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〇七九)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
那时,有位比丘在后夜时分来到搨补河边,脱下衣服放在岸边,入水洗浴。洗完后回到岸上,穿上一件衣服,等待身体晾干。
那时,有位天人放出光芒,照亮了整个拓补河畔,向比丘问道:比丘啊比丘,这是座坟冢,夜晚冒烟,白天燃火。那些婆罗门看见后就说:铲平这座坟冢!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他们又看见一只大龟。婆罗门看见后说:除掉这只大龟!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接着看见毛毡。婆罗门看见后说:撤掉这毛毡!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又看见肉块。婆罗门看见后说:清除这肉块!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再看见屠宰场。婆罗门看见后说:毁掉这屠宰场!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又见荆棘丛。婆罗门看见后说:砍除这荆棘!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看见两条路。婆罗门看见后说:铲除这两条路!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看见门板。婆罗门看见后说:拆掉这扇门!挖掘者明智,手持刀剑。最后看见大龙。婆罗门看见后却说:住手!别动大龙,应当恭敬。比丘啊,你来领受这番道理,去请教世尊。佛陀怎么说,你就怎么信受奉行。为什么呢?除了如来,我没见过世间诸天、魔王、梵天、沙门、婆罗门中有对此道理真心欢喜的。只有佛弟子从我这里听闻后,才能解说此义。
那时,比丘从那位天人所处听闻这番对话后,前往世尊面前,顶礼佛足,退坐一旁,将那位天子所问的种种问题详细向世尊请教:何为坟墓?何为夜间冒烟?何为白昼燃火?何为婆罗门?何为挖掘?何为智者?何为刀剑?何为巨龟?何为毛毯?何为肉块?何为屠宰场?何为楞耆?何为二道?何为门扇?何为巨龙?
佛陀告诉比丘们:所谓坟冢,就是指众生的身体——由粗糙的四大元素构成,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形体,依靠饮食、衣服、覆盖、洗浴、按摩装饰来维持生长,但这些都是终将衰败消亡的事物。夜间冒烟,比喻有人在夜晚起身修行,随顺觉知与观照。白天实践教法,体现在身体行为和言语行为上。婆罗门,指的是如来、应供、正等觉。挖掘,象征着精进勤修。智者,指的是博学多闻的圣弟子。刀剑,比喻智慧的利剑。大龟,代表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毛毯,象征愤怒怨恨。肉块,表示吝啬嫉妒。屠杀,指的是对五欲功德(色、声、香、味、触)的贪着。楞耆,即无明。两条路,代表疑惑。门扇,比喻我慢。大龙,指的是烦恼已尽的阿罗汉。比丘们啊!如果导师为声闻弟子们所做的,是出于慈悲怜悯,以正法来安慰;对你们已经完成的修行,你们应当继续实践该做的功课,应当在露天、树林、空屋、山泽、岩洞中,铺设草叶,专心思惟禅修,不放逸懈怠,不让将来后悔——这样就是随顺我的教导。随即说偈言:
此身如坟冢,妄念夜生烟, 昼行炽火燃,婆罗门正觉。 精勤若掘凿,慧明聪慧人, 以智为利剑,厌离而精进。 五盖似巨龟,瞋恨作毛毯, 吝啬如腐肉,五欲屠宰场。 无明若楞伽,惑于歧路间, 我慢现门扉,漏尽阿罗汉。 诸论悉断除,是故我宣说。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那位比丘听闻佛陀的教诲,满怀欢喜地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