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九〇)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爾時,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鉢,詣舍衛城,次第乞食,至鹿住優婆夷舍。
那时,尊者阿难早上穿好衣服,拿着钵,前往舍卫城,按照顺序乞食,来到鹿住优婆夷的家。
鹿住優婆夷遙見尊者阿難,疾敷床座,白言:「尊者阿難令坐。」
鹿住居士远远看见尊者阿难,急忙铺设座位,说道:尊者阿难请坐。
時,鹿住優婆夷稽首禮阿難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難:「云何言世尊知法?我父富蘭那先修梵行,離欲清淨,不著香花,遠諸凡鄙;叔父梨師達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終,而今世尊俱記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於後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來世間,究竟苦邊。云何?阿難!修梵行、不修梵行,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後世?」
那时,鹿住优婆夷向阿难尊者顶礼后,退坐一旁,对尊者阿难说:为何说世尊了知正法?我父亲富兰那先前修习清净梵行,远离欲染,不沾染香花,超脱凡俗;叔父梨师达多却不修梵行,却能知足。两人命终后,世尊却同样授记他们转生同一道趣,受生相同,来世同证斯陀含果,往生兜率天,仅再来人间一次便永断生死。阿难啊!为何修梵行与不修梵行的人,竟能同生一道、同受一报、同得后世果位?
阿難答言:「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眾生世間根之差別,如來悉知眾生世間根之優劣。」如是說已,從坐起去。
阿难回答说:姐妹,请你先停下。你不知道众生世间根器的差别,如来完全知道众生世间根器的优劣。说完这些话,他便从座位起身离去。
時,尊者阿難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鹿住優婆夷所說廣白世尊。
那时,尊者阿难回到寺院,放下衣钵,洗过脚后,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足行礼,退坐一旁。他将鹿住优婆夷所说的话详细禀告了世尊。
佛告阿難:「彼鹿住優婆夷云何能知眾生世間根之優劣?阿難!如來悉知眾生世間根之優劣。阿難!或有一犯戒,彼於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餘滅、無餘沒、無餘欲盡。或有一犯戒,於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餘滅、無餘沒、無餘欲盡。於彼籌量者言:『此亦有如是法,彼亦有是法,此則應俱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一後世。』彼如是籌量者,得長夜非義饒益苦。
佛告诉阿难:那位鹿住优婆夷怎么能知道众生世间根性的优劣?阿难,如来完全知道众生世间根性的优劣。阿难,有的人犯戒,他对心解脱、慧解脱不能如实了知,他所生起的犯戒行为不会彻底灭除、不会彻底消失、不会彻底断尽。有的人犯戒,对心解脱、慧解脱如实了知,他所生起的犯戒行为会彻底灭除、会彻底消失、会彻底断尽。如果这样比较说:这人也有这样的法,那人也有这样的法,这两人就应该同生一处、同受一生、同归后世。这样比较的人,将在长夜中得到无益的痛苦。
「阿難!彼犯戒者,於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犯戒無餘滅、無餘沒、無餘欲盡。當知此人是退,非勝進,我說彼人為退分。阿難!有犯戒,彼於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於所起犯戒無餘滅、無餘沒、無餘欲盡。當知是人勝進不退,我說彼人為勝進分。自非如來,此二有間,誰能悉知?是故,阿難!莫籌量人人而取人、善籌量人人而病人,籌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來能知人耳。如二犯戒,二持戒亦如是。彼於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持戒無餘滅。若掉動者,彼於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掉無餘滅。彼若瞋恨者,彼於心解脫、慧解脫不如實知,彼所起瞋恨無餘滅。若苦貪者,彼於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彼所起苦貪無餘滅……」穢污清淨如上說,乃至「如來能知人人。」
阿难!那些犯戒之人,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他们生起的犯戒行为无法彻底灭除、消尽、断除欲望。要知道这样的人是在退步,而非进步,我说这些人是退步者。阿难!若有人虽犯戒,却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使生起的犯戒彻底灭除、消尽、断除欲望。要知道这样的人是在进步不退,我说这些人是进步者。除了如来,谁能完全洞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因此,阿难!不要轻易评判他人而轻视人,也不应随意衡量他人而指责人。衡量他人只会自招祸患,唯有如来能真正了知人心。如同两种犯戒,两种持戒也是如此。若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其持戒也无法彻底灭除过失。若心浮躁者,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其浮躁便无法彻底灭除。若心怀嗔恨者,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其嗔恨便无法彻底灭除。若陷于贪欲之苦者,能如实了知心解脱与慧解脱,其贪欲之苦便能彻底灭除……污秽与清净的道理如前所述,直至如来能如实了知一切众生。
「阿難!鹿住優婆夷愚癡少智,而於如來一向說法心生狐疑。云何?阿難!如來所說,豈有二耶?」
阿难,鹿住优婆夷愚昧无知,缺乏智慧,对于如来一贯的教法心生疑惑。阿难,如来所说的法难道会有两种吗?
阿難白佛:「不也,世尊!」
阿难对佛陀说:"不是的,世尊!"
佛告阿難:「善哉!善哉!如來說法若有二者,無有是處。阿難!若富蘭那持戒,梨師達多亦同持戒者,所生之趣,富蘭那所不能知。梨師達多為生何趣?云何受生?云何後世?若梨師達多所成就智,富蘭那亦成就此智者,梨師達多亦不能知彼富蘭那當生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阿難!彼富蘭那持戒勝,梨師達多智慧勝;彼俱命終,我說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後世亦同是斯陀含,生兜率天,一來生此究竟苦邊。彼二有間,自非如來,誰能得知?是故,阿難!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生損減。唯有如來能知人耳。」
佛陀对阿难说:很好!很好!如果如来说法有两种不同的道理,这是不可能的。阿难啊,如果富兰那持戒修行,梨师达多也同样持戒修行,他们所投生的去处,富兰那无法知晓。梨师达多会投生到哪里?如何受生?来世会怎样?如果梨师达多所成就的智慧,富兰那也同样成就了这样的智慧,梨师达多也无法知道富兰那会投生到哪里?如何受生?来世会怎样?阿难啊,富兰那持戒的功德更为殊胜,梨师达多智慧的成就更为殊胜;他们两人命终之后,我说这两人会投生到同一去处,受同样的生,来世同样会成为斯陀含,生在兜率天,再来人间一次就能彻底脱离苦海。这两人之间的差别,除了如来,谁能真正明了?所以,阿难啊,不要轻易评价他人,评价他人只会损害自己。只有如来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尊者阿难听了佛陀的教导,满心欢喜地遵照实行。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