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諸行皆悉無常、不恒、不安、變易之法,汝等比丘當修厭離、求樂、解脫。
诸位比丘!在过去世时,这座毗富罗山名叫朋迦。那时有人民环绕此山居住,名为阿毗迦邑,当时人们的寿命有三万岁。阿毗迦人登上这座山顶,需要三天时间才能往返。那时世间出现了一位佛陀,名为拘那含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在世间弘法,所说法义初善、中善、后善,义理深远,法味清净,纯粹圆满,梵行清白,开显真理。诸位比丘!那朋迦山的名字早已消失,阿毗迦邑的人民也早已亡故,那位佛陀世尊也已涅槃。如是,比丘!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你们应当修习厌离、求乐、解脱之道。
「諸比丘!過去世時,此毘富羅山名宿波羅首,有諸人民遶山居止,名赤馬邑,人壽二萬歲,彼諸人民上此山頂,經二日中乃得往反。爾時,有佛名曰迦葉如來、應供,乃至出興於世,演說經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示顯現。比丘!當知宿波羅首山名字久滅,赤馬邑人亦久亡沒,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諸行皆悉無常、不恒、不安、變易之法。是故,比丘!當修厭離、離欲、解脫。
诸位比丘!在过去世时,这座毗富罗山名叫宿波罗首,有许多百姓环绕此山居住,他们的城邑名为赤马邑,当时人的寿命是两万岁。那些百姓登上这座山顶,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往返。那时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名叫迦叶如来、应供,他宣说经法,初善、中善、后善,义理美妙,滋味深远,纯粹圆满清净,梵行清白无染,开显真理。比丘们应当知道,宿波罗首山的名字早已消失,赤马邑的居民也早已逝去,那位佛陀世尊也已般涅槃。如此看来,比丘们!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稳固的、不安定的、生灭变易的。因此,比丘们!应当修习厌离、离欲、解脱之道。
「諸比丘!今日此山名毘富羅,有諸人民遶山而居,名摩竭提國,此諸人民壽命百歲,善自消息,得滿百歲,摩竭提人上此山頂,須臾往反,我今於此得成如來、應、等正覺,乃至佛世尊,演說正法,教化令得寂滅涅槃、正道、善逝、覺知。比丘!當知此毘富羅山名亦當磨滅,摩竭提人亦當亡沒,如來不久當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諸行悉皆無常、不恒、不安、變易之法。是故,比丘!當修厭離、離欲、解脫。」
诸位比丘!今日这座山名为毗富罗,有众多百姓环绕此山居住,这里称为摩竭提国。这些百姓寿命可达百岁,若能善加调养,便能享尽百年。摩竭提人登上此山山顶,片刻便能往返。而今我在此成就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乃至佛世尊,演说正法,教化众生令得寂灭涅槃、正道、善逝、觉知。比丘们!应当明白,这毗富罗山名终将湮灭,摩竭提人也终将消亡,如来不久当入涅槃。如此,比丘们!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们!应当修习厌离、离欲、解脱之道。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这时,世尊便说出以下偈语:
「古昔長竹山, 低彌羅村邑,
次名朋迦山, 阿毘迦聚落,
宿波羅首山, 聚落名赤馬,
今毘富羅山, 國名摩竭陀,
名山悉磨滅, 其人悉沒亡,
諸佛般涅槃, 有者無不盡。
一切行無常, 悉皆生滅法,
有生無不盡, 唯寂滅為樂。」
从前长竹山边有低弥罗村,
再往是朋迦山旁的阿毗迦聚落,
宿波罗首山下住着赤马村民,
如今毗富罗山所在的摩竭陀国——
这些山峦终将倾颓,
这些人们终归消逝。
诸佛亦示现涅槃,
凡存在者无不散灭。
万物流转变迁,
生起终归坏灭。
凡有生者必尽,
唯有寂灭是乐。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