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一〇七)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那时,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夜叉鬼,醜陋惡色,在帝釋空座上坐。三十三天見此鬼醜陋惡色,在帝釋空座上坐。見已,咸各瞋恚。諸天如是極瞋恚已,彼鬼如是如是隨瞋恚漸漸端正。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一个夜叉鬼,相貌丑陋难看,坐在帝释天空着的座位上。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这鬼丑陋难看,坐在帝释天空着的座位上。看到后,全都生起嗔恨心。天众们越是嗔恨,那鬼就随着嗔恨心渐渐变得端正起来。
「時,三十三天往詣天帝釋,白帝釋言:『憍尸迦!當知有一異鬼,醜陋惡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諸天見彼鬼醜陋惡色,坐天王座,極生瞋恚,隨彼諸天瞋恚,彼鬼隨漸端正。』釋提桓因告諸三十三天:『彼是瞋恚對治鬼。』
这时,三十三天的天神们来到天帝释面前,禀告说:憍尸迦!您应当知道,有一个长相怪异、面目可憎的鬼怪正坐在天王宝座上。我们众天神见他如此丑陋狰狞,竟敢占据天王座位,心中顿时升起极大的愤怒。然而随着我们的怒气增长,那鬼怪的面容反而逐渐变得端正庄严起来。释提桓因便告诉众天神:这是专门对治嗔恨心的鬼。
「爾時,天帝釋自往彼鬼所,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三稱名字而言:『仁者!我是釋提桓因。』隨釋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彼鬼如是如是隨漸醜陋,即復不現。
这时,天帝亲自来到那饿鬼面前,整理好衣服,袒露右肩,双手合掌三次呼唤对方名字后说道:善士啊,我是释提桓因。随着释提桓因这样恭敬谦逊的态度,那饿鬼便渐渐变得愈发丑陋,最终消失不见了。
「時,釋提桓因自坐已,而說偈言:
当时,天帝释提桓因安坐之后,诵出偈颂道:
「『人當莫瞋恚, 見瞋莫瞋報,
於惡莫生惡, 當破壞憍慢。
不瞋亦不害, 名住賢聖眾,
惡罪起瞋恚, 堅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 如制逸馬車,
我說善御士, 非謂執繩者。』」
人应当不起嗔恨心,遇到嗔怒也不要以嗔相报, 对恶行不生恶意,应当破除骄慢之心。 既不嗔怒也不伤害他人,才能称为圣贤之众, 罪恶源于嗔恚,如同石山般坚固难移。 若能克制强烈的嗔怒,如同驾驭狂奔的马车, 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善御者,并非仅指持缰绳的人。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歎說不瞋。汝等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亦應讚歎不瞋,當如是學。」
佛陀对比丘们说:释提桓因在三十三天做自在王时,常常赞叹不嗔恨的功德。你们既然以正信舍离世俗,出家修行,也应当赞叹不嗔恨的美德,要这样学习。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