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〇二三)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尊者叵求那住東園鹿母講堂,疾病困篤。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叵求那的尊者在东园鹿母讲堂居住,患了重病,情况危急。
尊者阿難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叵求那住東園鹿母講堂,疾病困篤,如是病比丘多有死者。善哉!世尊!願至東園鹿母講堂尊者叵求那所,以哀愍故!」
尊者阿难来到佛陀的住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到一旁坐下,向佛陀禀告:世尊,尊者叵求那现在住在东园鹿母讲堂,病势沉重,这类病重的比丘多有去世的。恳请世尊慈悲,前往东园鹿母讲堂尊者叵求那的住处,给予哀悯护念!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至日晡時,從禪覺,往詣東園鹿母講堂,至尊者叵求那房,敷座而坐,為尊者叵求那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坐起去。
那时,世尊默然应允。到了下午时分,他从禅定中醒来,前往东园鹿母讲堂,来到尊者叵求那的房间,铺好座位坐下,为尊者叵求那详细说法,开示、教导、启迪、令他欢喜;开示、教导、启迪、令他欢喜之后,便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尊者叵求那,世尊去後,尋即命終。當命終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
尊者叵求那在佛陀涅槃后不久便圆寂了。临终之时,他诸根愉悦,面容清净,肤色洁白明亮。
時,尊者阿難供養尊者叵求那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叵求那,世尊來後,尋便命終,臨命終時,諸根喜悅,膚色清淨,鮮白光澤。不審世尊!彼當生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那时,尊者阿难供养完尊者叵求那的舍利后,来到佛陀的住处,恭敬地顶礼佛足,退到一旁坐下,向佛陀禀告:世尊!尊者叵求那在您到来后不久便去世了。临终之际,他面容安详,肤色清净,焕发光明。不知世尊!他将投生何处?如何转世?未来会怎样?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若覺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調適,生分微弱,得聞大師教授、教誡種種說法,彼聞法已,斷五下分結。阿難!是則大師教授設法福利。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有比丘在未生病前未能断除五下分结,当他感到病痛发作,身体受苦,心绪不宁,生命力衰弱时,得以听闻大师的教导与告诫,听闻各种说法。他听闻佛法后,断除了五下分结。阿难啊,这就是大师教导所设法的利益。
「復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然後病起,身遭苦患,生分轉微,不蒙大師教授、教誡說法,然遇諸餘多聞大德修梵行者教授、教誡說法,得聞法已,斷五下分結。阿難!是名教授、教誡聽法福利。
阿难,还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比丘在未生病时尚未断除五下分结,后来生病了,身体遭受痛苦折磨,生命渐渐衰弱,未能得到佛陀的亲自教导和告诫,但遇到其他博学多闻、持戒清净的修行者为他开示教法。他听闻佛法后,便断除了五下分结。阿难,这就是接受教导、听闻佛法的利益。
「復次,阿難!若比丘先未病時,不斷五下分結,乃至生分微弱,不聞大師教授、教誡說法,復不聞餘多聞大德諸梵行者教授、教誡說法,然彼先所受法,獨靜思惟,稱量觀察,得斷五下分結。阿難!是名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阿难,还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位比丘在未生病之前,未能断除五下分结,甚至生存的欲望还很微弱,既没有听闻佛陀的教导、训诫和说法,也没有听闻其他博学多闻、修行清净的圣贤们的教导、训诫和说法。然而,他能够独自安静地思维先前所学的教法,深入思考、观察,从而断除了五下分结。阿难,这就叫做通过思维观察先前听闻的教法所获得的利益。
「復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心善解脫,然後得病,身遭苦患,生分微弱,得聞大師教授、教誡說法,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大師說法福利。
阿难,还有这种情况:如果有比丘原先未生病时,已断除五下分结,但尚未证得无上爱欲灭尽的解脱,未能彻底灭尽烦恼,达到心善解脱的境界。后来他生病了,身体遭受痛苦折磨,生命垂危,这时听闻佛陀的教授与教诫说法,便证得了无上爱欲灭尽的解脱,彻底断除烦恼,达成离欲解脱。阿难,这就是佛陀说法带来的殊胜利益。
「復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覺身病起,極遭苦患,不得大師教授、教誡說法,然得諸餘多聞大德諸梵行者教授、教誡說法,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教授教誡聞法福利。
阿难,还有这样的事:如果有比丘在未生病时,已断除五下分结,但尚未证得无上爱尽解脱,未能灭尽烦恼,达到离欲解脱的境界。后来他身体生病,遭受极大痛苦,无法得到佛陀的亲授教诲与说法,但能得到其他博学多闻、修行清净的善知识教导劝诫。由此,他最终证得无上爱尽解脱,灭尽烦恼,达到离欲解脱。阿难,这就叫作听闻教诫说法所得的殊胜利益。
「復次,阿難!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斷五下分結,不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其身病起,極生苦患,不得大師教授、教誡說法,不得諸餘多聞大德教授、教誡說法,然先所聞法,獨一靜處,思惟稱量觀察,得無上愛盡解脫,不起諸漏,離欲解脫。阿難!是名思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此外,阿难!如果有比丘在未生病之前,已经断除了五下分结,但尚未证得无上爱尽解脱,未能灭尽烦恼,达到离欲解脱。后来他身患疾病,遭受极大痛苦,无法得到佛陀的教授教诫说法,也无法得到其他博学多闻的大德们的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凭借先前所听闻的佛法,独自在安静之处,深入思惟、反复衡量、细致观察,最终证得无上爱尽解脱,灭尽一切烦恼,达到离欲解脱。阿难!这就叫做通过思惟先前听闻的佛法所获得的利益。
「何緣叵求那比丘不得諸根欣悅,色貌清淨,膚體鮮澤?叵求那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彼親從大師聞教授、教誡說法,斷五下分結。」世尊為彼尊者叵求那受阿那含記。
为什么叵求那比丘无法获得诸根的喜悦,面容清净,肌肤鲜泽?叵求那比丘先前未生病时,尚未断除五下分结,后来他亲自从大师那里听闻教导、训诫和说法,断除了五下分结。世尊为这位尊者叵求那授记证得阿那含果。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尊者阿难听闻佛陀的教导,心生欢喜,恭敬行礼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