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〇九二)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欝鞞罗聚落旁的尼连禅河边,在菩提树下刚成佛不久。
这时,魔王波旬心想:现在释迦牟尼佛住在郁鞞罗聚落旁的尼连禅河边,在菩提树下成佛不久。我要去那里制造障碍。于是他变作一个年轻人,来到佛陀面前,念诵偈言:
独自步入寂静处,禅定静心思惟深, 既已舍弃国财宝,于此更有何所求? 若贪聚落名与利,何不亲近世间人, 既不与人相往来,终究能得何物存。
那时,世尊心想:魔王波旬要来扰乱。便说出偈言:
已获得巨大财富利益,心意满足安住寂灭, 降伏所有魔军,不贪著色欲。 独自一人修习禅定,享受禅定微妙的快乐, 因此不与他人往来周旋亲近。
魔再次用偈语说道:
瞿昙若自知安稳涅槃道, 独善无为乐, 何必强渡人。
佛再用偈颂回答道:
不在魔所控制之处,前来询问如何到达彼岸, 我以正法回答,使其获得涅槃。 那时能得不放逸,不随魔之摆布。
魔再次用偈语说道:
有块石头像凝固的脂膏,飞鸟想来啄食, 终究没能尝到滋味,喙伤空空归去。 如今我也这般,白费心力返回天宫。
魔王说完这些话后,心中充满忧愁和悲伤,产生了懊悔之意,低着头趴在地上,用手指在地上划来划去。
魔王有三个女儿,第一个叫爱欲,第二个叫爱念,第三个叫爱乐。她们来到波旬面前,用偈颂说道:
父亲为何还忧愁,男子何必多忧虑, 我已用爱欲之绳,将他如驯象般缚。 牵至父亲面前来,任随父亲作主张。
魔鬼回答女子说:
他已远离恩爱,不为欲望所染, 已脱离魔境,因此我忧愁。
这时,魔王的三位女儿全身放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云中的闪电一般明亮。她们来到佛陀面前,恭敬地礼拜佛陀的双足,然后退到一旁站立,对佛陀说道:我们现在皈依世尊座下,愿听候差遣侍奉。
这时,世尊完全没有回头看。
知道如来远离一切爱欲,内心彻底解脱。如此重复第二遍、第三遍。
这时,三个魔女互相商量说:世人有着各种随身形而起的爱欲,现在我们应该各自变化。有的化作百种少女姿容,有的化作百种新婚少妇模样,有的化作百种未育女子形貌,有的化作百种已育妇人姿态,有的化作百种中年妇女色相,有的化作百种老年妇女形态。变成这些种种样貌后,她们来到沙门乔达摩面前,说道:我们现在全都归附于尊者足下,愿供差遣侍奉。
商议完毕,他便施展种种神通变化,如前所述,来到世尊面前,恭敬顶礼佛足,退立一旁,对佛陀说道:世尊,我等今日皈依您足下,愿随侍左右供您差遣。
那时,世尊毫不在意。
如来的教法远离一切贪欲。这样重复说了三遍。
那时,三个魔女互相议论说:若是尚未离欲的男子,见到我们这般美妙的身姿,必定心神迷乱,欲念翻腾,胸口快要炸裂,热血直冲面颊。可这位瞿昙沙门对我们却连看都不看一眼,看来佛陀已彻底离欲解脱,证得究竟解脱的境界。今日我们应当各自诵偈再作试探。于是她们又来到佛陀面前,恭敬礼拜后,退立一旁。
爱欲天女随即诵出偈语:
独自静坐修禅定,舍弃世俗财与宝, 既已放下世间利,如今还求什么果? 若贪村落名与利,何不攀附权贵人? 既不逢迎亦不附,究竟能得何物哉?
佛用偈颂回答说:
今获大财富,心足安涅槃, 降伏众魔军,不贪恋色欲, 故不与世人,往来相亲近。
爱念天女又说颂道:
修习何种妙禅,方能超越五欲之流? 又以何种方法,渡过第六欲海? 如何修习妙禅,面对种种深广欲望, 抵达解脱彼岸,不被爱欲束缚?
那时,世尊用偈语回答:
身体获得安宁之乐,心灵得到彻底解脱, 无所造作无所为,正念坚固不动摇, 明了诸法真相,不起纷乱妄想, 贪嗔昏沉等盖障,皆已远离无残留。
如此精勤修习者,便能超越五欲海, 亦能渡过第六境,全然抵达解脱岸。 这般修持禅定力,面对汹涌欲望境, 皆能安然得渡过,不再被其束缚心。
那时,爱乐天女再次诵出偈语:
已斩断恩爱牵缠, 涤净深厚积聚的贪欲, 常怀纯净信念之人, 方能渡过欲望洪流。 明彻智慧显发时, 便可超越死亡魔境。
那时,世尊用偈语回答:
以广大方便法门, 令众生皆入如来正法, 此等皆已得度脱, 智者还有何忧虑?
当时,三位天女的愿望未能实现,便回到她们的父亲魔王波旬那里。
这时,魔王波旬远远看见女子前来,便用偈语戏弄她:
你们这三个女子,自夸能力非凡, 浑身散发光芒,如闪电穿行云间, 来到大精进者面前,各自展现姿容, 反被他所降伏,犹如风吹散棉絮。 想用指甲劈开山岳,用牙齿咬碎铁丸, 想用头发系住藕丝,让大山旋转不停。 众生皆得解脱时,妄想扰乱他心神, 若能捆住风的脚步,让月亮从空中坠落。 用手舀干大海,吹气撼动雪山, 众生皆得解脱时,或许能使他动摇。 在深邃大海中,寻求立足之地, 如来于一切法,皆得究竟解脱。 正觉智慧如海,求其动摇亦然。
当时魔王波旬戏弄完三位魔女后,随即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