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一〇八)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清晨穿好衣服,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完毕,回到精舍,放下衣服和钵盂,洗了脚,拿起坐具,搭在右肩上,前往安陀林,铺好坐具,在一棵树下坐下,进入白天的禅定。
那时,祇桓精舍中有两位比丘发生争执,一人恶言相向,另一人默不作声。骂人的比丘随即悔改,向对方忏悔道歉,但那位比丘不接受他的忏悔。因为不接受忏悔的缘故,精舍里众多比丘一起劝解,大声喧闹。
那时,世尊以清净的天耳,听到了祇园中高声喧闹的声音。听到后,他从禅定中醒来,回到精舍,在大众面前铺好座位坐下,对比丘们说:“我今天早上乞食回来,在安陀林静坐禅修,听到精舍里高声喧哗,纷乱嘈杂,到底是谁在吵闹?”
比丘向佛陀禀告:这座精舍中有两位比丘发生争执,一位比丘出言辱骂,另一位保持沉默。后来,骂人的比丘立即前去忏悔道歉,但对方不接受。由于不接受道歉,众人纷纷劝说调解,因而引发高声喧哗,场面嘈杂混乱。
佛告诉比丘:比丘啊,愚痴的人,别人向他认错道歉,却不接受。如果有人道歉而不被接受,这就是愚痴之人,长夜之中必将遭受不利之苦。比丘们,过去世时,释提桓因和三十三天发生争执,说偈教导告诫道:
对他人不起害心,愤怒也不缠扰心头, 怀恨不会长久留,嗔怒不在心中住。
即使怒气再旺盛,也不口出恶言相向, 不揭他人之短处,不挑他人之过失。
应当常常自防护,依理内省观自心, 不起怒也不伤害,常与圣贤共相处。
倘若与恶人同行,坚定如山不摇动, 盛怒亦能自克制,如驭狂奔之马车。
我言此乃善御者,非指那执缰之人。
佛陀告诉诸位比丘:释提桓因在三十三天作自在王,常修忍辱行,也常赞叹修忍辱的人。你们这些比丘既然正信出家学道,就应当修习忍辱,赞叹忍辱者,要这样学习。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